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快速腾飞(经济腾飞的起点)(1)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巴西,也和其它拉丁美洲大多数国家一样,受民族主义思潮的影响很大,民众要求维护民族利益,改革传统行政管理方式,更多地照顾广大劳动者的经济权益。以若昂·古拉特总统为代表的巴西工党政府,继承和发扬50年代瓦加斯政府的民族主义政策,实行一系列内外政策改革,受到广大劳动者的欢迎,但却引起巴西垄断资产阶级及美国在巴西的企业主的不满。在企业主们的鼓动和支持之下,以卡斯特卢·布朗库元帅为首的一批右派亲美军人遂于1964年3月31日发动了推翻古拉特总统的军事政变,建立起长达21年的军人独裁政权。

古拉特登上总统宝座

若昂·贝尔希奥尔·马格斯·古拉特,1918年3月1日出生,和巴西前总统热图利奥·瓦加斯是同乡。古拉特1945年加入刚刚成立的巴西工党,1953年6月17日就任瓦加斯政府劳工部长,积极维护普通劳动者的权益,1954年5月1日给产业工人增薪100%,把工会和劳工联合会变成强大的阶级代表机构。这些得到工人的热烈拥护,但却遭到军人的尖锐批评,其原因主要是把非熟练工人的收入提高到军士的收入之上,所以1954年2月巴西一批校级军官发表《上校宣言》,要求撤换劳工部长古拉特。瓦加斯总统迫于军方压力,撤销了古拉特的劳工部长职务。

1955年10月3日,瓦加斯当选为副总统。1960年10月3日,古拉特再次当选为副总统。在库比契克和夸德罗斯两届政府里,古拉特均是各项民族主义政策的参与制定者和热心拥护者。然而,夸德罗斯从1961年,借口政界存在一种“可怕的势力”使他无法管理这个国家,就突然提出辞职拂袖而去。当时正率巴西政府代表团访问北京的古拉特,只好中断访华提前回国。然而,以陆军部长奥迪利奥·德尼斯为首的一部分军人,坚决反对古拉特合法接替夸德罗斯辞去的总统职务。古拉特在其妹夫、南里奥格兰德州州长莱昂内尔·布里佐拉和另一部分将军的支持下,终于在9月7日正式就任巴西总统。

政经危机四伏

古拉特就任总统后,国家经济情况有些好转,但到1963年1月后又开始走下坡路,生活费用上涨60%,克鲁赛罗与美元兑换率下降200%,国民生产总值自1960年起,由上升转为下降。这一切都成了古拉特的政敌向其攻击的口实。在政治上,几年以来,古拉特对左派分子、激进分子在劳工运动和政府机关中的地位持容忍和赞成的立场。在巴西工党和参政的社会民主党部分派别的支持下,古拉特支持成立大学生和工会的联合会,许诺要进行社会改革,把外资企业收归国有,在国家北部、东北部实行土地改革。这些因素又使古拉特的政敌到处宣传“共产主义威胁”。

1964年3月13日,古拉特在里约热内卢“巴西中心”举行的有15万人参加的群众大会上签署了两个法令:第一个是把所有私人炼油企业变成民族企业;第二个是成立土地改革署。他的这些举措,深深地触犯了以美国企业家为代表的外国财团和本国大土地所有者(巴西多数政治家和军官都有大量土地)的利益。

3月19日,在国内外右翼势力的鼓动和组织之下,在圣保罗市50万人举行了名为“与上帝在一起的家庭争取自由的进军”大游行。3月20日,亲古拉特的海员和海军陆战队协会不顾军纪,越级要求革除曾阻挠海军陆战队司令坎迪多·阿拉冈中将发表政治演说的海军部长席尔维奥·莫塔的职务,因为阿拉冈将军也是古拉特的积极支持者。海军部长要求总统惩办罢工士兵。古拉特不仅不惩办士兵,反而罢免了这位海军部长。这就使他与海军矛盾进一步激化。

诸将军密谋政变

古拉特在出任总统前,他的反对势力就存在,任总统后,各种反对势力不是削弱了,而是暗地发展。到1964年3月中旬时,反古势力已开始实施其政变计划了。3月中旬,科斯塔·席尔瓦将军在里约热内卢先后和卡斯特卢·布朗库元帅、科尔戴罗·德法里亚斯将军等进行多次会晤,评估当时的国内形势、审查政变计划、分配行动任务。当时确定由布朗库负责同反古急先锋米纳斯吉拉斯州长马加良斯·平托联系,科尔戴罗负责协调巴西南部各州的活动,席尔瓦负责协调里约热内卢州附近地区的行动。

3月20日,陆军参谋长卡斯特卢·布朗库在参谋部及所属机构内散发秘密文件,敦促军官们要注意古拉特政府最近提出的各种措施可能带来的“威胁”。布朗库的言行在反对古拉特的军政集团内部起到了催化作用,被认为是马上开始行动的信号。布朗库除在军内积极从事反古拉特的内部集会和宣传之外,还大力鼓动群众公开活动,用“古拉特正准备政变以继续掌权”等莫须有的罪名,激发公众的反政府行动。

反古拉特政府的政治趋势已无法抵抗。在军队里,支持古拉特总统的军人越来越少,和反古拉特的军事力量相比已微不足道,支持古拉特的州长、市长也屈指可数。在里约热内卢,只有陆军第一军、海军陆战队支持古拉特总统。但布朗库元帅采用的战略是动员首都以外的各军首先起来包围首都,可以使首都驻军就范,因为首都所在地的瓜纳巴拉州长是反对古拉特的极右派代表卡洛斯·拉瑟达。在巴西经济上比较富有的米纳斯州州长马加良斯·平托和第四军区司令莫朗·菲略都是反古拉特的重要人物。而巴西最大的工业州圣保罗州是陆军第二军驻地,州长阿德马尔·德·巴罗斯和军长阿毛里·克鲁埃尔将军都是古拉特的政敌。他们委托科尔德罗·德·法里亚斯将军在政变活动中协调军队和政治家们的行动。在巴西政治舞台上经常发挥重要作用的南里奥格兰德州,除前州长莱昂内尔·布里佐拉坚决支持古拉特外,现任州长伊尔多·梅内格蒂坚决反古拉特。而驻守在该州的陆军第三军在古拉特问题上分为两派,一派支持,一派反对。在巴西的东北部,伯南布哥州州长米格尔·阿拉伊斯是亲古拉特的,但驻守在东北地区的陆军第四军则主张推翻古拉特。在首都巴西利亚,高原军事指挥部首脑尼科劳·菲科忠于古拉特,但副司令拉法埃尔·德·索萨·阿吉亚尔则是同反古将军们站在一起。

3月25日,驻守在里约热内卢的一小批海军士兵和海军陆战队士兵在班长若泽·安塞尔莫·多斯·圣托斯领导下暴动,要求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次暴动虽受到海军军部的压制,但却受到海军中将坎迪多·阿拉冈的支持。3月26日,劳工部长阿毛里·席尔瓦代表总统古拉特出面调解,起义者停止了斗争,但他们遭到了海军的拘留。几个钟头之后,在古拉特的命令之下,被拘留的海军士兵获得了赦免。古拉特的大赦引起军方的强烈不满,成为右翼势力政变的一个借口。

3月30日,古拉特在巴西汽车俱乐部出席了一次士官集会。古拉特在会上发表了一个即席演说,肯定了士官们争取自己权益的立场,揭露了政界的反政府运动,对政敌们给政府制造的各种困难提出了尖锐批评。这次讲话,成为巴西军人政变的又一个直接原因。

向里约热内卢进军

1964年3月31日晨,驻守在米纳斯吉拉斯州儒伊斯·德·福拉市的第四军区司令奥林匹奥·莫朗·菲略将军,指挥所属部队向里约热内卢进军。不久,古拉特总统得到反叛的消息,可总统府军事办公厅主任阿西斯·布拉西尔已难以调动其他军区部队起来遏止叛军。当天,上届总统儒塞利诺·库比契克还提出用改组古拉特内阁的办法,来换得政变军人的谅解以消除危机;陆军第二军军长阿毛里·克鲁埃尔建议关闭“劳动者总指挥部”、“全国大学生联合会”、改组工会以及从总统周围清洗共产党人官员,但古拉特均予拒绝。

莫朗将军命令“蒂拉特恩特斯旅”3000人开往里约热内卢,同时让迪奥斯科罗·瓦莱上校指挥步兵第12旅和另外3个营的军事警察向巴西利亚逼进。在蒂拉特恩特斯旅走到与里约热内卢州交界处,莫朗将军发表一个反对政府的声明。当广播传到巴西各州时,大部分军队都站到了政变军队一边。31日晚,圣保罗州长巴罗斯声明参加政变,陆军第二军军长克鲁埃尔将军发表声明支持政变。在巴西利亚,各军兵种也闻风而动,加入政变队伍。驻守马托格罗索州的摩托化部队也向巴西利亚开来,支援叛军。

古拉特流亡 军政权建立

3月31日,劳动者总指挥部发动了一次总罢工,但参加者寥寥无几。这意味着古拉特的支持者已为数甚少。4月1日晨,国内局势急转直下,巴西各大军区几乎都对米纳斯吉拉斯军队的行动给予了支持。这时尚在原首都里约热内卢的古拉特看到大势已去,便乘飞机来到首都巴西利亚。由于古拉特的追随者总统府民政办公厅主任达尔西·里贝罗看到组织军事抵抗已完全没有条件,于是帮助古拉特及总统的助手于4月1日夜乘飞机赶到南里奥格兰州州府阿雷格里港。

在阿雷格里港,联邦众议员莱昂内尔·布里佐拉和陆军第三军军长拉达里奥·特莱斯将军力主武装抵抗政变。但古拉特认为,若武装抵抗政变军队,无疑将发展成一场内战,决定自己出国流亡而不愿造成众多伤亡。于是,古拉特一行于4月2日夜离开阿雷格里港,到本州内地躲藏,4月4日来到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开始了漫长的流亡生活。

1964年3月31日的军事政变取得了完全的成功,建立起以卡斯特卢·布朗库为首的军人独裁政权。军政府实行专制统治,在政变过程中以及政变成功之后,先后有上千名左派、进步人士被杀害,近万人被关押和拷打,约10万名巴西人流亡国外。1965年11月军政府宣布取消所有原有政党,实行两党制,到1979年底才恢复多党制。

军政府共经历过五任总统,即五位元帅或将军先后出任总统。由于军政府严格限制工人罢工和政治鼓动,使经济得到发展,使巴西在1968年至1972年间的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年增长率达11%左右,巴西经济得以腾飞,这被称为“巴西经济奇迹”。

点评:

这次政变,推翻了古拉特统治,建立了以卡斯特卢·布朗库为首的军人独裁政权。军事政变后,军政府严格限制罢工的举措,进一步迫害、残杀进步人士,致使10万人流亡到国外。可谓是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军政府建立后,巴西经济出现了历史上的奇迹,社会前进了。也许军人政变在政治上并不一定符合民众意愿,但它也许改变了巴西资产阶级和企业主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所以使巴西经济出现了“奇迹”的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