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月下荷花

来源:肿瘤资讯

经典费城染色体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Ph-MPNs)包括原发性血小板增多(ET)、真性红细胞增多(PV)和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易发生纤维化(MF)转化并进展为髓系急变,定义为外周血和/骨髓髓系原始细胞≥20%,称为MPN急变期(MPN-BP)。MPN-BP中位生存3-5个月,异基因干细胞移植是唯一改变自然病程的治疗方法。美国Odenike教授在BLOOD杂志发文,以病例形式阐述了MPN-BP的现代治疗策略与挑战。

哪些患者易转化为MPN-BP?

MPN-BP预后很差,鉴别易发生髓系急变转化患者,可早期干预,如异基因干细胞移植。白血病转化风险因素包括临床病理学和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因素(表1),上述因素预测MPN-BP进展的能力变化较大。高危MPN-BP患者应考虑异基因移植,包括MFDIPSS中危2或更高、不良核型、外周血原始细胞增加、输血依赖或血小板减少。加速期(AP)定义为10%-19%原始细胞,中位生存<2年,与MPN-BP治疗策略一致。

表1 MPN-BP的风险因素

费城染色体致肿瘤机制(如何治疗急变期费城染色体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1)

MPN-BP突变状态不同于新发AML,特征性突变包括IDH1/2、TET2、SRSF2、ASXL1和TP53,新发AML则是NPM1、FLT3突变。JAK2 V617F突变MPNs慢性期(CP)和MPN-BP配对分析证实进化为白血病的途径>1,部分病例的白血病原始细胞持续存在JAK2V617F克隆,有些病例MPN-BP时表现为JAK2野生型克隆,提示存在共同的JAK2V617F阴性祖先克隆,也可能是MPN起病时就是双克隆。

MPN-BP治疗:强化化疗

MPN-BP的治疗包括支持治疗、强化化疗和异基因干细胞移植,但治疗策略选择和治疗反应评估都缺少统一标准。支持治疗中位生存只有6周-2个月,强化化疗结果通常较差,异基因干细胞移植有长生存潜能,但只有少部分患者有机会接受治疗。

病例1

患者男,64岁,21年前因短暂缺血发作诊断ET,给予羟基脲 低剂量阿司匹林治疗。2年前出现疲劳和劳力性呼吸困难,WBC 6.5×109/L,Hb85g/L,PLT 613×109/L,外周血原始细胞30%,骨髓活检见增生明显活跃,40%原始细胞,丰富的巨核细胞和局部纤维化增加。免疫表型见原始细胞CD34 、CD33 、HLA-DR 、CD117 。骨髓细胞遗传学分析示复杂核型:46, XY[55%];42,XY,ins(2;5)(q31;p13p15),del(4)(q27q35),-5, -6, add(7)(p15),dic(8;19)(p11.1;p12),-22, der(?)t(/;6)(?;q12)[5%];克隆2: 41,idem,-16,add(21)(q22)[20%];克隆3:42,idem,add(16)9q22)[20%]。NGS分子检测发现JAK2 V617F、ASXL1 Q910Tfs*14、IDH2 R140Q。

患者一直有规律锻炼,并有意愿行异基因SCT尽快控制疾病,高剂量阿糖胞苷 米托蒽醌治疗后14天骨髓活检示白血病持续存在。患者PS仍很好,第二次诱导采用高剂量阿糖胞苷 依托泊苷,14天骨髓仍示白血病持续存在,50%原始细胞。

由于存在IDH2 R140Q,患者参加恩西地平治疗AML的研究,100mg/d口服,28天一周期。2周期后骨髓活检仍是增生明显活跃,原始细胞降至9%。骨髓细胞遗传学分析为正常核型。治疗2年时骨髓活检示轻度增生,中性粒细胞增加,显著的非典型巨核细胞增殖,原始细胞3-4%。近期WBC15×109/L,89%中性粒细胞,2%原始细胞,Hb139g/L,PLT 200×109/L。NGS分析:JAK2 V617F,ASXL1 Q910Tfs*14,未检测到IDH2突变。

患者目前状态:诊断MPN-BP已2.5年,仍在工作中,PS很好,坚持锻炼,恩西地平100mg/d 低剂量阿司匹林81mg/d治疗。虽然也向其推荐了异基因干细胞移植,但患者不愿进行。

病例1评论-IDH1/2突变相关MPN-BP

靶向IDH1/2 的药物为高危IDH2突变的髓系肿瘤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IDH2突变发生频率较低,慢性期Ph-MPNs2-4%,进展为MPN-BP时13-31%。突变IDH1/2通过TET2和Jumanji酶使DNA和组蛋白过度甲基化、表观遗传异常调节和分化阻滞。

恩西地平(AG-221)和ivosidenib(AG-120)是突变 IDH2和IDH1的小分子抑制剂,可逆转表观遗传的异常调节、促进细胞分化,对复发难治IDH1/2突变AML有很好的活性,治疗反应率40%(CR/Cri率26%),中位总生存9.3个月,CR或PR者的中位生存19.7 个月,耐受性很好,最常发生的副反应是间接胆红素增高、IDH分化综合征。

恩西地平和ivosidenib已获FDA批准治疗复发难治IDH2/IDH1突变AML,因此可用于治疗IDH1/2突变的难治MPN-BP。对JAK2/IDH2突变MPN小鼠模型,采用JAK抑制剂芦可替尼 IDH2 抑制剂恩西地平联合治疗较单药JAK抑制剂更明显的降低疾病负荷。JAK/IDH2 抑制剂的联合对MPN患者的原代细胞也有同样作用,提示其很有治疗前景,但需要临床研究证实。

病例2-TP53突变相关MPN-BP

77岁男性,9年前诊断PV,放血、低剂量阿司匹林和羟基脲治疗。1年前出现明显疲劳,PS明显下降,PLT110×109/L,WBC6.7×109/L,Hb104g/L,外周血涂片可见红白幼稚细胞明显增加,偶见少分叶中性粒细胞和15%原始细胞。骨髓活检见髓系细胞增生明显活跃,明显的网硬蛋白和胶原纤维化(MF-3),CD34 原始细胞20-30%(图1)。外周血细胞遗传学分析为复杂核型:染色体 5和7异常和三体8。NGS检查发现JAK2 V617F、TP53 H168R和TP53 S215G。LDH 2930IU/L。

费城染色体致肿瘤机制(如何治疗急变期费城染色体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2)

图1 MPN-BP治疗前后外周血涂片和骨髓活检

病例2评论-MPN-BP的去甲基化治疗

推荐患者去甲基化药物(HMA)治疗。 TP53 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相对耐药,加之患者年纪大、PS差,强化化疗并不适合。大量证据支持使用HMA,如地西他滨或阿扎胞苷,治疗进展期骨髓纤维化,包括加速期/急变期Ph-MPN,骨髓抑制是药物剂量限制性毒性。目前无随机研究比较HMA与强化化疗,多数回顾性研究显示HMA无生存优势,但HMA耐受较好,特别适合老年、PS较差患者或分子/细胞遗传学显示化疗耐药的患者。

地西他滨10天方案在高危髓系肿瘤治疗中有尝试,包括MDS和AML,一线治疗时CR/CR率64%,复杂核型CR率50%。另有研究显示,地西他滨10天方案的临床反应与基线TP53突变克隆高度相关,突变者的中位生存12.7 个月,接受异基因干细胞移植巩固治疗对生存有巨大影响。

病例2继续

患者接受地西他滨治疗,20mg/m2/d×10天,第2周期治疗期间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2周期治疗后骨髓活检见增生活跃,无原始细胞增加,红系前体增生明显,巨核细胞成簇且不典型,提示残留MPN(图1)。细胞遗传学分析逆转为正常核型。FISH分析(400细胞)染色体 5、7和8正常。NGS分析显示JAK2V617F是唯一改变,未检测到TP53突变,LDH正常。

患者目前状态:已完成5周期地西他滨治疗,由于骨髓抑制作用,骨髓亦无原始细胞增加,故地西他滨改为5天方案,患者PS明显改善,血常规中只有轻度贫血。近期转诊进行异基因干细胞移植咨询和评估。

病例3

患者女,60岁,23年前因WBC 8×109/L,Hb128g/L,PLT 900×109/L诊断ET,10年前出现脾大(肋下4cm),WBC 12.9×109/L ,3%原始细胞,Hb118g/L,PLT 382×109/L,血涂片见红白幼稚细胞和泪滴样红细胞。骨髓活检见增生明显活跃,中度网硬蛋白纤维化和骨硬化,不典型巨核细胞增加,中性粒细胞增殖,突出的窦内造血,符合ET后骨髓纤维化,原始细胞无增加。骨髓细胞遗传学分析为正常核型。

5年前出现腹部不适、盗汗、瘙痒和体重减轻,脾明显增大,肋下23 cm并延伸至盆腔,WBC14×109/L,Hb950g/L,PLT331×109/L,LDH2130IU/L。外周血涂片示白细胞增生伴成熟障碍,原始细胞24%(图1)。骨髓活检示纤维化(图1),造血细胞少见。免疫组化见局部CD34 原始细胞成簇。骨髓细胞遗传学检查由于明显的纤维化无结果,外周血细胞遗传学见4倍体克隆,XXX[4]/46,XX[16]。外周血分子检查JAK2、NPM1、FLT3和CEBPA突变均阴性,BCR/ABL阴性。

因存在躯体症状和巨脾,患者要求JAK抑制剂芦可替尼治疗,该药治疗进展期骨髓纤维化时有缩脾、减轻症状作用,FDA批准其用于MF治疗,临床上芦可替尼可用于骨髓纤维化异基因干细胞移植前改善PS。现有证据并不支持芦可替尼单药可有效治疗MPN-BP,与HMA联合治疗的研究正在进行中。

病例3评论

患者接受低剂量皮下地西他滨(0.1mg/kg/d×10 d,4-6周重复),第2周期时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和链球菌菌血症。3周期后,脾大改善,肋下10cm,PS和躯体症状改善,WBC2.4×109/L,Hb96g/L,PLT306×109/L,中性粒细胞0.9×109/L, 5%外周血原始细胞,LDH 376IU/L。骨髓活检见持续过度纤维化,原始细胞无明显增加,但造血成分少见。此时患者有匹配无关供者,PS好,无明显并发症,治疗后部分反应,但问题是何时是异基因干细胞移植的最佳时机。

病例3评论-MPN-BP异基因移植时机和预处理方案选择

MPN-BP治疗后反应深度达何种情况才可成功进行异基因干细胞移植,目前缺少共识,文献中多是CR,CRi或返回CP,异基因干细胞移植前有治疗反应可改善结果,部分患者在异基因干细胞移植后可长生存,但有关预处理方案、治疗相关死亡、供者选择方面有许多问题需要明确。

病例3继续

患者接受匹配无关供者异基因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氟达拉滨/白消安,移植后出现急性GVHD,糖皮质激素可控制。第30,100天骨髓证实持续骨髓纤维化,第180天骨髓纤维化改善。嵌合体分析初始为混合供者嵌合,急性GVHD后嵌合体达100%供者。12个月时骨髓活检提示网硬蛋白纤维化 0-1,三系造血。脾大持续改善,18个月时不可触及。

患者目前状态:现移植后6年,状态良好。

原始淋巴细胞转化的思考

Ph-MPNs原始淋巴细胞转化少见,多转化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ALL),T细胞ALL更少见。部分病例的白血病细胞携带JAK2突变,符合Ph-MPN JAK2V617F干/前体细胞的多能性。部分病例证实原始淋巴细胞具有不同克隆起源,BCR/ABL ALL转化也有报道,但阴性者更多见。诱导治疗后异基因干细胞移植是合理的治疗选择。

结语

MPN-BP治疗强烈推荐临床研究。需要更好的预测哪些患者易发展为MPN-BP,哪些可从更早干预中获益,目前有效的治疗只有异基因SCT。最近提出的MIPSS评分如能得到证实,可能对PMF-CP移植决定有帮助。MPN-BP分子机制的理解正在加深,有助于新的有效治疗出现,需要加强模型研究以配合新药研发。由于疾病的异质性,需要针对不同亚型治疗以改善结果,异基因SCT的进展对MPN-BP治愈有着重要作用,希望未来多种治疗方法联合使用,改善高危Ph-MPNs及MPN-BP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How I treat blast phase of Philadelphia-negative 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 Blood 2018 :blood-2018-03-785907

http://www.bloodjournal.org/content/early/2018/10/17/blood-2018-03-785907?sso-checked=true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Amiee

版权声明

版权属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