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圆明园的绘画作品(圆明展讯园林画境)(1)

关于圆明园的绘画作品(圆明展讯园林画境)(2)

2022年8月23日,园林画境·圆明园四十景绘画作品展在圆明园正觉寺最上楼开展。本次展览由北京市海淀区文化和旅游局指导,北京艺连科技有限公司主办,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管理处、北京市海淀区文化发展促进中心、北京市海淀区图书馆支持。

关于圆明园的绘画作品(圆明展讯园林画境)(3)

艺术家与参展作品

安文娜

1990年生于北京,2002年至2008年就读于中央工艺美院附中,2012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油画专业,获学士学位,同年考入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攻读研究生,师从张笑蕊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现代油画创作,2015年毕业,获硕士学位。任教于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

关于圆明园的绘画作品(圆明展讯园林画境)(4)

安文娜《武陵春色》68X68cm

作品赏析

武陵春色在战火中遭焚毁,桃花洞遗址前的几株孤树不禁让人幻想起盛时落英缤纷的桃源仙境。作品用桃花编制时空隧道,一窥“武陵春色”的盛景,“初极狭,豁然开朗”的世外桃源留在《桃花源记》中,“武陵春色”也定格在历史的长河中,留给今人遐想和警示。

关于圆明园的绘画作品(圆明展讯园林画境)(5)

安文娜《杏花春馆》68X68cm

作品赏析

杏花春雨,田园风光,不知曾经的杏花春馆是何等悠闲惬意。作品中透过重重杏花远望杏花春馆,就如剥开历史的迷雾想象万园之园的盛况。看不清,看不透,却又引人入胜,无限美好。

包洪波

山东临沂人,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2013年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获硕士学位、研究生毕业。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艺术顾问,民革中央画院副秘书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一级美术师,文化部青联美术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国展山水画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培训中心导师。

关于圆明园的绘画作品(圆明展讯园林画境)(6)

包洪波《濂溪乐处》68X68cm

作品赏析

在这幅作品中,作者将中国传统笔墨用于景物物化、交流,把客观的物象构建出内在的主观思想境界,与情与景表达出观道文化的情怀和天人合一的境界。

毕波

1980年生于山东济南,2003年本科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2016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2021年澳门科技大学攻读美术学博士,济南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关于圆明园的绘画作品(圆明展讯园林画境)(7)

毕波《蓬岛瑶台》68X68cm

作品赏析

仙山仙境,面朝大海的蓬岛仙山令人神往。这正契合了中国山水画的表达方式,也暗合了中国画含蓄、温婉优雅的气质。

关于圆明园的绘画作品(圆明展讯园林画境)(8)

毕波《夹镜鸣琴》68X68cm

作品赏析

高山流水觅知音,水声、风声、夏虫的鸣叫声,时而紧急、时而断续、时而欢快、时而悲伤、置身其中犹如倾听一首美妙的琴曲。

朝鸿

1960生于北京。1989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1998年获日本筑波大学美术系硕士学位。现为天津大学工笔重彩研究所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21年又被河北美术学院造形学院特聘为屏风绘画专业的教授。

关于圆明园的绘画作品(圆明展讯园林画境)(9)

朝鸿《勤政亲贤》68X68cm

作品赏析

勤政亲贤为圆明园四十景之一,与正大光明殿比邻,画中小桥红栏、飞云流畅、树映松立,描绘出一处湖光映色的好风景,作者运用大块笔墨和流畅线条表现出了其内在的美感。

关于圆明园的绘画作品(圆明展讯园林画境)(10)

朝鸿《正大光明》68X68cm

作品赏析

正大光明是圆明园内重要场所,此处林木茂密,花叠四时、峭石壁立、玉笋嶙峋、是个赏景的好去处。画中笔墨色彩交融,作者用写意手法恰如其分的表现出了当时的古意风貌。

程灿

美术学博士、艺术学博士后,曾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国家画院。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女画家协会理事,李可染画院青年画院画家,河南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关于圆明园的绘画作品(圆明展讯园林画境)(11)

程灿《曲院风荷》68X68cm

作品赏析

这幅作品为水墨纸本,创作于二零二二年六月,作者借助于水墨晕染来表现远山的涳濛,近景运用水塘、桥段建筑、林木对画面进行分割,营造出画面的近、中、远景,使整个画面云雾及淡设色的荷塘层次更加丰富,迸发出空灵与野趣之意。

何先球

1979年生于湖南,2001年考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05年保送硕士研究生,2019年考入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博士。现在为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副教授;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艺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书画》杂志社书画院特聘画家;出版有《山中花开》《名家作品集—何先球》《起云堂-素履之往》等。

关于圆明园的绘画作品(圆明展讯园林画境)(12)

何先球《澡身浴德》68X68cm

作品赏析

作品以“三山五园”建筑为主题,辅以夏日荷塘,画面大片的留白,在视觉上使观赏者能够产生历史的广阔联想,让人不禁梦回康乾盛世时期。

关于圆明园的绘画作品(圆明展讯园林画境)(13)

何先球《鸿慈永祜》68X68cm

作品赏析

圆明园乃天宝地灵之区,帝王豫游之地,其以西山为屏,烟霞润浥,不禁让人想起乾隆皇帝弘历豫游圆明园四十景时作的御制诗:“烟霞供润浥,朝暮看遣兴;户接西山秀,窗临北渚澄;琴书吾所好,松竹古之朋;仿佛云林衲,携筇共我登。”

黄为好

安徽芜湖人,斋号洗砚斋,现定居北京。曾就读清华美院,现为山东孔子美术馆签约画家,客座教授。

关于圆明园的绘画作品(圆明展讯园林画境)(14)

黄为好《涵虚朗鉴》68X68cm

作品赏析

此幅作品按照原作品的格调意境临摹而成,设色妍丽堂皇,所有亭台阁楼精致细腻,具有明清时期界画,宫廷画法的典型特征。

关于圆明园的绘画作品(圆明展讯园林画境)(15)

黄为好《万方安和》68X68cm

作品赏析

此幅作品是描绘圆明园中的万字房,万字印是佛家独有的标志,象征佛法的庄严慈悲。此作品未按原作青绿色彩描绘,而是用浅绛的色调,更能凸显宗教的淡雅无争。

金增友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1987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1993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研究生班,被授予“中国画杰出人才”。现为山东聊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关于圆明园的绘画作品(圆明展讯园林画境)(16)

金增友《蓬岛瑶台》68X68cm

作品赏析

本幅作品描绘的是圆明园四十景之一的“蓬岛瑶台”,在创作上作者充分运用了绘画的特殊性,展开形象思维,在遥想当年繁华的同时,适当的补加了画景,增添了合理的背景,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山林画境。

李春锋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 辽宁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辽宁湖社书画研究会理事,辽宁省青年美术家协会理事,锦州市工笔画学会副会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在读博士。

关于圆明园的绘画作品(圆明展讯园林画境)(17)

李春锋《西峰秀色》68X68cm

作品赏析

这幅作品以中国青绿山水的形式描绘圆明园西峰秀色,画面中“小匡庐”瀑布流水生生不息,祥云围绕。

关于圆明园的绘画作品(圆明展讯园林画境)(18)

李春锋《坐石临流》68X68cm

作品赏析

这幅作品以中国青绿山水的形式描绘圆明园坐石临流景区的兰亭,水从兰亭穿过,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可体验文人雅趣。

刘晴雯

本科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硕士毕业于澳门科技大学绘画创作实践与理论,现澳门科技大学 美术学在读博士。

关于圆明园的绘画作品(圆明展讯园林画境)(19)

刘晴雯《万方安和》68X68cm

作品赏析

“万字房”整座建筑居于湖中,四面环水,相通遥望可见彼岸的奇花异石。“卍”是“吉祥如意”的意思,画中以金秋的景色和幽幽的碧水与其相映,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山水田园风光和隐逸超尘的情怀。

关于圆明园的绘画作品(圆明展讯园林画境)(20)

刘晴雯《镂月开云》68X68cm

作品赏析

“镂月开云”出自“镂月成歌扇,载云作舞衣”表达了精巧高超、师法自然的园林营造技艺。镂月开云始建于康熙时期,初名牡丹台,以遍植牡丹而著称,牡丹有典雅、吉祥的寓意。春天的青绿山水与园内盛开的牡丹,呈现出了皇家富贵华丽的风格与雍容典雅的气派。

刘秋阳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武术协会会员。国家广电总局中广联书画摄影委员会副秘书长、理事、美术培训部主任,北京市海淀区美协理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务汉语教学与资源开发基地研究员,首都师范大学艺术中心导师,中国人民大学继教学院理论与创作研究班导师,北京职业技术学院特聘教授,南阳师范学院兼职教授。

关于圆明园的绘画作品(圆明展讯园林画境)(21)

刘秋阳《山高水长》68X68cm

作品赏析

画中的圆明园山高水长溪深流白、云暗冥迷。遥想当年一轮圆圆明月,从东边的山梁上升起,如同一盏大灯笼,将此处照得明亮,实在是一幅美景。

关于圆明园的绘画作品(圆明展讯园林画境)(22)

刘秋阳《西峰秀色》68X68cm

作品赏析

月华下,翠竹依旧葱茏,园内花开几样红。亭台楼榭残映其中,小桥依旧笑春风,只奈此景可相同?

牛杰

现居北京,本硕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现任教于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李可染青年画院签约画家。曾参与2009国庆阅兵美术工作。创作中喜欢尝试不同表现手法,尤其在木版画方向探索较多。多幅作品留校及私人收藏。

关于圆明园的绘画作品(圆明展讯园林画境)(23)

牛杰《蓬岛瑶台》68X68cm

作品赏析

蓬岛瑶台位于圆明园福海中心,这副作品云水间宫殿若隐若现、雾气蒙蒙,主要突出了仙境的味道。

师界弘

河南大学美术系毕业,曾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山水精神”专题班、中国国家画院范扬工作室、北京大学艺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研究院访问学者,现为河南艺术职业学院教授。

关于圆明园的绘画作品(圆明展讯园林画境)(24)

师界弘《洞天深处》68X68cm

作品赏析

这幅作品崇尚自然,追求雅致,以湿画法来表现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美景。用兼工带写的手法描绘出圆明园里的建筑风格,使画面具有笔墨的丰富性,自然的鲜活性以及色彩的润泽和明丽的特性。营造出一种清新,宁静,雅致的唯美意境。

王石染

毕业于北京矿业大学,进修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书画》杂志社画院院聘画家,九州画院艺委员会主任委员。

关于圆明园的绘画作品(圆明展讯园林画境)(25)

王石染《茹古涵今》 68X68cm

作品赏析

本幅作品的作者以泼墨法绘山、树、石,表现出了万物同生的生命状态。

关于圆明园的绘画作品(圆明展讯园林画境)(26)

王石染《多嫁如云》68X68cm

作品赏析

本幅作品画面细节丰富,增添了人与自然和谐美好的诗情画意。

王玉山

生于1975年,2001年结业于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后进修于中国美术家协会培训中心、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

关于圆明园的绘画作品(圆明展讯园林画境)(27)

王玉山《别有洞天》68X68cm

作品赏析

这幅作品以宋元笔法、界画的形式表现出亭台错落环境优雅的园中园,用墨色托染表现雪中园的宁静优雅。使观者感受建筑的震撼,让人更加难忘历史,增强使命感。

关于圆明园的绘画作品(圆明展讯园林画境)(28)

王玉山《夹镜鸣琴》68X68cm

作品赏析

这幅作品用中国传统笔墨淡彩创作圆明园景色,以传统用笔勾画桥梁使福海与内湖相连,使观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吴永刚

先后毕业于宁夏大学和首都师范大学中国画专业。师从周一新,汪港清,王晓辉等老师。现任教于海淀进修实验学校,高级职称,海淀区学科带头人,北京教育学会会员。参与多次国家级教材编写工作。

关于圆明园的绘画作品(圆明展讯园林画境)(29)

吴永刚《北远山村》68X68cm

作品赏析

这幅作品根据圆明园四十景图之《北远山村》创作完成。作品运用中国画的传统笔墨进行勾、皴、擦点染,再现了此处景色的静谧与厚重。作者通过强弱墨色的对比变化,主次大小的景物描绘,生动的再现了圆明园四十景之一的北远山村景色,仿佛能使观者能走入画中一样。在感受诗意田园美景的同时不免让人唏嘘,以前的诸多美好都毁于战乱,我们应好好珍惜每一个曾经的美好。

关于圆明园的绘画作品(圆明展讯园林画境)(30)

吴永刚《映水兰香》68X68cm

作品赏析

这幅作品取材于圆明园四十景图之一的《映水兰香》。作者用淡墨勾勒,小青绿为主色进行渲染,结合巧妙的构图再现了松竹间清幽的环境以及远处若隐若现的稻田。表现了昔日圆明园中辉煌的园中美景。同时警醒读者勿忘国耻,吾辈当奋发图强。

肖姗姗

1989年生于山东青岛,现居北京,2008-2012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并获学士学位,2012-2015年公费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并获硕士学位。师从于李洋、毕建勋、华其敏、史国良、王晓辉等。在校期间多次获国家奖学金。2015 年入选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英才驻留计划”。

关于圆明园的绘画作品(圆明展讯园林画境)(31)

肖姗姗《夹镜鸣琴》68X68cm

作品赏析

清澈湖光相映,空灵琴音般水声四起,如此形象的场景,正是这充满浪漫文人情怀的圆明园四十景之一的夹镜鸣琴。这样的名字将此处景致体现得淋漓尽致,静雅的风景与灵动的水音相得益彰,难怪使得古代文人骚客留连其中。夹镜鸣琴的寓意正与我个人对于自然、人文、社会精神等方面的追求相契合。园林的设计都彰显出古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敬爱,同时又寄情于造化,将园林设计等巧妙的与人文情怀审美情趣相融合,真正的表达了审美主体士大夫阶层的文化心理,更加突出了中华民族文化内涵之丰富,希望通过我个人理解后的绘画表达形式,能带给观者以内心的宁静与思考。

徐辉

1978年生,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中央美术学院,黑龙江省佳木斯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生学科学术带头人,教育部学位中心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评审专家,文化与旅游部艺术发展中心中国画创作研究院青年画院画家,北京李可染画院青年画院导师,荣宝斋独家签约画家,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会员,河北省青年画院工艺美术院副院长。

关于圆明园的绘画作品(圆明展讯园林画境)(32)

徐辉《碧桐书院》68X68cm

作品赏析

这幅作品运用青绿设色表现圆明园碧桐书院人文与自然景观,亭台楼阁追求真实生动,还原实景,青砖黛瓦与青绿山川完美融合,体现出圆明园优美和谐的意境,芳草嘉木入微刻画,呈现自然生机勃勃之韵,于楼阁连廊间游走,赏鸟鸣共绕梁,繁花迭远香,观山水飞瀑,溪山清远。

关于圆明园的绘画作品(圆明展讯园林画境)(33)

徐辉《西峰秀色》68X68cm

作品赏析

西峰秀色号称园中小庐山,仿照江西庐山改建;后垣的花港观鱼,仿照杭州西湖胜景,今以青绿设色表现此圣境,拟江南灵秀山水,以写实绘岛中园林楼阁,朱梁黛瓦,曲径通幽,隔水山中现一飞瀑垂流,名曰“小匡庐”,园中坐望赏飞瀑,仿佛于庐山瀑布前,清时每年七夕雍正皇帝接后妃来此乞巧,戏赏银河边上牛郎织女相会的情景。作品以石青石绿色彩画山石,飞瀑流水仙人岛,坐望云起远山时,昔时堂皇楼阁入尘土,今朝万里山川仍犹在。

杨爱群

副教授职称,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壁画系研究生课程班,现任职于经济日报社、中国书画杂志社画院秘书长、中央电视台老故事频道大型学术片《传承与开拓》特约编审。个人美术作品多次获奖,多次参加中国名家邀请展并收藏。

关于圆明园的绘画作品(圆明展讯园林画境)(34)

杨爱群《慈云普护》68X68cm

作品赏析

在四十景图中,既有京城皇家园林风貌,又有江南园林美景特色。“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作者在画中描绘了春天大自然的景象,画面安静的庭院,有山、有水、有云、有树,寂静的庭院中春花盛开,桃花依旧笑着春风,水面清澈的涟漪在芸水之间,表现了中国画天人合一人文景观。

关于圆明园的绘画作品(圆明展讯园林画境)(35)

杨爱群《多稼如云》68X68cm

作品赏析

这幅作品作者采用中国画传统线描及墨骨技法来表现四十景图。在创作中把自然界意向人文化,在画中作者刻意描绘空中神云,使得画面在大自然似与不似之间,诠释着中国人文墨客天人合一的人文风采。

张东林

河南省郸城人,现居北京,从事中国画研究和创作。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高研班导师、特聘教授,清华美院山水画高研班特聘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启功书院艺委会委员,周口市美协副主席,曲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兼职教授,首都书画艺术研究会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百家金陵画展金奖获得者。

关于圆明园的绘画作品(圆明展讯园林画境)(36)

张东林《长春仙馆》68X68cm

作品赏析

这幅作品用宿墨和积墨表现松树傲然挺立,和近景建筑浑然天成,画面清明洁静、自然协调。

关于圆明园的绘画作品(圆明展讯园林画境)(37)

张东林《鸿慈永祜》68X68cm

作品赏析

这幅作品用平远法表现了圆明园皇家祖祠——安佑宫的厚重、气势恢宏、高古沉雄,加上水中倒影,清明洁静,异常壮观。

左剑虹

1961生,湖南湘阴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研究生毕业,广西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创作院左剑虹工作室导师,漓江画派促进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广西作家协会会员,桂林致公画院院长。

关于圆明园的绘画作品(圆明展讯园林画境)(38)

左剑虹《慈云普护》68X68cm

作品赏析

中国古代文化以儒道释三家为主流,雍正继位后在慈云普护分别供奉欢喜佛、观音、龙王,意在求子、求雨、求长生。时过境迁,皇家寺庙园林和帝王意识随风而逝,徒留下一片传说和记忆。

关于圆明园的绘画作品(圆明展讯园林画境)(39)

左剑虹《澹泊宁静》68X68cm

作品赏析

本作品采用简淡的笔法和纯水墨处理画面,只用少量赭石勾染部分轮廓,较好地传达出“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意境。

关于圆明园的绘画作品(圆明展讯园林画境)(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