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促进gdp增长(推进数字经济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1)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数字经济、党史学习、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创新、红色资源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赵璐:推进数字经济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研究员赵璐指出,数字经济被称为打开第四次工业革命之门的钥匙,将打破传统的经济要素空间组织模式,加速我国经济空间发展格局重塑。当前,我国区域一体化的空间发展框架已逐步拉开,但缺乏对数字经济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顶层设计与总体部署,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推进。一是开展区域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和布局体系的顶层设计。充分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合力作用,科学布局物联网、数据中心等信息基础设施,有序引导数字科技、数字产业、数字治理等协同发展。二是将数字经济关键要素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强调虚拟空间网络、物理空间网络、地理空间网络的紧密耦合,打造有利于各类生产要素流动的多维立体空间网络;将数字经济布局体系与区域经济空间体系相融合,构建释放梯次性发展效能的空间发展体系。三是完善数据治理规则,构建一体化配置的空间治理模式。加大数字风险治理,形成多方参与者良性互动、跨部门跨地区共建共享共治的数据流通模式;建立城市数字化管理平台和共享服务平台;因地制宜,构建与数字经济相匹配的区域一体化协调机制和要素统筹配置机制。

摘编自《科技日报》

【杨明伟:从党史中得到启迪、获得定力】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对外合作交流局局长、研究员杨明伟指出,我们党不断总结和学习历史,主要是为了从历史中汲取营养,以便更好地启迪未来、继续前进。首先,认清自己的历史,就要搞清我们从哪里来、往哪里去,从而增强初心使命意识。我们党领导人民正在走新长征路,只有把“为什么要出发、要到哪里去?”这个关键问题搞清楚,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现实环境中做到“乱云飞渡仍从容”。其次,认清自己的历史,就要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前进定力,从而增强“四个自信”。“四个自信”绝不是盲目和空泛的,我们正在创造和将要创造的新业绩以及书写的新历史也不是随心所欲的,我们必须树立起更加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坚强的革命意志,具备更加强大的战略定力和充分的自信。再次,认清自己的历史,就要不断探索回答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题,从而进一步开创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历代中国共产党人创新发展品格,根据时代、实践、认识的发展,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解决新课题、回应新挑战。最后,认清自己的历史,就要学会观察当今中国和世界,从而增强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能力,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当今社会主义的中国已经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要坚持一切从中国的过去和现实出发,立足国情办好自己的事情,立足历史和现实开创自己的未来。

摘编自《光明日报》

【叶本乾:切实发挥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主力军和生力军作用】

四川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叶本乾表示,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要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切实发挥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生力军作用,要重点处理好“三大关系”。首先要处理好基础研究与原创性、引领性突破的关系。一方面,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要抓好学科优势和特色专业建设,推动基础研究向纵深发展,夯实原创性、引领性突破的坚实基础和深厚根基;另一方面,原创性、引领性突破并不是短期走捷径就能取得成功的,要引导广大高校科技工作者将论文写在影响国计民生的第一线,解决瓶颈问题。其次,要处理好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的关系。一方面,高校要把创新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打破学科、专业、学院的有形无形壁垒,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要立足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构筑科技创新人才高地,并强化研究型大学建设同国家战略目标、战略任务的对接。再次,要处理好科技成果与评价体系的关系。一方面,高校科研成果评价应坚持“破五唯”与“立新规”相结合。要科学设立人才评价指标、加强小同行评议、用好国家科技奖励制度的具体抓手,并形成良好的科研文化生态。另一方面,进一步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协同发展,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要突破高校科研成果与产业发展对接的障碍,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并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动技术优势转变为市场优势。

摘编自光明网

【任晓刚等:健全科技创新治理体系,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北京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任晓刚、刘越山、李冠楠指出,科技创新治理体系的本质是多方参与协同治理,通过共创共建共享,提升对科技创新事务的管理能力与水平。总的来看,科技创新治理体系致力于实现多元主体平等参与科技创新治理、形成多元化科技创新治理模式、完善科技创新治理结构三个目标。综合来看,健全科技创新治理体系一方面是激发市场创新活力动力的需要,另一方面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所处的国内外环境深刻而复杂,我们亟需加快健全科技创新治理体系,需找准三条路径。一是坚持自主创新把握发展主动权。要以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等为突破口,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要把握和遵循科技创新发展规律,扎实推进基础研究、前瞻性研究布局,努力在关键领域实现自主可控;要深化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切实增强我国在国际科技创新领域的规则制定、议程设置等能力。二是坚持深化科技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要加快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提高科技投入产出效率;要完善产学研协同机制与校企联盟协调机制,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产业化、高效化;要抓好政府职能转变,加强统筹协调,创新行政方式,提高行政效能。三是坚持完善科技创新人才教育培养模式。通过完善创新人才教育模式、探索人才异地交流合作制度、构建有效的引才机制、优化科技创新评价机制,完善科技创新人才体制机制建设。

摘编自《经济日报》

【魏晓东:“学、思、践、悟”一体推动,做好活用红色资源这篇文章】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魏晓东认为,我国各地红色资源众多,量多面广、形态多样。各地应将优势转变为胜势,围绕“学、思、践、悟”一体设计,一体贯通、一体推动,做好红色资源“活化”“活用”这篇文章。在“学”上实现学生由客到主的转变,注重引导学生自我选材取材,过精心设计和潜心指导,变施教者的单方灌输为学生的自主、自为、自律学习。在“思”上实现由浅入深的转变,施教者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通过对学生宣讲主题、内容的大讨论甚至大辩论来实现思想碰撞,引导学生深度参与、深度思考,经答疑、解惑进而形成深度共识。在“践”上实现由虚向实的转变,关注实践基地、实训活动作用的发挥,以相关文艺作品、遗迹遗址等为载体,融课程为日常,化知识为点滴,通过一线实践活动、红色实训基地感悟真知、体察艰辛。在“悟”上实现由此及彼的转变,充分利用“时代楷模”发布、国家勋章奖章评选表彰等重大活动,引导学生真正对红色文化产生共鸣,实现施教目标的统一精准,施教者的协同配合、受教环境氛围的精心营造、受教过程的久久为功。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

(光明网记者 赵宇整理)

数字经济促进gdp增长(推进数字经济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2)

来源: 光明网-理论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