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昆明日报-掌上春城】

捕蝇草,一种非常有趣的食虫植物,可谓是植物中的“战斗机”。在它的叶顶端长有一个酷似“贝壳”的捕虫夹,且能分泌蜜汁,当有小虫闯入时,它便以极快的速度将其夹住并消化吸收。2012年,王晓刚第一次接触到食虫植物,觉得很新奇。随后,他把这种肉食植物“带到了”昆明。因为喜欢,王晓刚逐渐成长为一名食虫植物研究者,并在昆明嵩明一处郊野设立了研究基地,进行食虫植物研究和规模培育,想让更多人走进食虫植物的世界。

代言人故事王晓刚是谁(代言人故事王晓刚)(1)

热爱与纯粹 保持初心很重要

“植物以动物为食,本就是自然界的神奇之处。”最开始,王晓刚取部分叶片,采用叶插的方式进行培育,培育后在电商平台进行零售。“那时生意不错,干脆辞职做了电商。”王晓刚的专业是数控机床,毕业在电信公司上班,如果不是偶然接触,恐怕职业生涯与生物农业相隔甚远。

“就是喜欢”,谈起食虫植物,王晓刚的眼神很坚定。“坚持、热爱”,王晓刚的妻子杨天涛用了两个词形容他。正是这份喜爱促使他辞职并投入大笔资金建实验室。“叶插、播种等常规繁殖方式太慢,我便开始研究细胞、组织培养。因为食虫植物培育需要在无菌的环境里操作,还买了超净台等设备。”跨行研究,再加上食虫植物本来就很小众,王晓刚只有查阅大量资料,自学了一年半。组培和研发的过程亦十分枯燥。“组培和克隆相似,取叶片上的一块细胞,比如一个夹子,然后放到培养基上培养,但培养基设置很难,其中包含了四五十种元素。植物在外界能通过光合作用进行生长,但组培室内,只能通过人为提供光合作用的产物,再通过激素和细胞分裂素让它生长发芽。”

代言人故事王晓刚是谁(代言人故事王晓刚)(2)

物质方面的大笔投入,再加上这是一条看不见尽头的道路——研究成功与否充满变数,家人们的反对与质疑也在所难免。家庭新成员的到来,让原本支持王晓刚事业的杨天涛也增加了不少疑虑。“他们那时觉得我整天游手好闲无所事事”,王晓刚没有详细描述那段单调和重重压力的研究时日,但他强调了“喜欢与纯粹”这份初心的重要性。“结果甚至是经济收益,都不是最终导向。”

好在,王晓刚等到了不错的结果。2017年,他成立了云南千奇园艺科技有限公司,开始系统进行植物组培技术的研发,并集成盆栽园艺的进出口销售业务。

代言人故事王晓刚是谁(代言人故事王晓刚)(3)

根植于自然 发现趣味生物的世界

随王晓刚来到组培实验室,通体透明的器皿装着翠绿的植物幼苗,陈列在三四列紧匝密实的立柜当中,颇为壮观。“因地制宜”的培育要求是精细的仪器操作能力,王晓刚拿起一罐无菌苗,取盖、套薄膜、装入幼苗,都有严格的规定——呈装时需佩戴手套且手势要成45度,每半小时喷洒酒精消毒。“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使用含量不同的矿物质”,微细菌的渗入就有可能彻底毁掉一瓶幼苗的生长。食虫植物是一个稀有的种群,有着独特的生存方式,绝大多数喜欢矿物质浓度低且偏酸性的基质。“捕蝇草的原生地土壤很贫瘠,进化出靠叶片吸收营养的机制,所以它的根只能吸水,施肥只能用薄肥喷洒在叶片上。”王晓刚表示,大多数食虫植物喜欢潮湿的环境,室内种植光线较差时需进行人工补光,超出其能忍受的范围就会停止生长或者休眠,甚至死亡。

代言人故事王晓刚是谁(代言人故事王晓刚)(4)

王晓刚在一排排捕蝇草的陈置平台当中穿行,拿着镊子检查植株的生长情况。问及食虫植物在他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他形容“每一分钟都希望与它们为伴。”所有生物会不惜一切代价以繁殖为目的,在王晓刚这里,转变成了另一种定义——竭尽所能地培育和介绍这些可爱的存在。他也因此体会过一些未曾有机会体验的事。此前,王晓刚受邀到云南大学生命科学系演讲,台下坐满了学生和生物系教授、专家等业内人士。他笑言自己的演讲有些班门弄斧,但却精心准备了近50页的幻灯片,并提前一晚在基地反复练习……

王晓刚的努力付出肉眼可见,他背水一战、孤注一掷的胆识也令人尊敬。他有幸与更多的专业人士达成长期的合作交流,这促成了他职业生涯的多样体验。王晓刚说,这是食虫植物这一趣味生物给予他的生命色彩,让自己进入了不一样的世界,一个根植于自然,去观察、发现和记录生命科学的美妙世界。

掌上春城记者:浦潇

责编:陈鹏

编审:沙兰梅

终审:周建军

相关报道>>>

“点赞云南·我为昆明代言”1号代言人王晓刚

汇聚平凡、温暖春城 2022“点赞云南 我为昆明代言”活动正式启动

本文来自【昆明日报-掌上春城】,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