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 日 参 考 解 析

二尖瓣狭窄右心室压力超负荷原理(预激与异常Q波束支阻滞)(1)

患者男,48岁,图为其手术前常规检查心电图

诊断结果:

窦性心律

心室预激(B型)

分析意见

如图所示,各导联可见明显P波,在Ⅰ、Ⅱ、aVF、V4-V6导联直立向上,avR导联向下,可判定其为窦性心律;

QRS波群宽大畸形,时限大于120ms,多导联起始端粗钝和模糊,为预激波(deta波)。V1导联主波向下,PR间期小于120ms,由此判定其为心室预激(B型)。心电轴明显左偏(大于45°),II、III、AVF导联呈QS型,SIII>SII,但暂不报左前分支传导阻滞(见下文)。QRS波电压:RV5=3.0mv,RV5 SV1=4.0mV,此处亦不诊断左室高电压(见下文)。

ST段:I、AVL、V4-V6导联呈水平型或下斜型下移0.05-0.1mV。

T波:I、AVL导联倒置。继发性ST-T变化可能。心室预激成份越大,继发性ST-T改变越明显。

扩 展 阅 读

上面这份心电图,有三个问题需要讨论:

1、预激合并下壁Q波。是否为异常Q波,陈旧性心肌梗死?前几期已做过相关内容整理,这里不多说,感兴趣的老师朋友,点击括号链接查看详情(→预激与Q波关系);2、预激合并左前分支阻滞;3、预激合左室高电压

预激波与QRS波形态关系较为复杂,一时间说不完也道不清,且有些内容证据还不是很充分。这里简明谈谈老黄牛的个人意见,当作抛砖引玉,麻烦各位老师指点一二,纠正错误,共同学习进步。

不同位置旁路下传产生预激波对QRS波起始端、时限和振幅都会产生干扰影响。预激QRS波是旁路下传与正常房室交界区传导通路的心电向量综合,两者可以相互抵消,也可以互相加强。

如:正常传导情况下,QRS波起始端是小r波时,预激波能与之抵消后产生Q波,也可以使Q波变成R波。QRS波电压同样可以发生叠加或消减(常见为R波)。

简单记忆:当δ波向上,原来的小q波可消失,R波电压增高(左、右室高电压);当δ波向下时,原来rS波变成QS波,如:I、AVL和II、III、AVF导联)。

所以,当预激产生高侧壁及下壁的Q波时,观察ST-T改变、紧密结合临床及动态分析心电图。常规的心室肥大诊断标准,此时已不可参照,故不宜再诊断心室肥大。

A型预激,V1导联电压常常超过1.5mV,很多人习惯诊断右室高电压,提示右室肥大,并不可靠。注意!V5、V6导联出现深S波则要注意排除右室肥大。I、aVL导联有δ波,符合左后分支阻滞不宜诊断左后分支阻滞。

B型预激,下壁导联δ波向下时,符合左前分支阻滞不能诊断左前分支阻滞;一般不好排除患者是否合并右束支阻滞。

二尖瓣狭窄右心室压力超负荷原理(预激与异常Q波束支阻滞)(2)

今 日 读 图

二尖瓣狭窄右心室压力超负荷原理(预激与异常Q波束支阻滞)(3)

患者女,60岁,因长期胸闷心慌就诊

参考诊断,明日送上

请大家于留言区发表看法…

谢谢!

图谱来源于:中大医院心电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