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暴将至
最近,科学家们认为一场“暗物质风暴”即将向地球袭来,也有可能风暴已经到来,只是我们还浑然不觉。
要搞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我们还要倒回到2017年。宇航员们发现,在太阳系的区域内有一条拉长的行星流正在驶过。科学家们给这个星流起名叫“S1流”(S1 stream),S1也是我们发现的距离最近的星流。
这些行星群诞生于银河系的“就餐”过程中:当银河系快速地吞噬一个矮星系时,难免会撕扯出一些零星的“碎末”,而这些碎末就是原来星系里的行星。它们向外飞散,形成星流。
飞行方向 Credit: C. O'Hare; NASA/Jon Lomberg,物理杂志插图
在一篇11月7日发布在 Physical Review D杂志的论文中,研究者们提到,S1可能携带了原来矮星系里的一些暗物质,而它正在向我们这边靠近。
虽然我们叫它风暴,但它并不会像台风“山竹”一样,把屋顶掀翻,把大树刮倒。暗物质风暴来临的时候,我们只能从专门的仪器上找到它的蛛丝马迹。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这段时间,暗物质探测仪上的数值将会达到顶峰。而研究者们或将成为本次风暴的最大受益者,他们获得了一次千载难逢的观测暗物质的机会。
认识暗物质
暗物质(dark matter)是一种科学家认为在理论层面存在的物质,至今还没有被直接观测到。
天文学家卡普坦(Jacobus Kapteyn)在1922年首次提出了暗物质的概念,在观察天体运动的时候,他发现天体实际的运动轨迹和理论计算的不一致,于是间接推断出宇宙里可能还存在一些不可见的物质,也就是所谓的暗物质。
熟悉的高中味道 Credit:Wiki
在计算过程中,我们最为有力的武器就是引力,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告诉我们,一切有质量的物体都存在引力,只要知道了相对距离和物体的质量分布等信息,物体间的引力大小就可以被准确的计算。
然而,在太空中,万有引力定律却好像失算了。运动的星体好像还受到了其他的力,从而偏离了预测的轨道,而暗物质的出现,恰好可以提供这些“额外”的引力,帮助我们解释天体的运行规律。
虽然还没有直接观测到,但是暗物质的存在不断被间接地证明。
根据引力透镜效应,分析局部区域的暗物质分布 Credit:Wiki
我们已经发现,许多星团的总质量远远大于可见物质的总质量,也就是说,我们能观测到的只是屋子里烛光下的一隅,还有未知的许多东西隐藏在黑暗里。聪明的你应该就能想到,这很大一部分“凭空出现”的质量存在于我们观测不到的物体上,暗物质就是承载这部分质量的本体,它的样貌隐藏在虚空中,还不曾被我们发现。
目前,对暗物质的研究多停留在间接的性质层面,物理学家们相信,正是暗物质把矮星系牢牢抓在了一起,不让其中的天体各自飞散开去。也正是这个原因,S1流里很有可能夹带了大量暗物质,裹挟着向我们飞来。
在哈勃空间望远镜的观测基础上,我们重构了宇宙尺度上的暗物质3D分布图 Credit:Wiki
可能的惊喜
这次的风暴不仅没有让科学家们感到恐慌,反而使大家欢呼雀跃。因为我们根据种种理论推测,准备了各种各样的检测装置,这次终于不是纸上谈兵,能真枪实弹地操练一把了。
对于暗物质的组成成分,科学界也没有统一的定论。其中的种子选手是一种叫做WIMP的粒子,也就是弱相互作用有质量粒子。除此之外还有轴子(axion)以及难以观测的重子等等。针对这些可能,我们准备了各式仪器,来对症下药,只求一睹暗物质的真容。
为了做好万全准备,我们继续使用了旁敲侧击的办法,通过了解S1流的本身特点来推测其中暗物质的状态,从而调整探测器的参数,力求发挥它们最大的功效。
当然,这一次科学家也可能就搞砸了,说不定S1中没有出现我们想找的暗物质,又或许我们能有一些全新的发现,谁知道呢?
宇宙的构成
NASA 哈勃空间望远镜得到的图像,显示了 Abell 1689号星系团中心的暗物质分布。星系团里共有约1000个星系,无数的恒心跨过22亿光年的距离,与我们隔空相望。Credit:NASA
1997年哈勃拍摄到了这张照片,我们发现,从星团发出的光线在引力作用下被"掰弯了",这就是引力透镜效应的理论基础。而要产生这样的引力效果,仅凭我们观测到的天体质量是不可能达到的。
如果万有引力定律还在正常运转,就一定藏着我们看不见的质量,它就是暗物质。
如果我们沿着这个思路,继续推广,整个宇宙里的星系之所以没有随着宇宙膨胀而散开,甚至宇宙本身的膨胀速度之所以没有更快,这可能都是暗物质带来的结果。
科学家们推测的宇宙成分 Credit:Wiki
科学家预测,整个宇宙中,我们目前能观测的物质质量(正常物质) 只占了宇宙总质量的4.6%,剩余95.4%的质量可能都是看不见的暗物质/暗能量。
这样说来,那些我们看不见的,暗物质构成的虚空,才是这个世界的真身。
参考资料:
https://www.livescience.com/64094-dark-matter-hurricane.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