时差城市(时差生活多城工作)(1)

昨天回到多伦多。

因为家庭的原因,我经常往返于中加之间的状态,不知不觉之间,已经十多年了,如果说固定形成一定的工作生活规律也有4、5年了。因为五年前,小女儿正式上学后孩子们无法再随我经常奔波,开始定居在加拿大,我就高频的往返。从以前每三周往返一次到现在每一、两个月往返一次,慢慢形成了规律。

很多人听到我经常往返中加两国之间,常见反应会很震惊。

毕竟这不是一种常规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可是现在越来越多样化的社会,什么是正确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呢。

感谢现代科技的发展,交通的便捷、电话会议,微信视频、各种工具,及时通讯让交流沟通变得容易。让我这几年来慢慢可以兼顾到两边的工作生活,十多年前简直无法想像,我的很多有类似情况的朋友都选择了放弃一边,那时,别说两国,国内两地都会有很多问题。现在虽然不能说没有一点问题,但科技提供了这种工作方式的可能,也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这种方式。《ELLE》主编晓雪家在北京,工作在上海,一年自述有三、四十次往返,此外还经常出差;我有位女性朋友更牛,甚至在四个国家常规性往返,在四地工作......她们还都有美满的家庭,可爱的孩子。我把这种生活方式称为“时差生活,多城工作”。

但是这种生活和工作方式也带来了诸多益处。

一,工作上,因为有了一定距离,工作深度加强了。

加拿大多伦多时间是北美东部时间(这个时区包括纽约、华盛顿、蒙特利尔等城市),和中国正好日夜颠倒,夏令时刚好相差12个小时。现在在冬令时,比中国北京时间晚13个小时,这样我每天就可以在12点前睡觉了,因为在加拿大我每天和中国的工作会集中到中国的上午,因为中国12点我的同事们吃午餐的时间,这边是晚上11点,我刚好可以收工睡觉。第二天早上9点,也就是中国时间晚10点以后,我会集中处理中国当天下午的邮件工作。

每次我到加拿大后,因为中加之间的时差,我不再有可能随时查看在线信息。这反而让我有了一点缓冲的时间。对“深度工作”有了更好的理解和实践。

在国内时,工作时常会不由自主被很多电话、即时消息所打断。

比如邮件,在加拿大时所有邮件我只查看三次,一次是9点,一次是11点,一次是早上9点,我发现这样反而不会漏掉什么邮件,不时时查看邮件,统一时间处理效率更高。而在中国,在电脑前工作,常常自然会刷下邮件,一忙起来反而会忽略有些邮件的及时处理。

二是拉开了一段时间,会让我留了一段思考缓冲的时间,不再急于下决定。

三是深度工作,注意力不被分散,不再时时查看社交网站,因为有了一点距离,就不再时时关注一些社会热点,就象我们看到的美国新闻,一天中也只有一些重要的新闻,这样因为拉开了距离,节约了宝贵的注意力,分心情况变少。可以专注于一些重点工作。

甚而朋友圈,微博,都很少再刷。因为不是经常看,每天只会集中看一下,其实这种社交媒体,断网并没有太大的损失。

为了保证工作和睡眠时间,我不再浪费时间和注意力在价值较低的社交媒体上,工作学习生活都更有效率。

二,和家人的感情也更好。

我的工作是需要经常出差的,即使不出差,也经常加班,没有节假日之说。孩子们即使在中国时,也经常看不见我,回家也比较累,工作出差时挂念孩子的琐事,在孩子身边时,也经常愧疚工作没做完,这样陪伴的质量反而不高。

现在让她们的感觉,隔一段时间,我会出一段时间长差,出差后就会有一段时间,在家里工作,可以很有质量的陪她们。

离开她们时,只要有可能,我每天早晨都会和她们视频对话,问她们当天的功课,有没有学到什么本领,有什么问题,因为有了一定的期待和规律,对她们每日的情绪也算大体了解,这样能不缺席她们的成长。在国内工作因为没有家务之忧,反而会更投入。

这种相处方式固定下来让她们感觉很好,每次去机场接我回来就如同过节一样,一路叽叽喳喳,有说不完的话。因为隔了一段时间,彼此都有新鲜感,都发现一些不一样的方面,尤其孩子们成长很快,她们会一一向我展示她们的成绩。孩子的成长都不会一帆风顺,绝大多数时候,父母都会多虑,而我经常性的有“留白”时间,会更宽容,不会纠结于孩子的小错不放,相处反而更融洽些。

正如我大女儿大E所说,当然希望妈妈每天在家,可是妈妈工作也很好啊,就不会时时盯着我们,我们都要有自己的生活,做自己的事情啊。

经常往返让我更尊重父亲的生活方式,父亲有自己的追求,不愿意在异国他乡生活。我在国内也能常和父亲交流,如果不在家家乡工作的人一年见父母的次数不见得比我多。

每次到中国还是加拿大,我都很高兴,又可以回家了。

三,扩大了社交圈。

因为经常性的两边工作,就会觉得地球变小,14个小时能从地球一端到地球另一端,从东方到西方,从一种交流形式到另一种交流形式,让思维方式也经常变。

朋友圈也会变化。不同的生活方式,会接触不同的人,交不一样的朋友。体验不一样的商业文化和社会风俗。视野的开阔会让人更包容。

四,很容易断舍离。

首先买什么都觉得贵。在加拿大,东西便宜人工贵,越高档的东西和中国差价越大,回中国看什么都贵,以至于越买越少,以加国人民的标准生活越来越朴素。

其次,总是拉个箱子跑来跑去,带什么都嫌重,就越来越感觉自己需要的少,一个箱子就能活下去,何必买那么多东西,还花那么多力气收拾。现在连书都尽量买电子的了...

再次,钱都给了加航、东航.....

时差城市(时差生活多城工作)(2)

这还是一种反常规的工作生活方式,并不适合所有的人,想要这样的生活,

一是要有支持系统。

生活上,一定要有家人的鼎力支持,无论是在哪边,双边都要有支持力量。我非常幸运,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身边都有强有力的理解和支持。家中老人身体健康,罗爸爸将孩子们带得健康优秀,都让人非常放心。

工作上,要有极大的弹性,有较成熟的团队,有常规的沟通方式,我身边朋友这种生活方式的除了自由职业,就是有自己事业,而且有给力的合伙人和团队。

二是要有平和的心态。

任何事必有取舍,了解自己选择的利弊,坦然接受,不能为了一些小状况就乱阵脚。

如果为了孩子生病不在身边就自责不已,为了工作出一点问题,就无法释怀,就不太适合。因为即使是在一个地方,过着极度常规的生活,仍然无法保证事事如意,件件顺心。即使做了全职的主妇也无法完全保证生活不出状况,即使工作狂也无法个个都能事业成功。至于工作生活的平衡更是现代无解之迷。

三是不要把钱当钱。

这个就不要再展开了吧。

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工作更灵活,生活在多地、工作在多国的人也大有人在。我相信随着科技的日益发达,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这种“时差生活、多城工作”的方式。

时差城市(时差生活多城工作)(3)

感谢阅读

本文图片来自东方IC和pixabay。

本文作者景红,专栏作家,亚洲知名猎头公司仲望咨询总经理, linkedin签约作者。

景红空间是专注职场和成长的原创头条号,分享各种职场及成长问题解决方案,欢迎关注转发,转载请联系本人。

我的新书《让好工作找上你——职可言传景红篇》正在亚马逊热销中,https://www.amazon.cn/dp/B0771FGB22 欢迎购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