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鬓边不是海棠红》将全部视角集中到上世纪北平梨园的影视剧作品,通过描绘因戏聚集在一起的众生相来表现京剧之美,弘扬京剧文化,让民族艺术瑰宝戏曲艺术的魅力在现代社会也能有更深远的影响力。
“京剧的诞生”
京剧,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徽剧是京剧的前身。
京剧分“生、旦、净、丑”四大行当。所谓行当,是演员扮演角色的大体分类,是对生活中某些具有共同特征的人物的典型化区别。
不同的行当表现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人物。
《鬓边不是海棠红》热播 弘扬国粹文化获点赞
剧照 图片来源:人民网
一直以来,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都是各大影视作品的创作宝库和灵感。近日,一部聚焦京剧艺术、讲述梨园传奇的剧集《鬓边不是海棠红》热播,成为当下影视作品传承京剧文化的有益探索。《鬓边不是海棠红》作为少有的以京剧为主题的影视剧,传承并弘扬传统文化戏曲艺术,收获了不少网友好评。许多网友在看剧过后评论“希望这不是最后一部以京剧为主题的剧”,“京剧是我们的民族瑰宝,我们有责任要把它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为鬓边点赞!喜欢这部剧的原因就是弘扬了我们的国粹!”
经典选段亮相 互动字幕弹幕同飞
图片来源:腾讯网
图片来源:腾讯网
《鬓边》开播可谓唱得“一出好戏”,首播当日爱奇艺站内热度值破7000大关,开播日五个热搜登上新浪微博热搜榜。据悉,剧集里涉及二十多出京剧、五六处昆曲,包含了旦角八九个流派,观众除了能看到耳熟能详的《贵妃醉酒》《霸王别姬》,更有《打严嵩》《救风尘》《百花亭》《玉堂春》《长生殿》《战宛城》等戏。为了让年轻观众更好地了解国粹,爱奇艺特别准备了“《鬓边》百科”相应物料普及京剧知识。京剧对于年轻观众最难听懂的是唱词,电视剧制作方更准备了屏幕右侧的“题词器”,画风极具中国风之美。北青报记者还看到年轻观众用“弹幕边追剧边聊戏”,打开弹幕观剧有一种坐在戏园子里,台上台下互动的新感觉。
每一个细节做到精益求精 以真诚之心弘扬京剧文化
图片来源:腾讯网
图片来源:搜狐
影视剧中好的京剧呈现,除了演员努力而形成的软实力,京剧舞台、道具、服装、造型等硬件也必须做考究。剧中出现的两处戏楼1:1复刻了京广会馆和湖广会馆,京味十足的水云楼再现昔日梨园景象,戏曲服装则由专业戏曲服装设计团队制作,全剧总共用了两百多套戏服,专属定制的就已有一百多套。
与此同时,戏曲造型方面也力求精致完整,从包头勒头、化妆贴片到梳头戴头面,全程由戏曲专业老师进行操作,因此才有了剧中令人惊艳的造型。
尹正首演京剧名伶 京剧扮相获认可
图片来源:搜狐
尹正此次首度挑战出演京剧旦角,京剧扮相更是受到网友和观众的点赞。尹正将商细蕊对戏的痴迷、对朋友的仗义、对程凤台的感恩都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表现了出来。这些人物性格上的特点,尹正都演活了,让这个人物血肉丰满,活灵活现了起来。剩下的就是京剧名角的专业性了,虽然在下功夫上,尹正也不算偷懒,但总还是少了那么一点“灵气”!
梨园泰斗全情参与指导 众主创潜心学戏练戏韵
为了演好商细蕊,尹正向京剧大师毕谷云学艺 图片来源:搜狐
青年演员日常练唱 图片来源:搜狐
这是一部围绕梨园聚焦京剧的作品,为了将剧中京剧艺术呈现出最好的效果,整个团队从演员到幕后制作都十分专注。剧组两位戏曲指导,分别是荀(慧生)派、筱(翠花)派第三代弟子尹俊和尚(小云)派、徐(碧云)派唯一再传男旦弟子牟元笛。两位都是当代梨园青年旦角中的佼佼者,因为剧中京剧和昆曲戏量很大,两位戏曲指导百忙之中也全程跟组。梅兰芳大师关门弟子、京剧大师毕谷云担任戏曲顾问,九十岁高龄还亲临剧组对尹正进行指导。
演员的戏曲训练也从开机前一直坚持到杀青,最终才在屏幕上展示出更贴近角色的舞台功底和身段。从新特辑中也不难发现,闪现的尹正所扮演的杨贵妃、苏三、赵飞燕、梁红玉等等角色确实在举手抬足间都韵味十足,剧中男旦角色的抛水袖、跷功、扇子功等戏曲技巧都做到有模有样,令一众网友赞叹不已,这便是共同努力的价值。
做好京剧“加分项” 国粹也能萌态频生
图片来源:腾讯网
近年来,诗词、成语、国博、曲艺等传统文化符号成为影视作品的聚焦点。对此,借力影视剧的表达方式传递国粹的内涵价值不失为一种有效方案,但如何处理好传统文化与影视表达的关系?《鬓边不是海棠红》给出回答——用现代审美逻辑还原北平梨园生活。
“每一帧都绝美”,在剧集播出后,对京剧的细节考究瞬间引发观众的关注和讨论。在近日更新的剧集中,在寺庙中得到启发的商细蕊回到水云楼后不仅在房顶练习步法,第二天一大早还让戏班成员们在冰上练习踩跷,弹幕中网友纷纷表示自己有机会也想尝试一下。在官方微博分享的旦角手势“托月”“斗芳”下,网友们也带着自己学习手势失败的图片评论,直呼“学完手势就明白了商老板说的‘爪子’是什么意思”。
京剧表演艺术家傅希如也追剧
傅希如:国家一级演员,上海京剧院优秀武生,老生演员 图片来源:网络
作为京剧表演艺术家,傅希如最近也在追剧。他认为,这部剧拍得好的地方在于,它对京剧的表现,是比较敬畏的,无论是编剧还是演员,一看就是做了调研、下了功夫的。当然也有不妥之处,就是多次由反派人物口中提到“戏子”,这对戏曲演员是极具侮辱性的,虽然是有时代的背景,但我认为应该淡化,甚至不提这一概念。
傅希如说,这部剧整体编得比较合理。当然,他也看出了一些史实方面的漏洞。“剧中的《贵妃醉酒》,在他们那个时代,应该不是这个路数的。现在大家看到的《贵妃醉酒》,是梅兰芳先生去芜存菁、改革后的版本。以前这戏属于粉儿戏,有很多淫秽表演。但影视剧本身需要戏剧性,也不必深究。”
剧里这些京剧典故你都知道吗?
蓄须明志梅兰芳
1932年冬,"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梅兰芳偕全家告别了北平故居"缀玉轩"故居,在上海定居。期间,梅兰芳排演了《抗金兵》《生死恨》等戏,宣扬爱国主义。
抗日战争爆发后,梅兰芳罢歌罢舞,并留起了胡子。期间汪伪政府与侵华日军数次登门要求梅兰芳重新登台,均遭拒绝。直到抗日战争胜利,梅兰芳才在思南路的寓所剃去了留了8年的胡子,重返舞台。
梅兰芳 图片来源:腾讯网
梅兰芳在抗战蓄须明志时,曾以卖画为生计。他的画清丽秀雅、神形兼备,画如其人。
编戏骂贼周信芳
京剧麒派的创始人周信芳与梅兰芳是喜连成科班的同学。抗战时期,梅兰芳蓄须明志,周信芳则在舞台上坚持唱戏抗日。他敢于编戏,也善于编戏。九·一八事变后,周信芳自编自演《明末遗恨》。当周信芳借崇祯皇帝之口,唱出“卖国汉奸何其多”,台下掌声雷动,哭声一片。
周信芳 图片来源:腾讯网
罢演隐居程砚秋
程砚秋,还被誉为“菊坛杜甫”,有“狷介之气”。曾经还发生过拳打特务的轶事。日本人占据北平后,程砚秋多次拒绝登台演出。恼羞成怒的日本人开始对程砚秋处处刁难,不准电台播放程砚秋的唱片,日伪特务寻机对程砚秋进行报复。程砚秋宁死不从,最终他下定决心停演,隐居到了北京西山的青龙桥,开始务农生活。
程砚秋 图片来源:腾讯网
慷慨倾囊尚小云
“四大名旦”之一的尚小云治艺严谨,无论对己对人要求都十分严格,但在生活中为人慷慨仗义,倾囊相赠。1957年,陕西省戏曲学校成立,聘请尚小云任教。五六十年代物资匮乏的陕西,为了培养学生,尚小云自掏腰包、变卖房产。甚至把自己珍藏了大半辈子的字画、玉器共66件,无条件捐献给了陕西省博物馆。
尚小云 图片来源:腾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