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高中读的是理科,虽然是理科生,但是数学却是我的噩梦,常年在及格线附近徘徊,不及格更是常态我并没有说不好好学数学,相反,高中时大部分的很多时间我都花在了学数学上,做习题,总结错题册,一遍遍的去记各种定理和公式,然而每次考试成绩还是不理想上了大学之后,因为学了文科类的专业,终于摆脱了数学的困扰直到大学毕业工作这么多年,当工作遇到困难压力很大的时候,晚上做梦就会梦到考数学,接着就被吓醒看来我的潜意识里,数学已经等同于压力,只要压力值爆表,数学的“噩梦”就会来找我,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怎样学习能使自己高效学习?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怎样学习能使自己高效学习(学会正确学习的方法)

怎样学习能使自己高效学习

我高中读的是理科,虽然是理科生,但是数学却是我的噩梦,常年在及格线附近徘徊,不及格更是常态。我并没有说不好好学数学,相反,高中时大部分的很多时间我都花在了学数学上,做习题,总结错题册,一遍遍的去记各种定理和公式,然而每次考试成绩还是不理想。上了大学之后,因为学了文科类的专业,终于摆脱了数学的困扰。直到大学毕业工作这么多年,当工作遇到困难压力很大的时候,晚上做梦就会梦到考数学,接着就被吓醒。看来我的潜意识里,数学已经等同于压力,只要压力值爆表,数学的“噩梦”就会来找我。

最近在Cousera上寻找一些在线课程的时候,发现了一门热门课叫“learning how to learn”,学习如何学习,课程的讲师芭芭拉·奥克利(Barbara Oakley)现在是一位工程学教授,她的本科专业是俄语,从小到大成绩一直垫底,尤其是理工科。后来毕业参军后,身为通讯兵,不得不去了解、学习很多理工科的知识,当她退役后,又去学校继续攻读了电气工程学士学位、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的硕士学位、系统工程学的博士学位,最后成为了一名工程学教授。

正是她自己的亲身经历,让她了解了并不是她不擅长学习理工科的内容,而是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因此她在Coursera上开设了“Learning how to learn”这门课,《学习之道》这本书正是这门课程的配套教材。

大脑的两种思维模式--专注模式和发散模式

芭芭拉教授在课程中讲到,想了解如何正确的学习,我们首先需要了解自己的大脑。我们的大脑有两种思维模式,一种是专注模式,一种是发散模式

如果用弹球机来形容我们的大脑,专注模式就是一台排布紧凑的弹球机。

专注模式中紧密排布的弹柱能让你更轻松地得到一个确切的想法。基本上可以这样说,专注模式是把精神集中于已在脑中形成紧密关联的事物上。启用专注模式,常常是因为已掌握的基础概念对于你而言既熟悉又轻松。

发散模式更像是一台弹柱排布稀疏的弹球机。在发散模式下,思维会在各种想法之间来回跳转,并且没有一个特别的目标

如果把思维想象成从手电筒打出的一束光,专注模式下,专注模式下的光束更紧密,穿透力更强,径直打在一小块区域上。而如果你拨到发散模式,光柱会分散开,照亮的范围更广,但各处的光强都会降低。

两种模式经常在我们的大脑中来回切换。比如,当我们专心致志解题时,大脑就会启用专注模式,并调用要解答的题目相关的内容,专注于解决这个问题。只要我们放下题目喘口气时,发散模式就会趁虚而入,脑海中就会各种各样其它的想法。但实际上,发散模式在启动时,我们的潜意识里仍然会留有专注模式下思考的问题的残影,所以发散模式下我们的大脑并没有完全抛开问题,发散的想法正在上蹿下跳寻找新的解题思路。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在长时间的工作之后,去散步休息时,脑中会突然灵光一现,出现新的思路。

像数学、物理这些理工科类的课程,不仅需要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要求我们有很好的创造性,才能理解其中很多抽象的概念,所以如果只用专注思维去学习,而忽略了发散思维的作用,是很难学好课程的。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要怎么样塑造我们的大脑,才能让我们的大脑灵光四射,而不是灵感如昙花一现,转瞬即逝。芭芭拉教授在她的课程中,给了我们一套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塑造自己的大脑,让我们高效、高质量的学习。

训练大脑,让大脑充满灵感

1.组块的概念

在开始训练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个新的概念“组块(chunks)”。组块是指我们大脑中一些有意义的信息片段。以英语单词为例,一开始我们只认识一个个的字母,a、b、c、d、e等等,而组块就是单词,“how”这个单词就是由h、o、w组成的一个组块。当字母是一个个独立存在时并没有特殊的意义,只有当h、o、w组成how时,才有意义。

组块就像拼拼图,将一个个像拼图碎片一样的小片段拼接起来形成一些有意义的信息片段,这些有意义的信息片段,才能为我们所用。

要熟练地掌握数学和科学知识,就要创造一些概念组块——这是通过意义将分散的信息碎片组合起来的过程。


2. 如何构建组块

构建组块需要3个步骤:

全身贯注的关注要了解的内容,并且充分理解了基础概念之后,还要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这样我们才能既懂得如何使用这个概念,也知道何时使用这个概念是正确的。

学习解数学题为例,我们的课本上会列出相关的原理以及实际问题的所有的解题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