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今年的天气就像坐了过山车一样,两个字“刺激”最明显的体会,就是不停地穿秋裤、收秋裤,天气热了两天,最高温度接近30℃,就马上会迎来降水降温,气温又会骤降人们无奈地表示,今年的西安,气温总是满30减15也有人说,西安已经第N次入夏失败了那么忽冷忽热的天气与厄尔尼诺事件有关吗?,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厄尔尼诺现象是谁命名的?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厄尔尼诺现象是谁命名的
西安今年的天气就像坐了过山车一样,两个字“刺激”。最明显的体会,就是不停地穿秋裤、收秋裤,天气热了两天,最高温度接近30℃,就马上会迎来降水降温,气温又会骤降。人们无奈地表示,今年的西安,气温总是满30减15。也有人说,西安已经第N次入夏失败了。那么忽冷忽热的天气与厄尔尼诺事件有关吗?
来自国家气候中心监测表明,2018年9月进入厄尔尼诺状态,2019年1月达到厄尔尼诺事件标准,预计本次事件将持续到秋冬季,可能发展为一次中等或中等偏强的中部型(暖池型)厄尔尼诺事件。对于近段时间降水降温频繁,是否与厄尔尼诺事件有关呢?对此气象部门的专家表示,厄尔尼诺事件是一个长时效的大气环流的影响,是由于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偏暖,导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多发重发,目前遇到频发的降温降水,可能与厄尔尼诺有一定关系,但具体受到了多大程度影响,是需要整个事件结束之后来具体分析的。
陕西省气候中心预测,2019年汛期陕西气候状况总体偏差,陕北黄土高原区、关中北部降水偏少,关中南部、陕南降水偏多,呈现“北少南多”格局,旱涝灾害偏重,局部地区冰雹、大风和强降水事件可能多发;预计关中、陕南初夏汛雨开始时间较常年偏早,6月下旬到7月上旬为前汛期多雨时段。秋淋开始时间较常年偏早,强度偏强。持续发展的厄尔尼诺事件可能导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应提前做好防范工作。
这里提到了厄尔尼诺,很多人都听过这个词,但到底什么是厄尔尼诺可能很多人都不是很清楚。大约在200多年前,生活在赤道太平洋东海岸的渔民发现一种奇怪的现象,每隔几年,靠近厄瓜多尔和秘鲁沿岸东太平洋海域的海温会明显升高,沿海的鱼群会神秘消失,海鸟也会大量死亡,与此同时,世界其他地方暴雨洪涝、高温热浪、森林大火、寒流暴风雪、干旱等极端事件频发。一些地方甚至会出现旱涝急转,由于这种现象最严重时往往在圣诞节前后,于是遭受天灾而又无可奈何的渔民将它与圣诞节联系起来,称其为“圣婴”。汉语音译为厄尔尼诺。
正常的情况下,赤道太平洋海域盛行东风,赤道北侧为东北信风,赤道南侧为东南信风,这就使得海洋上表层的暖水被输送到西太平洋。输送的过程中,海水受到太阳的照射,温度不断升高。所以西太平洋海面上的水温通常比东太平洋的水温高3-6摄氏度左右。由于东太平洋表面海水向西流动,海面下层的冷水上升,南部高纬度的秘鲁沿海的冷洋流向东太平洋区域补充流走的海水,所以通常这个区域出现冷水上翻现象,使海域上方的空气变冷,密度增大,以致无法把水汽抬升到能够形成云和雨滴的高度,因此,这一区域通常非常干旱。而降水主要分布在印度尼西亚以西的西太平洋海域。但是,当厄尔尼诺事件发生时,西太平洋高水位的海水迅速向东蔓延,使东太平洋的海面迅速升高,暖水逐步占据海域,使海水增温,并且持续几个月以上,所以说东太平洋的厄尔尼诺事件根源在西太平洋。
在厄尔尼诺年,东风减弱西风增强,原本堆积在西太平洋的暖海水向东蔓延,东太平洋营养丰富的冷海水无法上翻,食物匮乏的鱼类自然无法生存了。当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比常年同期偏高0.5℃以上,并持续6个月以上的时候就会形成一次厄尔尼诺事件。厄尔尼诺事件通常每2-7年发生一次。
中国处于上游地区,厄尔尼诺的出现,容易使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南偏强,并能稳定维持,使来自热带海洋向我国输送的水气增强,并与中高纬南下的冷空气汇合,容易引起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偏多。2014年至2016年的厄尔尼诺事件,在2014年9月至2015年2月底,暖水区面积最大时,相当于中国陆地面积的三倍多,峰值强度为2.9℃,海温累计偏暖26.9℃。
厄尔尼诺现象最可怕的地方,就在于它更能引起极端天气的发生。比起单纯的气温变化,极端天气更容易引发危险。每当遇到厄尔尼诺年,在我国登陆的热带风暴和台风个数要远远低于往年。并且还会造成夏季风减弱,夏季雨带向南偏转,使得华北一带少雨干旱,南方低温洪涝。1997年厄尔尼诺现象出现,第二年就发生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特大洪水。厄尔尼诺带给我们的影响不止这些。在厄尔尼诺年的秋季,我国东部地区常常出现北少南多的降水分布类型,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的冬季,我国北方地区也容易出现暖冬现象。
来源:陕西工人报 (王嘉)
更多新闻内容敬请关注:http://www.sxworker.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