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大学校训被许多学者称为一所大学的“精气神、育人纲”,南都数据分析却发现,我国大学校训缺乏独特性,909所高校的校训只用到了605个汉字,其中“学”和“德”两字出现频率最高,均在400次左右(6月9日《南方都市报》),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校训是不是学校官方确定的?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校训是不是学校官方确定的(校训是用来干嘛的)

校训是不是学校官方确定的

尽管大学校训被许多学者称为一所大学的“精气神、育人纲”,南都数据分析却发现,我国大学校训缺乏独特性,909所高校的校训只用到了605个汉字,其中“学”和“德”两字出现频率最高,均在400次左右。(6月9日《南方都市报》)

某高校的重要领导人这么说过:“一所学校在她长期的办学过程中,逐步会形成反映其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及人文精神。校训又是这种文化和精神的高度凝练,反映了学校的独特气质,展示着学校的文化底蕴和治校风范。”可事实上有些刚刚兴建的大学便拥有了自己的校训,这与前面的一句话相悖,尽管如此,有些人仍将那些提早立下的校训理解今后努力的动力。这是校训的作用之一。

在一项“您认为我国大学校训存在哪些问题”的调查中,47.7%的人认为,我国大学校训趋同化严重,没有个性和创意;24.33%的人认为大学校训过于“逢迎领导、投其所好”,缺乏故事和情感;16.58%的人认为我国大学校训多从古老的经典中寻找,没有实际意义。这个数据可能不够美好,却道出了实实在在的问题,“雷同”的校训那么多,也就是说各个高校培养出来的人也会趋同,趋同的结果就是同质化,那么,要其何用?

校训的选择与设置已经成为了盲目跟风下的门面性工作,感觉越神秘越有内涵,用的越多越能体现这些字词的含金量,非也,还记得物以稀为贵这个简单的道理吗?

除了大学自身对校训的渴求以外,在大学资料填写中,校训已经成为了必不可少的行政工作,尽管通过了深思熟虑,许多结果依旧不切实际,现代中国的世界名牌大学不多,只要在国内享有一定盛名的高校便成为了其他高校竞相模仿的对象,要么采用了“Made In China”的单纯制造思维进行校训选择,要么采用了神秘化的传统思维进行校训字词摘取,总之,没有创新,更加没有与时俱进。另一方面,有些高校的校训浅显易懂,贴切师生,可是这种校训的处境也不见得好,有的甚至被嘲笑为“太直白,缺乏内涵”,两种窘境,两难。

社会各界都在讨论高校校训如何如何,可是在学生群体中,即使没有校训,他们依旧过得很好,不是因为他们不想践行校训,而是校训根本没有影响到学生。校训有时候被看成是学校的附加品,有价值却没能发挥。校训能够呼之欲出,但是呼之难以出的是能够体现校训的高校教育,都说校训是用来育人的,更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可是没有丰硕的内在升华哪来的灵魂。

按简单的逻辑推理,“校训是用来干嘛的”的前一句应该是“什么是校训”,很多高校学子被问到的时候,一脸茫然,甚至很多高校教师也不明白,这能怪谁?这不能怪谁,这不是个体的错误,而是处于急湍涌流中的高校对自身的认识不够全面,目的是好的,只是这种片面的认知很容易走偏路,路走偏了,返回正规的成本将会大大增加,总之,剑走偏锋不可怕,可怕的是这条路被有识之士指出来以后继续顽固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