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周

北齐 北周(北朝北周)(1)

北周是南北朝时期的北朝第五个朝代。

由西魏权臣宇文泰的儿子宇文觉取代西魏建立的政权。历五帝,共二十四年。


国号

北周的国号为“”,是以宇文觉的爵号命名的。宇文觉称帝后,便以“周”作为国号。

称呼“北周”,是因为地处北方,又具有专指性,以区别其他建号为“周”的政权。

同时北周还有后周宇文周 的称呼。


北周皇帝

北周孝闵帝宇文觉、北周开国皇帝,宇文泰第三子。公元557年2月15日,在宇文护的扶持下,宇文觉受禅即位,称天王,国号周。

周明帝宇文毓、北周第二位皇帝,周文帝宇文泰庶长子。孝闵帝元年(557年)九月二十八日,即天王位,559年正式称帝,年号武成。

周武帝宇文邕、北周第三位皇帝,宇文泰第四子。武成二年(560年)四月,在宇文护的拥立下,即帝位,年号保定。

周宣帝宇文赟、北周第四位皇帝,周武帝宇文邕长子。宣政元年(578年),正式即位,年号大成。

周静帝宇文阐、北周第五位皇帝,周宣帝宇文赟长子。大成元年(579年),二月接受父皇传位,年号大象。


货币

北周三品

北周铸有三种货币——布泉、五行大布、永通万国。

北齐 北周(北朝北周)(2)

【北周布泉】

武帝保定元年(公元561年)铸“布泉”,一当西魏钱五枚,与五铢钱并行。

钱文书法是玉筋篆,笔划古朴饱满,泉字中竖不断,外郭隆起,重约4.3克。

北齐 北周(北朝北周)(3)

【五行大布】

武帝建德三年(公元574年),又铸“五行大布”钱,重量与布泉差不多,一当布泉十,两钱并行。

因边境盗铸太多,乃禁止五行大布钱进出关,布泉只进不出,严禁私铸。

北齐 北周(北朝北周)(4)

【永通万国】

静帝大象元年(公元579年)铸“永通万国”钱,一般重六克,以一当五行大布十枚,合五铢钱500枚,等于减重至1/166。

此钱大小不等,又有阔边及铅钱。


北周府兵制

府兵制起源于北魏时期鲜卑人当兵、汉人务农的政策。

府兵全家可以免除赋役,当兵成为鲜卑人的专利。到了北周后期,迫于形势,汉人也被募充作府兵。

杨坚为北周大丞相时,就下令西魏受赐鲜卑姓的汉人可恢复汉姓,开始破除了鲜卑人当兵、汉人务农的规定。

府兵本指军府之兵

西魏最初把以六镇鲜卑兵户为主的军队编制为12军,分别任命12个大将军统领。

大统三年(537年),宇文泰担任柱国大将军,总领12军。

大统八年(542年),又并为六军。次年,因邙山(今河南洛阳北)之役败于东魏,六军损失惨重。于是又招募关中陇右地区的豪强士族武装,使鲜卑军人集团与关陇的地主豪强武装结合起来。

北齐 北周(北朝北周)(5)

宇文泰采取在鲜卑旧日的八部制,立八柱国。除宇文泰自己在大统三年(537年)由西魏文帝任命为柱国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为西魏军队的实际统帅。

大统十四年(548年)任命西魏宗室广陵王元欣为柱国大将军,但仅挂虚名,并无实权。

赵贵、李虎、李弼、于谨、独孤信、侯莫陈崇六人为柱国大将军,统率六军。

六柱国合计有兵四万八千人左右,这支军队也就是府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