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开封日报-开封网】全媒体记者刘琦,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老人如何培养健康心理?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老人如何培养健康心理(如何帮助老人保持心理健康)

老人如何培养健康心理

来源:【开封日报-开封网】

全媒体记者刘琦

“这次疫情发生在家门口,疫情什么时候是个头啊!我很焦虑。”8月2日,65岁的市民张先生向记者诉说了他的不安。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由于生活方式被改变、活动空间被压缩,加上自身对新环境适应得较慢和自身特殊的身体情况,老年人易产生焦虑、抑郁、孤独、愤怒、多疑等情绪。那么,疫情防控下,老年人该如何保持心理健康?为此,记者采访了我市心理健康专家。专家表示,患有慢病、重症以及行动不便的老年人焦虑感和孤独感会比普通老年人更加严重,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关爱,而老年人易出现以下心理问题。

紧张焦虑

随着年龄的增大,老年人的记忆力、注意力、逻辑分析能力、表达能力等逐渐下降,会更加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在疫情防控期间,老年人更容易担心自己被感染,从而产生紧张、恐惧的情绪,导致出现食欲不振、夜不能寐、机体抵抗力下降等问题,由此更容易患身体疾病,造成恶性循环。

疑病

部分老年人,尤其是性格内向、敏感多疑的老年人容易产生疑病现象,他们会过分关注身体上的微妙变化,并将这些不适与“疫情”联系起来,个别情况严重者可能会出现类似妄想症的症状。

抑郁

居家不出门时,老年人容易出现悲伤、绝望、无助的情绪,觉得做什么都没有兴趣和动力,对疫情防控形势不了解,不知自己是否能平安顺利度过,担心自己或家人被感染等。

固执

有的老年人对新冠肺炎认识不足,思想固执死板、观念保守陈旧且封建迷信,不相信科学,反而去“求神拜佛”,认为有“神保佑”等。有的老年人甚至不落实“戴口罩”这项疫情防控措施,怀有侥幸心理而且固执。

孤独

孤独是一种不愉快的且令人痛苦的感觉,孤独感是空巢老人最常见的主观心理感受之一,会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研究发现,孤独感会增加老年人罹患抑郁症、心血管系统疾病、阿尔兹海默症等疾病的发生率,也会间接增加死亡率。

专家指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老年人保持心理健康。

子女多陪伴。子女能给予老人重要的力量支持,可以通过电话、上门等方式经常关心长辈,让老人感受到家人的爱和陪伴。如果有时间和机会,子女可以教老人学会使用智能设备,让老人融入新的生活方式。

通过官方媒体全面了解疫情、科学防治。老年人获取信息的渠道较少,一方面,可能会因此忽视疫情,继续按照之前的模式生活,从而增加感染和传播的机会;另一方面,可能会因此过度紧张害怕,在焦虑情绪的影响下出现身体不适。这时先不要着急就医,可以通过与年轻人多沟通来缓解,必要时咨询社区工作人员或专业医护人员。当然,还可以多关注官方媒体,以全面了解疫情防控情况、疫情防控措施,学会科学防治。

适时调整心态。老年人要消除“树老根枯”的悲观思想和消极情绪,坚定美好的信念,重新安排自己晚年的学习和生活,做到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发挥余热,实现价值。老年人如果体格壮健、精力旺盛又有一技之长,可以积极寻找机会,在做好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样既可以发挥余热,为社会继续作贡献,实现自我价值;又可以让自己在精神上有寄托,充实日常生活。

培养爱好,寄托精神。在疫情防控期间,老年人居家时可有意识地培养兴趣爱好,以丰富和充实自己的生活。老年人可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如听音乐、习书作画、种花养鸟、跳舞、打球等,这些都能让老年人益智怡情,增进身心健康。

生活自律,保健身体。老年人最好按时休息、适时活动,建立、适应一种新的生活节奏。在疫情防控期间,老年人要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戒除不良嗜好,采取适合自己的休息、运动和娱乐方式,建立起以保健为目的的生活方式。

必要的药物和心理疏导。老年人若出现身体不适、心情不佳、情绪低落,应主动寻求帮助,切忌讳疾忌医。必要时,老年人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或寻找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接受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

接种新冠疫苗。接种新冠疫苗可显著降低感染新冠肺炎后发生重症和死亡的风险,凡是符合接种条件的老年人应主动接种新冠疫苗,尽快完成全程及加强针的接种。

本文来自【开封日报-开封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