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漯河日报-漯河名城网】
近年来,我市谋划实施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多点发力、联动推进,以百城提质建设、生态宜居环境打造、文明创建等为抓手,城市颜值大幅提升,居民幸福感不断增强,城市的区域综合服务功能、资源整合力、辐射带动力大幅提升。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以前开私家车送学生,现在改骑电动车了,能节省不少时间。”市民王先生住在会展中心附近,每天要送孩子去黄山路上学。自从黄山路乐道建好后,王先生不但每月节省400多元的汽油钱,而且送孩子上学更方便了。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乐道建设,城市交通更加顺畅,群众出行更加方便。2021年,我市出台城市乐道建设总体规划,3年内将建成1000公里的城市乐道体系。我市去年建成乐道341公里,今年计划建设乐道300公里。目前,海河路(崂山路至嵩山路段)、黄山路(黄河路至淞江路段)、金山路(黄河路至淞江路段)、洪河路(嵩山路至黄山路段)的城市乐道已全部建成。
我市立足区位交通优势与产业资源优势,紧紧围绕建设豫中南地区性中心城市“一个目标”,坚持提升综合竞争力和对外辐射力“两力引领”,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重大项目支撑、品牌培育“三个着力点”,扎实推进园区开发、通道建设、特色培育、平台打造“四大工程”,豫中南地区性中心城市现代物流中心、医疗服务中心、职业教育中心、体育赛事中心、检验检测中心“五个中心”建设迈入提质增效、突破攻坚新阶段,资源集中度、中心辐射度、品牌知名度、群众满意度、社会关注度显著提升。
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我市积极融入中原—长三角经济走廊,畅通东向水路大通道,漯河港开港通航,漯平航道工程深入推进,龙江路上跨京广立交、下穿京港澳高速工程和107国道沙河桥工程顺利完工,中心城市交通综合承载力大幅提升。许信高速漯河段开工建设,新西环建设顺利推进,107国道东移加快实施,“大框架、大绕城、大联通”的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新格局加快形成。 大力实施雨污分流、道路渠化改造工程,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2020年,我市完成市区8个车流量较大的道路交口渠化改造,车辆通行效率大大提高。双龙区域雨污分流连接工程全部完成,雨污分流封闭工程基本完成;沙北区域雨污分流管网工程完成90%以上。
城区颜值大幅提升
蜿蜒曲折的幸福渠三步一景、五步一观,水、草、树、花、灯相映成趣。家住郾城区龙塔街道桐刘村的刘女士告诉记者,在她小时候,村民经常在淞江路北边的幸福渠捉鱼捕虾。随着城市框架不断拉伸,幸福渠被垃圾等填平,只剩下一排排绿化树木。“现在,那个水绿景美的幸福渠又回来了!”刘女士一脸幸福地说。
2018年,我市启动幸福渠生态水系建设。如今,幸福渠旅游景观路全部完工,西起二支渠渠首(郾襄路和幸福渠交汇处),东至107国道,全长大约13公里,路面宽8米,路基宽12米。幸福渠两侧种植了银杏、石楠、黄杨等植物,还铺设了健康步道,安装了防护网等设施。幸福渠城区段设广场8个、景观桥8个、过路桥和涵洞16个,铺设木栈道820米,栽种水生植物4万多平方米,绿化面积达15万平方米。围绕理水、通路、串景、兴城,全段挖掘并展示了漯河历史文化,打造了十里桃花、福园、商桥印象、文字园、桃李园、幸福湖、淞江湖、五里庙水街、牡丹湖公园9个文化节点。
近年来,我市结合百城提质行动,先后建成沙澧河大二期桃花广场、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西岸环形水系、青龙河湿地公园和青龙溪景观公园等。昔日臭气熏天的黑河成了花红柳绿的游园,已建成的海棠园、樱花园、学府游园、月亮山游园也成为市民休憩娱乐的好去处。
美丽乡村生态宜居
自动称重、计算积分、箱满报警……2020年11月2日,全省首个农村社区智能垃圾分类积分系统落户临颍县瓦店镇大李村。这种搭上科技快车的“互联网 垃圾分类”智能设备一亮相就受到了村民欢迎。在大李村中心街道,崭新的智能垃圾分类箱十分醒目。
近年来,我市以农村道路畅通、环境净化、乡村绿化、村庄亮化、农村文化为重点,强力开展农村垃圾、生活污水等专项治理行动,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如今,我市所有涉农乡镇生活垃圾治理全部实行市场化运作,并建立了卫生保洁制度。12家环卫保洁公司分别对1213个村庄实行全覆盖管理,负责日常生活垃圾的清扫、保洁、转运。全市所有乡镇均建立城乡一体化市场保洁机制,全面落实“五有标准”和“四个环节”,杜绝了露天焚烧和无防渗堆埋现象。农村卫生市场化保洁机制实现全覆盖,村庄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达到100%。我市被省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联席会命名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达标市。在厕所改造方面,我市探索推广“小三格 大三格”“水冲式厕所 大三格”“水冲式厕所 村污水处理站”等粪污处理模式。
我市结合“森林漯河”建设,对农村公路两旁、田间林网进行廊道绿化,实现“一路一树、一路一花、一路一果、一路一文”。在村内道路两侧、坑塘周围、整治后的废旧宅基地等处打造小果园、小花园、小菜园。对农村空闲宅基地和荒沟荒塘进行整理,建成果园、花园、菜园、游园等。在整理出的面积较大的地块栽植花草树木、铺设林间小道,打造集休闲、健身、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乡村游园,实现“出门见绿、500米入园”。按照“一坑一特色、一坑一景观”的思路,引导有条件的村庄对坑塘高起点设计、高标准改造,在有水的坑塘开展莲藕种植等,在无水的坑塘进行绿化。
大力推进“美丽小镇”“四美乡村”“五美庭院”建设。按照“有科学的城镇规划、有完善的基础设施、有健全的公共服务、有丰富的文体活动、有便捷的政务服务、有长效的管理机制”的标准,打造30个美丽小镇。其中,郾城区龙城镇、召陵区万金镇成为首批省级“美丽小镇”。按照“环境美、田园美、村庄美、庭院美”的标准,创建300个“四美乡村”。按照“整洁美、卫生美、绿化美、文明美、和谐美”的标准,18万户被评为“五美庭院”示范户。
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晓甫
本文来自【漯河日报-漯河名城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