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之后的第九年,曾负责朝鲜战争停战谈判的李克农上将溘然辞世。

当日的北京城飘雪连绵,北风呼啸,无数的中国百姓泪满眼眶。

被誉为“特工之王”、“情报王”的李克农自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起,就行走在战争的每一处角落,隐秘地负责党组织的情报工作。

正是由于情报工作的需要,李克农的真实身份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能为人所知晓。

正是因为情报工作的特殊性和情报人员身份的隐秘性,李克农的一生包裹着神秘的色彩。

也正是这若即若离的神秘感,使得关于李克农上将去世原因的谣言甚嚣尘上。

国内外诸多人士各有猜忌,认为李克农是被美国人毒害的谣言更是流传甚广。

诸多谣言无根无据,却被坊间信以为真。

遭受丧父之痛的李氏第三子李伦不得不公开亲自回应,驳斥谣言、以正视听。

李克农将军的死因究竟是什么呢?又是什么原因让坊间关于李克农将军的死因众说纷纭呢?

李克用到底活了多大岁数(1962年李克农猝死死因成谜)(1)

(李克农)

一、卧病在床心系国家,临危受命奔赴朝鲜

李克农将军乃是积劳成疾,鞠躬尽瘁而死。

朝鲜战争爆发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悍然越过三八线。

彼时,李克农因感风寒,正在苏方修养身体,兼以进修。

李克用到底活了多大岁数(1962年李克农猝死死因成谜)(2)

(中国人民志愿军)

不到一个月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应朝鲜请求赴朝,“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风寒未愈的李克农从床榻上惊起,一心想要回到中国、奔赴朝鲜。

奈何重病在身,再加上身边人苦苦相劝,才留在苏联养病。

尽管如此,李克农每日都要求自己的警卫员送来关于朝鲜战场的所有消息。

上至战役进展,下至风雪天气,李克农颇为心系。

而这般缜密的作风,也为李克农赶赴朝鲜、主持谈判埋下伏笔。

第二年春天,中国人民志愿军发动第五次战役,中国人民志愿军伤亡7.5万余人,同时“联合国军”也损失了8万多人。

自此之后,双方转入战略对峙。

获得这一消息后,李克农凭借自己敏锐的感知,判断谈判将是势在必行。

他再也按捺不住归国的想法,在党中央批准之后星夜兼程回到祖国。

回到北京之后,李克农日夜辛劳。

一份份卷宗,均由他过目。

他从朝鲜的天气变化开始分析,判断朝鲜境内冰雪融化的情况以部署行军安排;阅读一份份从前线传来的最新的情报,紧张而有序地分析着敌方的下一步动向。

李克用到底活了多大岁数(1962年李克农猝死死因成谜)(3)

(李克农工作照)

李克农心系着朝鲜战场上的人民子弟兵,以至于每一个夜晚,他的办公室都是灯火长明。

屋内的李克农披着棉衣,对着一份份情报冥思苦想,时不时地咳嗽着。

李克农的警卫员担忧他的身子,每天都劝他要早睡觉、多休息。

但是,每次李克农都会正色道:“只要我能多想到一点,就能让我们的子弟兵少一分危险”,“你不要劝我,我这是马虎不得的”。

李克用到底活了多大岁数(1962年李克农猝死死因成谜)(4)

(李克农受命前)

两个月后,受党中央领导人秘密接见后,李克农奉命前往朝鲜,负责可能出现的停战谈判事宜。

李克农临危受命,当即表示:“我要即刻出发!”

顶着朝鲜的刺骨寒风,李克农毫不退缩,抵达朝鲜当日就着手工作,可谓是鞠躬尽瘁。

二、鏖战谈判桌,病躯不怜惜

李克农看着朝鲜战场上前赴后继的战士们,深为感慨,甚至自责自己情报工作没做好,痛心让这么多英烈埋骨异国他乡。

他暗暗发誓,一定要在谈判桌上取得胜利。

抵达朝鲜后不足一个月,果然如同李克农所料的那般,僵持不下的中美双方终于坐到了谈判桌前。

李克农受命主持朝中谈判工作组,与“联合国军”最擅长谈判的首席代表特纳.乔埃直接对话,可谓是针尖对麦芒。

李克农在志愿军谈判代表团中,威信极高。

有这样一位长期在国统区纵横捭阖的老将掌舵,大家心中都颇有底气。

在平时,李克农讲得最多的就是“团结”二字。

同年七月十日,朝鲜停战谈判正式在三八线以南的开城拉开帷幕。

“战争是流血的政治,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这一句话在接下来旷日持久的谈判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盛夏的开城酷暑难耐、蚊虫肆虐。

感染风寒的李克农因为回国之后在京内操劳过度,身体颇为疲惫,一接触朝鲜的炎热,身体大受打击。

又因为李克农常常思考问题而一动不动,蚊虫的叮咬也是防不胜防。

即使如此,李克农坚持在一线,紧张地谋划着这场谈判。

谈判桌上,考验的不仅仅有谈判双方的智慧与技巧,更考验着双方的体力与耐力第一场谈判,李克农在桌前足足坐了十二个小时,真的可谓是从白天到黑夜。会上双方就“三八线”问题,进行着一番又一番的唇枪舌战。

然而,这一场谈判却是无果而终。

李克用到底活了多大岁数(1962年李克农猝死死因成谜)(5)

(中方代表合影)

其中一次谈判,双方就静静坐着,静默不语,时间竟然长达一百四十五分钟,谈判的艰难与辛苦可见一斑。

令人震惊的是,谈判破裂后,美军悍然轰炸朝中代表团住所。

当时李克农正在整理谈判稿件,面对着突如其来的袭击赶忙避险,一时间住所内外尘土飞扬。

值得庆幸的是,李克农并未受伤。

但是吸入了过多的灰尘,让李克农在接下来的时日里咳嗽不停。

战场上,美军利用空军优势,趁朝鲜发生40年来未见的特大洪水灾害,发动“绞杀战”。

无数的炮弹从空中倾泻,李克农等诸位前线谈判指挥官不到三天,就要换一个地方。

而这样频繁的转移,让李克农本就染病的身体愈发得吃不消。

凭借着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莫大牺牲,朝中方面坚决地粉碎了美军的空中攻势,迫使美军重返谈判桌。

此时,李克农从台前转到了幕后,专门负责情报汇总工作。

李克农精确地判断出美方构筑的“堪萨斯防线”,是其不可能放弃的底线。

因此,他改变了原有的设想,将双方实际军事接触区作为停火界限。

谈判桌上依旧火星四溅,保持着每天十多个小时的艰苦谈判。

李克用到底活了多大岁数(1962年李克农猝死死因成谜)(6)

(李克农在朝鲜谈判中)

谈判桌下,李克农夙兴夜寐、整理文稿。

他不辞辛苦,亲自督导每一处细节;还常常强调,一定不要“仇人见面分外眼红”,要带着理智和冷静,学会见招拆招。

每天,李克农都要听取谈判代表们从谈判桌上带回来的谈判汇报,并进行审批。有时因为会议内容繁杂,谈论内容甚多,李克农往往要午夜才接到代表们的简报。等他审批结束,已是凌晨时分。

再等北京的批复电报,李克农往往在天蒙蒙亮时才能稍稍小憩一会儿。

谈判没有结果,李克农便一日不可休息。

谈判最紧张的时候,李克农和乔冠华住在一起,屋内还有打地铺的秘书处处长浦山。

三人少有时间休息;即使能睡下,也往往因为谈判的焦灼而在梦中惊醒。

谈判桌上的话语权,还需要谈判桌外的角力。

第二次谈判崩溃之后,双方战火重燃。

在南朝鲜江原道杨口郡的伤心岭,中国人民志愿军和北朝鲜人民军与“联合国军”激战两周。

期间伤心岭反复易主,美法联军共伤亡3,745人,而估计朝中联军伤亡近25,000 人。

李克用到底活了多大岁数(1962年李克农猝死死因成谜)(7)

(李克农远望伤心岭)

惊闻战况惨烈的李克农潸然泪下,咳嗽不止。

伤心岭战役的伤亡代价,迫使美军在此重返谈判桌。

这次战役,成为联军在朝鲜战争中最后一次大规模进攻。

然而,这次重启的谈判与朝中方所期待的大相径庭。

三、敌方换将无计可施,我方得胜谈判功成

重启的谈判最大的变化便是“联合国军”方走马换将——威廉·哈里逊出任谈判代表,他是美国“鹰派”的代表人物,性格强硬,颇为擅长谈判技巧。

此时,进入朝鲜已久李克农本就是带病坚持着工作。朝鲜冬季寒风肆虐,李克农哮喘更加严重。

每日,他吃了药后,到午夜还在坚持挑灯工作。积劳成疾的李克农每天晚上熬夜整理资料时,胸口都会憋得慌,胸闷难耐。

哈里逊瞅准李克农身体不好的问题,故意拖延谈判的进行。

哈里逊上任不足一旬,就四次强制休会。

最短的一次会议,只有十五秒。双方代表刚落座,宣布开会,哈里逊就马上宣布休会。

哈里逊意图很明显——想要硬生生地拖垮李克农的病躯。

李克农对此颇为头疼,中方人员更是颇为担忧。

面对谈判桌上风云变幻,李克农顽强地克服困难、积极应对。

李克用到底活了多大岁数(1962年李克农猝死死因成谜)(8)

(朝鲜谈判美方代表)

在为数不多的成功举办的谈判中,威廉·哈里逊不断强调:

“停战协定没有生效之前,战争不会停止,延迟达成协议将会延长战斗,增大伤亡。”

这本来是一段毫无意义的话,但是经过威廉·哈里逊的特意强调之后,反而具有了军事威胁的味道。

“鹰派”强硬的他意图通过咄咄逼人的态度,在气势上压过李克农一方。

面对盛气凌人的“联合国军”代表,李克农向中方谈判代表强调:

务必要不卑不亢、据理力争。

谈判桌上的双方争锋不断,谈判再度陷入了僵局。

李克用到底活了多大岁数(1962年李克农猝死死因成谜)(9)

(谈判现场)

每当谈判步入低谷,威廉·哈里逊经常用念发言稿的方式,故意打断中方的谈话内容,有时候甚至故意慢悠悠念。

渐渐地,威廉·哈里逊开始频繁逃会,从最初的三天,到七天,最后甚至一逃就是十天。

最后一次,哈里逊直接宣布“谈判无限期暂停”,不等中方代表抗议就直接扭头就走。

中方代表按照李克农谈判前准备好的布置,都端坐在座位上发出“哈、哈、哈”的大笑声表示轻蔑。

自此,谈判陷入搁置,朝鲜半岛战火重燃。

朝鲜半岛逐渐步入严冬,李克农本就大病未愈,又遭受寒冬的侵袭,他的身体愈发虚弱。

由于日夜操劳,李克农的视力状况每况愈下,时常需要趴在桌子上、贴近卷宗才能看清楚上面的字迹。

党中央得知李克农的身体状况后,迫切希望李克农迅速回国治疗。

但是李克农坚决地拒绝了这一要求,他望着北京的方向,对身边的人说:“将在外而君命有所不受啊,何况临阵换将,谈判难矣。”

李克用到底活了多大岁数(1962年李克农猝死死因成谜)(10)

(李克农)

李克农鞠躬尽瘁,坚守在朝鲜战场。

直到谈判胜利结束,形容枯槁之时,李克农才心安地回到了中国。

这场历时两年之久的朝鲜停战谈判,李克农事无巨细,皆是亲自处理。

足足近六十次的双方代表团大会,李克农没有因身体的不适而退缩半步,可谓令世人敬仰。

四、潜伏上海深入敌穴,力挽狂澜拯救我党

载誉而归的李克农在1955年,被国家授予开国上将。

李克农并非带兵打仗的名将,得此殊荣绝非易事。

自此李克农由“情报之王”的神秘身份,慢慢走向了大众面前。

李克农身边的友人也才逐渐揭开了他辉煌的过往——“情报之王”绝非浪得虚名。

甲午海战结束后不久,李克农出生在安徽芜湖的一户人家。

李克农的父亲工作稳定,家境殷实,并且十分重视孩子的教育。

就这样,年幼的李克农从小就接受私塾老师的教育。

十五岁时,李克农进入英国传教士创办的圣雅教会中学学习,接受先进思潮。

李克用到底活了多大岁数(1962年李克农猝死死因成谜)(11)

一九一九年巴黎外交和会失败,“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五四运动”激起了李克农的救亡图存的志向,他在请愿队伍里领导学生力争主权。

李克农因反对军阀而含冤下狱,事后经过学联及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抗争,他才得以被释放出来。

这次入狱经历让李克农深切地感受到了什么叫做组织的力量。

在六年之后,李克农毅然决然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经过严格的考验之后,李克农的冷静与沉着深受党组织上级的看重,党组织向李克农委派了作为特工潜伏敌后的工作。

在经过慎重的考虑后,李克农接过了这一工作——他决定以实际行动为党组织效力。

而这一潜伏,就是近三十年。

1929年,国民党的“特务头子”徐恩曾为扩大特务组织,以上海无线电管理局的名义对外招考。

李克用到底活了多大岁数(1962年李克农猝死死因成谜)(12)

当时,一位名叫李思源的考生在考试中拔得头筹,而这位“状元”正是奉命参加考试、旨在打入敌后的李克农。

在徐恩曾的情报组织网中,李克农成功担任上海无线电管理局股长。

凭借自己的身份,他得以和大量的国民党情报人员进行交流,得以截获越来越多的情报。

很快地,李克农觉察到了不一样的机遇。

在进入国民党情报组织一年之后,李克农获悉国民党决定拉拢屯兵关外的张学良,展开中原军阀大战。

蒋介石命令徐恩曾紧急谋划此事——如果能获得东北军的支持,蒋介石自诩将是“如虎添翼”。

李克用到底活了多大岁数(1962年李克农猝死死因成谜)(13)

(张学良)

徐恩曾早在几年前,就曾多次派遣特务人员前往东北,但都是无果而终,有的甚至是有去无回。

面对着这样一个棘手的任务,国民党情报特务们都是抓耳挠腮,连连推脱。

然而,李克农展现了自己不一样的敏锐:我党对东北情况尚未熟悉,若是此去可行,那么将为我党以后建立在东北、华北的地方根据地大有裨益。

于是,李克农主动请缨,只身奔赴东北。

在东北,李克农顺利地摸清了东北的形势状况和地理特点,可谓收获颇丰。

李克用到底活了多大岁数(1962年李克农猝死死因成谜)(14)

(李克农)

但是该怎么向徐恩曾交差呢?

胆大心细的李克农利用东北当地的报纸报道和东北人口中的故事,编写了一份可谓是凭空杜撰的数万多字的报告。

而凭借这份没有任何情报的“假”报告,李克农却得到了上级的赏识与信任。

然而,在李克农从国民党情报网内部获取情报愈发娴熟的时候,一场密谋已久的危机悄然降临中国共产党。

一天凌晨,李克农在自己隐蔽的住所被急促的敲门声而惊醒。

李克农获悉来人传递的消息后,震惊万分——顾顺章被捕入狱,叛变了。

李克用到底活了多大岁数(1962年李克农猝死死因成谜)(15)

顾顺章中央特科的重要负责人,地位仅次于周恩来,掌握着大量了核心机密和重要领导人的住址。

但他纵情享乐,恶习很多。陈赓就曾说过:“只要我们不死,准能等到顾顺章叛变的那一天。”

李克农与组织是单线联系,但是当天并不是接头的日子,联系不到自己的上级。情急之下,李克农找到省委的负责人,最终消息得以及时传出。

周总理得知这一情报后,当机立断安排中央开始转移。

一晚上的时间,党中央便是从偌大的上海紧急撤离。

因此,有学者评价说,如果没有李克农,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从三十年代初可能就要进行重写。

经过此事,李克农受到中央嘉奖,党组织内部也称赞他为“党的秘密工作四杰”之一。

五、围堵张国焘,拉拢张学良,戏耍周励武

顾顺章叛变泄密之后,国民党愈发嚣张,在党内大肆清洗“被怀疑人士”,一时间国民党情报机构内人人自危。

李克农审时度势,根据党中央的调度安排,在安排好上海的情报工作后,秘密进入中共苏区进行活动。

在负责中共苏区情报工作的同时,李克农还有着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那就是联络张学良,争取一致对外,共同抗日。

接受任务的李克农采用“迂回”战术,不去直接联络几乎不见外人的东北少帅张学良,而是从被俘的东北军将领中寻找突破口。

这一次,李克农将目光投向了东北军被俘将领高福源——这是一位能对抗日做到身体力行,深得部下的拥护和当地民众的爱戴的东北军将领。

李克用到底活了多大岁数(1962年李克农猝死死因成谜)(16)

(高福源)

李克农积极向高福源传播先进的思想文化,灌输中国共产党的教育,逐渐感化这位一心为国、立志救亡图存的原东北军将领。

在李克农的悉心教导下,高福源更加拥护抗日。

不久之后,高福源重返东北军,积极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成功说服张学良联共抗日,说服了东北军两个营投诚。

这在红军同东北军之间搭起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桥梁,促成了“西安事变”、兵谏蒋介石抗日的局面。

李克用到底活了多大岁数(1962年李克农猝死死因成谜)(17)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在此期间,李克农功不可没。在李克农的推举下,高福源在三年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

成功拉拢张学良一致抗日后,李克农渐渐在公众视野中淡出,秘密活跃在地下抗日的活动中。

直到抗日胜利后,李克农才重新被大众所知晓。

最著名的一件事,便是李克农戏耍周励武,一举帮助党的高级领导粉碎蒋介石“重庆和谈”暗藏的阴谋诡计。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决定借重庆谈判恶意散播共产党“不愿和谈”的谣言。

在短短九天时间内,蒋介石曾给我党发了足足三次电报。

电报的内容无外乎都是热情邀请我党赴重庆谈判,就未来的中国施行何种政体相互磋商……

李克农在分析了重庆的各方面情报后,直接断定:

蒋介石摆出一副执意要我党高级领导人赴重庆和谈的模样,必然是想从舆论上展开进攻,以坐实我党“不愿和谈”这个“大锅”。

此外,李克农刚刚获悉情报,周励武已得到蒋介石密令正在搜寻我党内部高级领导人的动向。

周励武正是国民党方面派驻延安的联络人。

明面上他是负责汇报八路军与日寇作战的战报,实则是安插在我党眼皮子底下的特务。

一番谨慎地思索过后,李克农向上级提出了自己的计划:

利用周励武确定蒋介石的意图,并假借周励武之手向国民党传回假情报。

上级批准之后,李克农积极谋划,故意泄密假情报并被周励武拦截。

得到消息的周励武慌忙传递情报给自己的顶头上司康泽,而康泽又是蒋介石最为信任的“左膀右臂”之一。

如此一来,蒋介石信以为真。

当我党高级领导人从延安飞抵重庆时,思想上都毫无防备的蒋介石倍感意外。

而这一次重庆谈判,也极大地提振了我党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

李克用到底活了多大岁数(1962年李克农猝死死因成谜)(18)

(重庆谈判)

此后,李克农在党内威望渐高,主管全国情报,在解放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并直到上文所说的朝鲜停战谈判胜利,载誉归国。

而从朝鲜战场归来的李克农,他那染病已久的身躯已是强弩之末。

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忠诚为国世人敬仰

朝鲜谈判胜利两年后,忙于公务的李克农不幸摔倒,造成脑溢血而住院治疗。

然而,早已积劳成疾的李克农久病难医,病根难除。

又是三年之后,李克农遭受丧妻的沉痛打击,可谓悲痛不已。

在丧妻之后第二年的冬天,李克农因脑软化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

一代“特工之王”就此陨落。

当日的北京城飘雪连绵,北风呼啸,无数的中国百姓泪满眼眶。

人人皆是敬仰这位为了新中国奉献一切的开国上将。

他行走在最为危险的境地,一次次帮助中国共产党化险为夷。

一生为国,高山仰止。

参考资料:

《李克农》 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李克农:隐蔽战线 传奇将军》 人民网-人民日报

《李克农》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中共特工王:李克农》 人民网

编辑:清源

责编:Thali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