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讯(记者 孙云)小提琴版、钢琴版、电子琴版、古筝版、琵琶版……你可能听过很多种乐器演奏的中国名曲《梁祝》,但是,在街头欣赏蒙古族艺人用马头琴演奏的《梁祝》,对于许多市民来说,都是第一次。昨天下午,第六届上海街艺节暨“街艺流动剧场”杨浦演出专场在大连路昆明路口的宝地广场前庭举行。

上海街头手风琴 露天流动剧场现身上海街头(1)

图说:第六届上海街艺节暨“街艺流动剧场”杨浦演出专场举行。孙云 摄

从上海200多名持证街头艺人中精选的几十名佼佼者展示出各自的绝活,不仅有常见的吉他、萨克斯等乐器演奏和流行歌曲演唱,还有佤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等民族艺术的精彩展示,近10名投笔从“艺”的“学霸”更用自己精心改编的街艺版经典名曲给市民带来耳目一新的试听享受。从观众们的掌声和叫好声中听得出,在家门口的露天流动“剧场”欣赏艺术,随时可以一起打节拍、大合唱的感觉,真的很不错!

上海是全国首个街头艺人持证上岗的城市,从最早的首批8名街头艺人到现在超过200人,其中大部分都有较高学历,不少还是艺术院校毕业的文艺青年。街头艺人的表演形式除了吉他、长笛、尤克里里、萨克斯、风笛、非洲鼓、阿卡贝拉合唱外,也有不少身怀绝技的“非遗”手工艺人及相关技艺展示,是上海这座国际文化大都市的一道独特风景线。今年,上海还在持证街头艺人队伍中率先提出“全职艺人”概念,一部分原先在业余时间从事街头表演的持证艺人辞去工作,全身心投入街艺表演,准点出现在各自的点位,把五彩缤纷的上海街道作为自己的“办公室”。4月起,因为疫情暂停了近3个月的街艺表演陆续在上海街头复演,艺人们还穿上西装,以更加职业的面貌参与到各类街头节展活动的氛围表演中,成为“五五购物消费节”“首届上海夜生活节”等大型活动中的艺术使者,让上海街头更添文化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