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杂谈#

张译年轻作品(张译旧作:山河依旧)(1)

有人说,贾樟柯做导演,就是电影的质量保证。有人说,张译出演,就是电影的质量保证。如此说来,《山河故人》就是有双重质量保证的电影了。

一九九九年距离现在已有一段距离,二零二五年尚遥遥无期。《山河故人》在这一时间段上,以电影叙事的方式观照了几个生活在小县城里的普通人的现实——那消弥了诗意的现实,同时可能正是我们的某一部分人生。

一九九九年,汾阳迪斯科劲爆的舞曲《Go west》里,沈涛、梁子和张晋生热烈起舞。每个人年轻时,莫不是这样充满了活力,充满了对不可预料的未来的无限憧憬吧,你看那时的沈涛始终笑意嫣然,眼神清亮。后来,沈涛选择了成为煤矿老板的张晋生,一无所有的梁子决定远走他乡。他当着沈涛的面,负气地把家门钥匙扔到了屋顶上,以表示他与所爱、与故乡的决别之心。

二零一四年,已成为沈总的沈涛与张晋生离婚,儿子张到乐被张晋生带往上海。一心赚钱的张晋生果然赤裸裸地用“美元”给儿子取了名。沈涛父亲在参加战友寿宴途中发病去世,独自从上海回来奔丧的儿子已和沈涛产生了疏离。她亲手给七岁的儿子包饺子,还特别包了一个麦穗饺子:“吃个麦穗饺子,长个大高个儿。”梁子也说过她包的饺子好吃。对,那个在井下挖煤的梁子,患尘肺无钱治病,重返故乡。沈涛不仅送去巨款,还拿出了梁子当年扔出去的钥匙。物是人非,钥匙圈上那尾小金鱼,十五年后竟依然活泼如初。

二零二五年,在澳大利亚上大学的张到乐已经忘记了母语,颈上却一直戴着生母沈涛送给他的家门钥匙,钥匙圈上有一只小小的红心。当年沈涛说:“这是你的家,你应该有一串钥匙,随时可以回来。”

钥匙是一串符码,它象征的是家,是过去,更是一个移民后代的根系。山河家园,相隔万水千山,谁又能说回来就回来?可是一串钥匙,就这样把过去和现在、故土和异乡、母亲和儿子联结在一起。张到乐所有的遗忘,其实是因为父亲张晋生不法经商外逃,有意规避与从前的一切联系,但钥匙却出卖了他的的本心——即使语言已经被遗忘,记忆却永远与过去血肉相连。

影片结尾,一直在汾阳的沈涛,剁馅包饺子。她仍然特别包了一个麦穗饺子——镜头下,那只饺子显得孤单突兀。《Go west》乐曲再次响起,老去的沈涛牵着狗静静走出去,在一片雪意苍茫中独自起舞。

“每个人都只能陪你走一段路,迟早是要分开的。”这是沈涛说给儿子的,其实也是说给她自己的。

人生都是如此苍凉吧,无论发达还是落魄,无论长寿还是早逝,无论留守还是移民。那苍凉的日月,一直照耀我们无言又无边的落寞。人,生而孤独,死而孤独。唯这一路,是个故事。这首英文歌的歌词大意可做为一种参照:“我们要走我们的路了,我们有天将要离开,我们要远走高飞,我们将开始我们新的生活。”

那不过是年轻时高蹈的梦想,可以在其中沉醉,却不能不在现实中醒来。

张译年轻作品(张译旧作:山河依旧)(2)

贪生、重利、爱执著,相比舍弃、看透、放得下,是否矛盾对立?我们怎样在漫漫人生长途中找到平衡?深陷泥淖,如何保有独醒的自持?心怀庙堂,怎样怀着悲悯的体察?原来,这个预言并未超越于经验之上,岁月只是并更加无情地改变,时代的大潮波澜壮阔,谁又是真正的赢家?父亲、儿子、丈夫、朋友一一离开,沈涛的身边,最后只有一只仅能活十五年的狗。

影片没有大段对白,贾樟柯其实是试图用镜头和符号思考、反省和预言。生老病死,相爱又别离,凋败的现实,成就变幻莫测令人五杂陈的人生。可是人生是否也有些许温暖?一首《珍重》,钥匙上的小鱼和红心,大红的结婚请柬、寿桃、寿面,特别的麦穗饺子,以及用年轻时穿着跳舞恋爱的条纹衫衣改缝的狗狗装……没有这些温暖的符号,我们何以度过人生那斑驳又漫长的寥落与孤寂?

超载的煤车陷入羁绊,播种的飞机突然坠毁,今天过年喜庆的鞭炮和当年张晋生想要炸掉情敌梁子的雷管的爆炸声何其相似!黄河沉默,山川苍茫,道阻且长,这就是“山河”。

镜头里拿大刀的少年路人慢慢变成一个中年人。不到二十岁的张到乐爱上比母亲年纪还大的中文老师,他想要依傍的不只是母爱,还有母语文化之根。远在异国的张晋生,满桌的枪,却找不到一个敌人。远离故土,如何找到有根的依凭?逝去的终将逝去,又如何能再见?这就是“故人”。

镜头其实也是眼睛,它忠实地帮我们捕捉和发现了这样的隐喻:山河依旧,而故人难寻。

电影真是一种神奇的艺术形式。张爱玲自小迷恋电影 ,很小的时候就独自一人去电影院看电影。在《不了情》中她这样描写电影院:现代的电影院本是最廉价的王宫,全部是玻璃、丝绒,仿云石的伟大结构,这一家,一进门地下是乳黄的;这地方整个的像一支黄色玻璃杯放大了千万倍,特别有那样一种光闪闪的幻丽洁净。电影已开映多时,穿堂里空荡荡的,冷落了下来,便成了宫怨的场面,遥遥听见别殿的箫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