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湛江日报-湛江新闻网全市广大市民:,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预防一氧化碳中毒这些常识要知道?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预防一氧化碳中毒这些常识要知道(关于预防一氧化碳中毒致广大市民的一封信)

预防一氧化碳中毒这些常识要知道

来源:湛江日报-湛江新闻网

全市广大市民:

大家好!冬春季节,降温幅度较大,群众用火、取暖激增,人们常用煤用炭用气用火取暖,取暖设备使用不当、室内通风不畅等原因造成一氧化碳中毒事件易发、高发。一旦煤炭、燃气等可燃物燃烧不充分,就会产生一种闻不出、看不见的气体--一氧化碳,人体一旦大量吸入,就会引起组织缺氧,导致一氧化碳中毒,严重者可导致死亡。为进一步做好一氧化碳中毒的预防工作,市委宣传部、市应急管理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特别提醒您,在做到安全取暖的同时,了解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相关知识,确保您和家人度过一个安全、温暖的冬季。

一、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相关安全知识

一氧化碳,这种气体是无色、无味、无刺激性的,比空气轻,易于燃烧,燃烧时为蓝色火焰。空气中一氧化碳含量如果达到0.04%-0.06%时,就使人中毒。而且一氧化碳在密度上与正常空气没有太大差别,可以与空气完全融合,所以空气中一氧化碳累积,大家并不容易发现。血液中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的结合能力比与氧的结合能力要强200多倍,人一旦吸入一氧化碳,氧便失去了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机会,使组织细胞无法从血液中获得足够的氧气,致使呼吸困难。

二、常见的一氧化碳中毒原因

1.在密闭居室中使用煤炉取暖、做饭,由于通风不良,供氧不充分,可产生大量一氧化碳积蓄在室内;未安装或不正确安装排气扇,门窗紧闭,又无通风措施,疏忽大意,思想麻痹,致使一氧化碳大量溢出;气压低,一氧化碳难以流通排出。

2.使用燃气燃烧器具(炉灶、热水器),通风不良,燃烧不充分产生一氧化碳,引起中毒。

3.冬季启动汽车或开启车内空调后在车内睡眠,都可能引起一氧化碳中毒。

三、怎样预防一氧化碳中毒

1.在安装燃气燃烧器具(炉灶、热水器)时,要选择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要求的燃气燃烧器具并安装在符合安全要求的地方(浴室内严禁安装除平衡式热水器以外的其他热水器)。要经常检查燃气燃烧器具是否完好,如发现有破损、锈蚀、漏气等问题,要及时更换和维修。

2.在使用煤炉取暖时,一定要安装烟筒。烟筒接口处要顺茬接牢(粗的一头朝向煤炉),严防漏烟、漏气,要定期清理烟筒,保持出烟畅通,如发现烟筒堵塞或漏气,要及时清理或修补。

3.屋内务必安装风斗,风斗应安装在门窗最上方,要经常检查风斗、烟筒是否堵塞,做到及时清理。

4.要经常打开门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5.伸出室外的烟筒还应加装遮风板或拐脖,防止一氧化碳倒灌。

6.每天晚上睡觉时务必检查炉火是否封好,炉盖是否盖严,风门是否打开,风斗是否畅通。

7.冬季长时间驾驶汽车应定期开窗通风;不要在门窗紧闭、开着空调的汽车内睡觉,在停驶时开空调切不可将车窗全部关闭。

四、如何识别一氧化碳中毒

1.轻度中毒。中毒者会感到头晕、头痛、眼花、全身乏力,这时如能及时开窗通风,吸入新鲜空气,症状会很快减轻、消失。

2.中度中毒。中毒者可出现多汗、烦躁、走路不稳,皮肤苍白,意识模糊,老是感觉睡不醒、困倦乏力,如果采取有效措施,基本可以治愈,很少留下后遗症。

3.重度中毒。中毒者神志不清,牙关紧闭,全身抽动,大小便失禁,面色口唇呈现樱红色,呼吸、脉搏增快,血压上升,心律不齐。极度危重者可持续深度昏迷,脉细弱,不规则呼吸,血压下降,可出现40度高热,此时生命垂危,死亡率高,即使有幸存活,也会留下严重的后遗症。

五、发现中毒如何现场急救

1.立即打开门窗通风,迅速将患者转移至空气新鲜流通处,卧床休息,患者应安静休息,避免活动后加重心肺负担以及增加氧的消耗量。

2.保持患者呼吸道畅通,对神志不清者应将头部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吸入呼吸道,导致窒息。

3.对昏迷或抽搐者,可在头部置冰袋,以减轻脑水肿。

4.观察病人变化,对轻度中毒者,经数小时的通风观察后即可恢复;对中度中毒者应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进行抢救。

祝您平安、幸福、快乐!

中共湛江市委宣传部

湛江市应急管理局

湛江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21年1月20日

责任编辑:何海清 审核:詹亚旺

持续完善文体配套:新建多个场馆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去年12月31日,位于赤坎区康强路北、百姓渠西的赤坎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正式动工建设,项目投资9589.98万元,总建筑面积16317.36平方米,计划设置公共配套设施用房、档案馆、图书馆和文化馆等,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的公共文化产品,实现文化惠民,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提升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

除了赤坎区公共文化中心外,湛江文化中心业于去年正式动工,各县(市、区)新建三馆全面推进,市博物馆成功升级国家二级馆。过去一年,我市坚持基础设施与共建共享同步发力,城乡文化旅游体育持续提升。目前湛江基本形成市、县、镇、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公共文化“三馆一站”全覆盖任务基本完成,全市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网络基本形成。

我市积极争取国家、省、市财政资金900万元,建设A级景区、乡村旅游及市体育中心、市影剧院等文体公共场馆的58座旅游厕所建设,已建成35座;在影剧院、陈明仁故居、中澳友谊花园等启动“城市书屋”试点建设;在雷州茂德公鼓城、遂溪孔子文化城、徐闻南山港等景区、交通集散地启动“粤书吧”试点建设;8条乡村打造基层综合文化旅游服务中心融合试点启动……市文旅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一批文体休闲类场馆投入使用,有效满足了湛江群众的精神文化层面的需求。

在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我市也大力发展体育运动事业。2020年,湛江超额完成56块社会足球场建设任务,全市社会足球场增至102块。目前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73平方米,超过省政府制定的人均2.5平方米目标。湛江列入广东足球试点城市,数百场足球比赛在湛举行,城市足球运动氛围愈加浓厚。

过去一年,市文化部门通过整合优势资源,举办了南国书香节、粤曲大赛、百姓微电视宣讲比赛等品牌文化活动,为全市群众带来高质量的公共文化大餐。旅游和体育产业的发展,既能丰富辖区群众业余生活,也能对外展示城市形象。全国帆船冠军赛暨全国帆船锦标赛的成功举办,实现了旅游和体育产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责任编辑:何海清 审核:詹亚旺

深入开展全民健康运动: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稳步提升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2020年突袭的新冠肺炎疫情,给百姓敲响了健康警钟:即使生活条件改善了、医疗水平提高了,对爱国卫生工作的关注和重视一刻也不能放松。构筑保障群众身体健康的“防疫大堤”,广泛持久地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当先行。

2020年湛江市卫生健康局认真贯彻落实《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通过广泛开展爱国卫生与创文巩卫专项行动,我市大力开展健康知识普及,提升群众健康意识,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积极推动出门佩戴口罩、垃圾分类投放、保持社交距离、推广分餐公筷、网上预约就诊等健康文明行为逐步成为良好社会风尚。多渠道、多形式广泛宣传疫情防控等科普知识,不断拓宽健康知识普及面。

过去一年,我市深入实施健康湛江专项行动,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建立健全健康促进与教育体系,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大力推进合理膳食、全民健身、心理健康、健康环境、控烟等健康促进行动,加强对健康影响因素的干预,推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维护。我市在霞山区等5个区(县)积极开展健康促进县(区)创建工作,深入开展健康促进社区、健康促进医院、健康促进机关、健康促进企业、健康促进学校等工作,在市区的银帆公园等建设健康主题公园。2020年全市创建(区)健康促进县(区)和健康促进医院、社区(村)、家庭比例分别达到50%、72.4%、19%、17.2%。

市卫生部门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我市健康素养水平为18.52%,较2019年增长2.05个百分点,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稳步提升。预计到2022年,我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将达到23%以上。

责任编辑:何海清 审核:詹亚旺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

过去一年,我市持续推进医保制度改革,不断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全民医保从广覆盖到高质量扎实迈进,极大提高了参保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湛江成功入选国家首批医保基金监管方式创新试点城市,截至2020年6月,全市基本医疗参保人数达到721.78万人,比2019年增加10.2万人,总体参保率保持在98%以上。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孤儿保障、残疾人两项补贴等民生兜底保障标准年均提高8%。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就业”成为不少底层劳动人民的难题。湛江市充分发挥“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广东技工”三项工程的就业缓冲器作用,有力托举起他们追求更美好生活的创业寻梦路。去年“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培训12.19万人,带动或者稳定就业12万人。

面对疫情影响,湛江全面强化稳就业举措,从保复工、降成本、促发展、惠民生等环节入手,减负、稳岗、扩就业并举。在摸清用工需求和劳动力“两个清单”的基础上,先后多次举办线上招聘会、中小企业用工保障线上专项招聘会和市县“线上春风行动”。广开就业门路,增加就业岗位,加强失业调控,多措并举做好高校毕业生、建通劳动者“找到一份好工作”,档立卡贫困群众等群体就业工作。就业创业有力推动了城市经济整体复苏,为复工复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从健全就业政策体系,到扩大就业规模;从优化就业结构,到全面提升劳动者素质。据统计,去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超过7万人,湛江百姓的“饭碗”更加稳固,美好生活的基础更加扎实。

责任编辑:何海清 审核:詹亚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