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产业是青岛与宁波争夺城市排名过程中的拖后腿“科目”。
文 | 门国锋
编辑 | 姜喆
4月29日,姗姗来迟的青岛经济数据“一季报”发布,实现生产总值3372.47亿元,同比增长5.3%。此前宁波“一季报”早已出炉,单季经济总量首次突破3500亿元,同比增长5.3%。习惯于下半年发力的宁波,这次在首季度就把对青岛的优势拉大到144亿元。
相对于宏观数据直截了当的对比效果,当天宁波在资本市场的一个微观事件,成为其制造业发展成色的佐证。4月29日,宁波的永泰运(001228.SZ)登陆深交所主板,它不仅是宁波A股第111家上市公司,而且是近三年来宁波新增的第1家服务业上市公司。
工业是宁波的长板,根据2021年主要城市规上工业总产值数据排名,中国工业十强城市依次为上海、苏州、深圳、北京、重庆、佛山、东莞、广州、天津、宁波。青岛的第二产业虽然实现了占比连续14年下跌后的回升,但无论从增加值还是增速方面,都成为与宁波争夺城市排名过程中的拖后腿“科目”。
2022年一季度,宁波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6.9%,青岛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4.0%。青岛的制造业优势重塑任重而道远,资本市场的只是其中一个体现方面。
竞争对手工业沉稳
在经济总量连续几年稳居全国第12位之后,宁波的工业也突进到了全国前十。除了增加值总量的优势,宁波的制造业质量同样值得称道。
当下的宁波,“单项冠军”数量位居全国第一,“专精特新”小巨人的数量仅次于北京、上海。2021年,宁波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同比增长26.3%,高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速4.5个百分点。其中,在人工智能、数字经济、新材料、装备制造业领域的增加值都保持在了两位数的增长。
以制造业为依托,宁波的A股上市公司早在2021年下半年便突破了100家,数量位居中国城市第七,仅次于“北上广深苏杭”,跻身全国第二梯队。
但宁波并没有对这一成绩沾沾自喜,而是更加关注自身的短板。一方面,上市群体中传统制造业占据主导,科技含金量还有待提高,创新性和科创性是目前的短板,另一方面,制造业对服务业的带动,也需要通过资本市场来诠释,作为近三年来宁波新增的第1家服务业上市公司,永泰运的上市可是视为产业协调发展的缩影。
永泰运成立20年来,一直致力于跨境化工物流供应链服务的提升,牢牢抓住数字化改革机遇,打造一站式、智能化的化工物流供应链服务平台——“运化工”,数字赋能物流产业。
宁波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副局长虞礼勇在上市敲钟仪式上表示:“永泰运上市,为资本市场宁波板块结构优化和宁波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带了好头。”
宁波极具优势的工业在担当主力支撑地位的同时,对服务业的带动作用也日渐显现。
重塑制造压力重重
相对于专注工业的宁波,青岛工业占比此前走出了漫长的下滑周期。2007年11月,山东省服务业发展工作会议在济南召开,提出了“青岛要率先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的要求。按照这一要求,青岛要力争到“十二五”中期,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到50%以上。
此后,青岛服务业占比几乎以每年1个百分点左右的速度蹿升,与此形成对比的是,青岛工业占比也以每年1个百分点左右的速度下滑。2011年,青岛三产就以47.8%的占比稳超二产的47.6%占比。直到2020年,青岛二三产占比为35.2:61.4。
面对宁波、无锡等经济总量差不多的城市都把制造业作为重点,城市排位连续下降的青岛也开始力图重塑制造业。根据青岛“十四五”规划纲要,“制造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取代“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成为主要指标。
经济数据也给出正向的回应,2021年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初步核算,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4136.46亿元,三次产业比例由2020年的3.4:35.3:61.3调整为3.3:35.9:60.8。第二产业占比从35.3%提升到35.9%,虽然只涨了0.6个百分点,却成为15年来青岛第二产业占比首次上涨,足以成为青岛产业结构走势的里程碑数据。
但工业疲软造成的影响还在持续,以资本市场为例,在过去3年本土累计新增26家A股上市公司之后,青岛在资本市场有些后劲不足,一方面,高科技企业占比不高,尽管上市企业数量逆袭烟台,但市值依旧落后,另一方面,新增企业上市数量增速开始下降。
山东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公布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山东省新增上市公司8家,比上年同期增长60%。其中,新增境内首发上市公司7家,新增数量占全国新增总数的比重为8.05%,在区域分布上,威海2家,济南、德州、滨州、潍坊、烟台各有1家企业A股上市。在2021年一季度包揽山东4家上市公司的青岛,2022年一季度在新增A股上市公司方面的贡献度为零。
内容来源:财经齐鲁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