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和吴用对比(宋江李逵和吴用)(1)

《浅说水浒》第493期(文/焦目)

宋江从郓城押司,到逼上梁山,而后接受招安,南征北讨,最后被奸臣害死。李逵嗜杀,有时候他会杀红眼,自家人都不顾;吴用本是村中一个教书匠,先后辅佐晁盖和宋江,虽然赚过卢俊义等人上梁山,但是也出过不少计策。这三个人,在水浒中戏份极多,是为数不多的主角人物。

然而,很多人读水浒,对这三人都不能客观看待。

个人看来,水浒、西游等书,本来就是几百年间,不止一位文人不断丰富编辑而成的名著,其目的是说故事,作者当初未必就有多么高深的用意在其中,更不至于字字珠玑,篇篇大道理。所以,个人向来排斥利用名著来讲职场干货,谈人生道理和传授成功学。

宋江和吴用对比(宋江李逵和吴用)(2)

新水浒李逵形象

但今天,我想说,那些对水浒中宋江、李逵和吴用不能客观看待和评价的人,请一定远离他。

第一种人,对宋江偏见

宋江作为水浒的主角,梁山的大当家,可以说是很不容易。从最初到最终,宋江的理想,一直都是建功立业,成就功名。他并不想做皇帝,也不想落草为寇,只是想出人头地,做个上等人。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也都有类似的理想,这并没有任何问题。

然而,不知道为什么,很多人对宋江都特别偏见。

宋江和吴用对比(宋江李逵和吴用)(3)

央视水浒中宋江、阎婆惜形象

宋江做押司,仗义疏财,这些人说宋江精通官场,搞了不少灰色收入,还包养阎婆惜等;宋江被逼落草梁山,这些人说他架空晁盖,甚至说他暗杀了晁盖,就因为自己想做梁山大寨主;宋江想招安,这些人说他搞投降,没骨气,一心要做官;宋江招安后为国出力,打败辽国,平定方腊等内乱,这些人说他拿兄弟性命,作为自己当官的资本。

总之,无论宋江做什么,在这些人眼中都不是好事。

宋江后来分金大买市,攻城后安抚百姓,分粮赈济,知道朝廷会辜负自己也不肯反叛等,这些人也视而不见。他们所做的,只是一味地忽略宋江的正面,揪出宋江的负面。很多时候,宋江的正面也会被解读为负面,甚至“发明”出宋江的负面,用来抹黑宋江。

宋江和吴用对比(宋江李逵和吴用)(4)

央视水浒中宋江形象

有句话说得好,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所以对宋江有这种偏见很可怕,它会让你失去理性,这样很难客观去看清一个人。

第二种人,对李逵成见

在水浒一书中,李逵杀了很多人。他在江州劫法场救宋江时,两边的看客被他“排头”砍;斧劈小衙内,更是被很多人拿来说事;另外他还杀了扈三娘一家,除了扈成一人;至于斧劈罗真人、吃李鬼和黄文炳的肉,甚至杀的性起时,自家人都砍,也不是没有。

宋江和吴用对比(宋江李逵和吴用)(5)

央视水浒中李逵形象

斧劈小衙内,当然不对,也无法洗白。这一点,李逵确实有罪,任何时代,任何人都不能为他辩白。

但是,要知道,在水浒中,李逵的设定就是“天杀星”。罗真人也说过,因为下届众生造业太多,所以天帝才派李逵下来,大开杀戒,算是惩戒众人。

另外,李逵在书中并非是个杀人恶魔,他大多数时候,是正义的一面。寿张县坐衙,他为百姓主持公道;他看到宋江接父亲上山,也想接母亲上山享福,很孝顺;得知宋江强抢民女,他敢砍倒杏黄旗,甚至要杀了宋江。就连宋江找李师师,商量招安之事,他都觉得宋江好色,不是君子所为。最后宋江骗他喝下毒酒,李逵也无怨无悔。

宋江和吴用对比(宋江李逵和吴用)(6)

央视水浒李师师形象

很多人不管这一切,他们对李逵的看法,早已固定不变。他们只是一味地批评李逵,说他不该杀小衙内,不该杀看客等。就算摆出李逵正义的事实,他们也视而不见。

评论水浒人物,要看作者的设定,时代的背景,不能一味地站在圣人角度,对别人肆意谩骂啊!九天玄女也说过,宋江等人因为魔心未断,被天帝罚下天界,所以前期他们或多或少都有问题。就好像封神演义中,很多坏人不也封神了吗?作者设定就是这样。三国演义中,敌对势力的将领,招降为自己部将,那更多了。

孔子也说过,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宋江和吴用对比(宋江李逵和吴用)(7)

孔子影视形象

看到别人犯了错,你只需要反省自己就可以,何必一直骂别人?现实生活中,能自省的人很少,可能连事情原委都不知道,就站在一边狂喷,跟键盘侠没区别。别人有错,自然有人告诉他,或者法律来制裁他,你在一边痛骂,是能显着自己高尚,还是能帮他改过?

网络上,许多评论就是这样戾气。其实,你只要指出别人的错就行,能帮就帮,不能帮也不要开口就喷,还喷个不停啊。

第三种人,对吴用浅见

吴用是梁山第一军师,不知道何时起,很多人开始鼓吹朱武。有人说朱武谋略更高,有人说朱武被打压,还有人说吴用只会害人,啥也不会。

宋江和吴用对比(宋江李逵和吴用)(8)

央视水浒吴用、林冲形象

朱武绰号神机军师,但这不代表他一定是一位高明的军师。事实上,朱武的战绩,还真摆不上台面。

朱武第一计就是苦肉计,利用史进的义气,把史进拖下水了,史进后来只得逃亡江湖;后面他跟史进攻打芒砀山,结果一个计策没有,害得史进直接被樊瑞打败;招安后,朱武是卢俊义的军师,结果一个“鲲化为鹏”阵,直接被辽军冲散,主帅卢俊义若不是武艺高强,已经死了两次;最坑的是昱岭关之战,朱武不派人先去打探,结果史进、石秀等六人全被被射死。

朱武能拿出手的,就是识得不少阵法,可惜他只能认识,不能破阵。

宋江和吴用对比(宋江李逵和吴用)(9)

新水浒朱武形象

反观吴用,吴用有失手的时候,比如他想用假信骗蔡九知府,就被黄文炳识破了;后面攻打杭州也曾失策,折损几位兄弟。

但综合而言,吴用更强,他从智取生辰纲开始,到上梁山,受招安,南征北讨,一生出了二三十次计策,基本都成功了。比如活捉黄安、何涛,三打祝家庄,打败关胜、童贯、高俅,征辽、平田虎和王庆,更是“计无虚出”。说吴用只会坑人上山,毫无谋略,更是以偏概全,观点偏激。

很多人不看原著,不做统计,只是看了几篇阴谋论或者标题党的网文,甚至只是看过影视剧,就认定朱武超过吴用,吴用打压了朱武。不看书,不分析,不统计,正是他们对吴用有浅见的根本原因。还是那句话,没有调查,没有论据,就不要轻易发言,更不用轻易批评和指责。

宋江和吴用对比(宋江李逵和吴用)(10)

新水浒吴用形象

因为书中施耐庵明确说过,“今堪副吴用,朱武号神机”,铁一般的事实,还是止不住谣言。

难不成作者的话,还不如毫无根据,乱加分析的网文吗?就好像很多人看三国,说陈到远胜赵云。陈到连个传都没有,《三国志》也说过他“名位亚于赵云”,试问这样的陈到,怎么能超过与关羽、张飞并列一传的赵云?除非你能把“亚于”解释成“胜于”。

对宋江偏见,对李逵成见,对吴用浅见,这样的人,不能客观分析人物和事情,请一定远离他们。

宋江和吴用对比(宋江李逵和吴用)(11)

新三国中赵云形象

​因为,别人有优点,他们会视而不见,甚至恶意扭曲;别人有错误,他们帮不上忙,还会站在一边,假装上帝圣人,肆意辱骂,彰显自己的高尚;别人明明有实力,他却非说不如这个那个,把别人贬的一无是处。这样的人,对你怎么能有帮助,又岂能深交?

我们必须清楚,点评别人,尤其是古代名著中的人物,一定要在时代环境中,站在作者角度、人物角度。批判他们过错的同时,也要正视他们的功劳。你不能先入为主,也不能想当然,更不能对他们有偏见,或者成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