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有个家长反馈,说她的孩子上二年级,已经学过长度单位了,也知道怎么用尺子去测量,但涉及到具体的问题的时候,却让人啼笑皆非。
比如让孩子预估一下桌子的长度是多少厘米,他可能回答“9厘米!”
妈妈很有耐心的带着他用尺子测量一遍,然后再让他预估一下椅子的长度,他依然回答是“9厘米”。
这和9厘米杠上了!
该怎么评价这种现象呢?孩子是学会还是没学会长度单位呢?应该说厘米的概念,他学会了,尺子的使用方法也学会了,却没有形成测量的思维,并没有掌握长度单位的本质意义,因此在应用的时候,完全没有概念。
因此比教孩子长度单位更重要的是帮助孩子形成测量思维,那我们该怎么做才好呢?数萌在线的老师给出以下建议:
一、用什么测量我们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场景去引导孩子思考,比如我们要买一块合适大小的桌布,该怎么表达我们所需要的长度和宽度呢?有没有和它一样长的物品呢?通过这类提问,引导孩子去思考,想办法清楚的表达自己的长度和宽度。
孩子或许能找到类似的物品,那么问题又来了,这么长,带着不方便啊,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适时的引入用身体的一部分去测量,比如拃,比如手臂的长度。
那么问题又来了,我们和孩子演示一下,爸爸妈妈的一拃和孩子的一拃区别还是很大的,再提问孩子,不同人之间,一拃长度不同,我们该怎么办呢?
同样继续提问引导孩子,让孩子认识到,必须制定一个大家都认可的标准,才能保证与其它人沟通的时候,不出现误解,这个时候,就可以引入长度单位的概念了。
拃
二、认识长度单位引入长度单位后,我们可以带孩子去认识米尺、尺子等测量工具上的刻度,从而认识到米、厘米的概念,并理解米和厘米之间的换算方式。
而且比较重要的是,长度单位之间的加减法,比如我们测量一个物体长度,一个尺子不够测,我们可以分两次测,第一次测了20厘米,第二次测了11厘米,那长度是多少呢?
尺子
三、测量实践这里建议大家多用不同的物品,让孩子去测量,比如孩子的身高、父母的身高、桌子的高度、门的高度等等,让孩子在测量的过程中体会到,比较短的物品,用厘米测量最合适,如果是比较长的物品,我们用厘米测量就会非常难;只有换成以米为单位,测量才会更有效。
除此之外,我们要注意,在孩子测量实践中,体验一厘米的长度、一米的长度,形成一个大致的概念,学会预估一个物体大概的长度,并根据这个大概的预估,选择测量的单位。
身高
四、生活中感知测量孩子学会测量后,我们可以带孩子多感知生活中物品的长度,比如积木的长度、电池的长度、电视的长度、电脑的长度等等,并多鼓励引导孩子去发现、去测量、去预估,这样孩子就不会再出现文章开头的行为了。
生活物品
总结数学教育最重要的是思维,孩子知道概念不算什么,关键是孩子有没有理解概念,会不会用数学概念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