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有晕车的困扰。在我家,我老婆和我母亲都会晕车。你是否也会晕车?你有没有想过,人为什么会晕车呢?

晕车有一个专业的名词,叫做晕动症。其症状大家都知道,那就是在乘车过程中会出现头晕、恶心甚至呕吐的表现。

这四种可以快速解决晕车的方法(晕车之谜被破解)(1)

晕动症不是每一个人都有的,有些人从来不晕车,有些人很容易晕车。即使对于同一个人,玩手机的时候就容易晕车,不玩手机就会好一点。还有些人坐在某些车上就会晕车,坐在另一些类型的车上就不会晕车。总之,晕车发生的条件千奇百怪,令人困惑。

目前来说,有一种理论比较流行,那就是感觉冲突理论。这种理论认为,人体内用来感受平衡的器官非常多,比如内耳、眼睛、触觉、压力等等,它们都可以帮助人体感受自己所处的运动状态。当它们之间发生冲突的时候,就有可能晕车。

这四种可以快速解决晕车的方法(晕车之谜被破解)(2)

最典型的,就是玩手机的情况了。当你玩手机的时候,目光锁定在手机屏幕上,所以你的眼睛就会告诉你的大脑:现在处于静止状态;但你的内耳是一直在感受身体的运动状态的,不会受到手机的影响,它会告诉你:现在你在运动。二者发生冲突,你就会感觉晕车了,这就解释了为什么玩手机的时候最容易晕车的现象。

那么,为何在不玩手机的时候,也可能会出现晕车的情况呢?

这是因为,除了眼睛和内耳之外,你的身体触觉也可以感受运动状态的。比如你坐的车在加速时,你会感受到座椅给你的后背施加了一个压力;在刹车的时候,你也会感受到自己的身体在向前倾;如果车是匀速的,那么你不会感受到什么压力。

这四种可以快速解决晕车的方法(晕车之谜被破解)(3)

科学家认为,在比较直而且平坦的路上,一个人的身体和眼睛、内耳之间的感受差别就会比较少,不容易晕车;如果一辆车行驶在坑坑洼洼、或者弯道比较多、又或者司机经常猛踩油门或者急刹车时,这些器官之间就会有很多不同的信号传递给大脑,就容易晕车了。

至于为什么晕车会让人恶心甚至呕吐,科学家也提出了相应的理论。他们认为人体内的这些器官传递出不同的信号给大脑,会让大脑以为人体中了毒,导致某些器官发出错误信号,所以让人通过呕吐的方式把毒物吐出去。

可以说,这个理论是目前最权威的解释晕车的理论,并且很多人在科普的时候,都不会提及它仍然只是一种猜想。

这四种可以快速解决晕车的方法(晕车之谜被破解)(4)

除此之外,还有科学家提出过其他的理论来解释这个问题。有人认为,晕动症的出现不仅仅来自于感官之间信息的不匹配,还可能和一个人坐车时的姿势有关。但问题在于,家用车空间比较小,大家也很难更换坐姿,因此很难验证这个理论对不对。不过很多人确实认为,一个人在公交车里站着的时候不像坐着那么容易晕车。

导致晕车的因素过于复杂,这也让科学家们意识到,这个问题背后的机制应该也非常繁多,而不是仅仅一个因素就能够导致的。

除了上面提到的情况之外,一个人有一些疾病时也更容易晕车。比如偏头痛或者像耳水不平衡这样的内耳疾病,可能会导致一个人更容易晕车。

这四种可以快速解决晕车的方法(晕车之谜被破解)(5)

另外,年龄也是对晕车有影响的因素。有研究表明,一个人在9-10岁之间最容易晕车。

还有性别,也是影响晕车的重要因素,我们身边的女性通常都比男性更容易晕车。

身份也会影响一个人晕不晕车,晕车的从来都是乘客,没有人听说过司机会晕车的。有人认为,这或许是司机掌控着方向盘,他清楚地知道车辆接下来会如何带动自己的身体,有了这样的心理预期就不容易晕车。

饮食状态也是影响因素之一,很多人应该都深有体会,如果吃得过饱,也容易导致晕车。

这四种可以快速解决晕车的方法(晕车之谜被破解)(6)

坐车的时长也和晕车的发生可能性呈正相关,也就是说,如果坐车时间短一点的话,就没那么容易晕车了。

而且,不仅仅是坐车会出现晕动症,还有一些虚拟游戏也会导致晕动症。比如很多人在玩第一人称射击类游戏的时候,就会出现所谓的“晕枪”现象,这也是晕动症的一种表现。这同样可以通过感官之间信号不匹配来解释,因为人体和内耳都没有感受到运动变化,而眼睛看到的画面却一直在动,这就会导致晕枪。

这四种可以快速解决晕车的方法(晕车之谜被破解)(7)

更夸张一点的情况下,有些人看3 D电影都有可能出现晕动症发作的现象,其原因和晕枪是一样的。

总之,就目前的研究而言,避免晕车的最有效手段,就是减少自身感官之间信号对运动感受的不匹配情况。比如坐车的时候不要看手机,而是望一望窗外,让眼睛和内耳协调。另外,打开车窗户也是一种办法,迎面吹来的风也有助于你的身体感受到它在处于向前运动的状态。

这四种可以快速解决晕车的方法(晕车之谜被破解)(8)

如果这些办法还不行,那就只能借助于晕车药了,它们可以减少大脑平衡系统的活动,这就让它对各个感官传递的信号差别不那么敏感。或者晕车药可以减少大脑传递给肠道的信号,就不那么容易恶心或者呕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