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写诗的人,都知道闻一多的三美理论: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三美出自于闻一多《诗的格律》一文。

这就有点奇怪,提到了格律,那么闻一多说的是新诗(现代诗)呢,还是旧诗?

其实并不奇怪,闻一多以前就是写旧体诗的,后来写新诗闻名天下,但是他对于当时某些诗人的新诗并不认可,因此借鉴旧体诗的特点提出了三美。

一、闻一多三美的由来

1912年,13岁的闻一多考入北京清华留美预备学校(清华大学前身),在清华他度过了十年学子生涯。到22岁时,他赴美留学。

闻一多最早受到的旧式传统教育,当然会做旧体诗。1921年以前的《古瓦集》收录了他的几十首旧体诗, 可惜他的旧体诗远没有新诗出名 。

五四以后,闻一多对于迷上了新诗的创作,他在1921年的《清华周刊》说过:

若要真作诗,只有新诗这条道走…..

虽然五四以后,大家开始批判旧诗学习新诗。然而新诗的创作过于随意,于是又起了纷争。

闻一多是那个时代最著名的格律派,他推崇新诗,但是他认为新诗也应该是“带着镣铐的舞蹈”,其诗歌理论最著名的就是“三美”: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

这个三美其实旧诗中的律诗完全符合,有平仄变化的声律,有句式的标准化,而且古人很注意写景抒情。例如王维的这首《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不过,对于新诗和旧诗,他认为:律诗永远只有一个格式,但是新诗的格式是层出不穷的。可以由我们的意匠来随时构造。

也就是说,三美,是专门给新诗准备的“镣铐”,希望新体诗人作诗不要太过于随意。

如何理解闻一多的三美追求(闻一多的三美理论)(1)

二、新诗的束缚

最早的新诗,很多来自于西方诗歌的翻译,有些翻译过来的诗歌完全就是白话文。个别新体诗人们,模仿这种翻译过来的模式作新诗,似乎不需要特意学习,也可以人人都是诗人了。

然而,诗不是音乐,诗歌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每一种语言都有特殊性,而诗歌恰恰就是和本民族语言的特殊性相结合的产物。诗的用典、押韵、句式、修辞、炼字,翻译成另外一种文字,完全就不是本来的样子了。

我们的五律七律翻译成英语,就不是五律和七律。西方的诗歌,翻译成中文,他本来具有的某些语言特点,也无法用中文表现出来。

很多现代诗人,误以为格律这种枷锁只有迂腐汉民族才有,其实西方的十四行诗(商籁体)一点不比格律诗简单。

莎士比亚和普希金都是擅长十四行诗的诗人,这一类诗体是西方诗歌的格律诗。 从诗的结构而言,有4 4 3 3、有8 6、有4 4 6等模式。 押韵就更复杂,和我们中国传统的押韵方式有很大区别:

1、交韵(alternating rhyme scheme)又叫"交叉韵"、"换行韵"-- 一三行押,二四行押(ABAB);

2、抱韵(enclosing rhyme scheme),又叫"首尾韵"、"环抱韵"-- 一四行押,二三行押(ABBA);

3、随韵(running rhyme scheme),又叫"连续韵"--一二行押,三四行押(AABB);

4、叠韵(overlap rhyme scheme),又叫"重叠韵"--两行押韵(AA)。

把西方的这种“格律诗”翻译为汉语,很难体会其原来的风韵。

不过,也有人用汉语写这种诗体。例如冯至的这首十四行诗,结构是按照4 4 3 3分成了三段,我们观察一下这首诗第一、二段的押韵是“抱韵”:ABBA(例如第一段:落、 埃、 代、棵)。

什么能从我们身上脱落,A

我们都让它化作尘埃: B

我们安排我们在这时代 B

像秋日的树木,一棵棵 A

把树叶和些过迟的花朵 A

都交给秋风,好舒开树身 C

伸入严冬;我们安排我们 C

在自然里,像蜕化的蝉蛾 A

把残壳都丢在泥里土里;

我们把我们安排给那个 A

未来的死亡,像一段歌曲,D

歌声从音乐的身上脱落,A

归终剩下了音乐的身躯 D

化作一脉的青山默默。A

假如这样写,和写旧体诗一样有束缚,革新岂不是从一个窠臼跳入另一个窠臼了吗?

闻一多提出的三美,并没有中外“格律诗”那么复杂,那么他是怎么解释三美呢?

如何理解闻一多的三美追求(闻一多的三美理论)(2)

三、闻一多的现代诗

为了摆脱束缚,很多的诗人崇尚完全自由的新诗,和闻一多等人提倡的新格律派起了争端。1926年5月,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新格律诗的理论主张,核心是讲究诗的"三美":

音乐美:指音节和韵脚的和谐,一行诗中的音节、音尺的排列组合要有规律;

绘画美:指诗的辞藻力求美丽、富有色彩、讲究诗的视觉形象和直观性;

建筑美:指节与节之间要匀称,行与行之间要均齐,从诗的整体外形上看有整齐之感。

我们看一下闻一多的代表作《死水》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它造出个什么世界。

可以看出来,闻一多的新诗追求他的三美,但是不象商籁体那么过于束手束脚。

虽然闻一多创作了那么多优秀的新诗,但是他并没有放弃旧体诗的研究,甚至从新诗转为了推崇旧诗。

如何理解闻一多的三美追求(闻一多的三美理论)(3)

四、勒马回缰作旧诗

闻一多以新诗闻名,但是他渐渐对旧体诗产生了新的认识。在出国留学以前,闻一多回家乡成婚,写过一首七律《蜜月著<律诗底研究>稿脱赋感》:

春绾香闺镇彩霓, 东莱贷笔漫灾梨. 杖摇藜火兼燃梦, 管秃龙须半扫眉。

手假研诗方剖旧, 眼光独道故疑西. 洛阳异代疏泉出, 谁订黄初二月疑!

“手假研诗方剖旧, 眼光独道故疑西”,可以看出,闻一多其对于新诗和旧诗产生了疑惑。这种疑惑,在他留学期间变得清晰。1925年,闻一多在西方闯荡多年后,写过一首《废旧诗六年矣复理铅椠纪以绝句》:

六载观摩傍九夷,吟成鴃舌总猜疑。唐贤读破三千纸,勒马回缰作旧诗。

闻一多把国人对于西方形式新诗的观摩与学习,比喻成了鹦鹉学舌,最后的判断是,多读一些我们民族的经典诗文,才知道传统文化的伟大价值,还是勒马回缰作旧诗吧。

回国后的年闻一多下苦功研究古典文学。先后在在南京中央大学、国立青岛大学等校教授诗词。

如何理解闻一多的三美追求(闻一多的三美理论)(4)

结束语

闻一多的三美,对于新诗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另外,民国时代虽然新诗大行其道,但是很多文人依然喜欢创作旧体诗。似乎相互之间,还有个鄙视链。钱钟书曾经有一句话:

只有做旧诗的人敢说不看新诗,作新诗的人从不肯说不懂旧诗。

关于闻一多的旧体诗,梁实秋曾经评价:

闻一多长于图画,而且国文根底也很坚实,作诗仿韩昌黎,硬语盘空,雄洋恣肆,而且感情丰富,正直无私。

三美中的音乐美和建筑美,本来就是旧体诗具有的特点。至于绘画美,就看诗人描述景物的本事了。

到了我们的时代,诗歌早已经失去了曾经的地位,不像以前那么受人关注。闻一多的三美,在今天的诗界似乎没有那么讲究,如今已经是“万”花齐放、不拘一格的时代了,啥样子的诗都能出现。

最后要说的是,诗好不好不在于用什么形式。但,这不是不学习的理由。

@老街味道

相逢只道好江山,老街原创诗词,临江仙15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