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金莲的真实现状(看我不是潘金莲不可不知的八件事)(1)

《我不是潘金莲》首映礼

前不久,《我不是潘金莲》在京举行了盛大的首映礼,据编剧刘震云统计,放映过程中观众全程笑了86次,其中大笑就有21次,也就是说平均不到两分钟,影片就能逗笑观众一次,喜剧的魅力在于最直接地给观众带来快乐。

冯氏喜剧向来有着独特的印记,冯小刚将它归类为“事情背后道理的幽默”。在《我不是潘金莲》中,一个农村妇女为了纠正一句话告状十年,一个离婚案在不知不觉中搞成了政治事故。本是一出悲剧,可这故事背后的道理太符合中国文化中的幽默审美,无论是市井生活的展现还是官场生态的描绘,都令这件严肃的事儿惹人发笑。

潘金莲的真实现状(看我不是潘金莲不可不知的八件事)(2)

尽管冯小刚的喜剧已经陪伴观众走过二十年,他自己却把这部电影视为处女作,“一个导演第一次拍电影的时候,哪怕很粗糙不专业,有一条特别重要——你的目光是不同于别人的。但我第一次拍电影的时候没意识到这个,那时候看了很多好莱坞的B级片之后就模仿,浪费了我的第一次。”

作为冯导的“处女作”,这出荒诞喜剧的背后也有不少有趣的故事,关于范冰冰的床戏、圆形遮幅的拍摄、审查的争议、影片与原著的不同……从以下这些片段中,我们能更好地了解这部被誉为冯小刚喜剧巅峰的作品。

1

范冰冰的床戏

在主人公李雪莲上访的十年间,老同学赵大头(郭涛饰)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最特别的一点是,他们片中有一场对故事走向很重要的床戏。早在预告片曝光后,观众就对范冰冰与郭涛的激情戏期待不已。

潘金莲的真实现状(看我不是潘金莲不可不知的八件事)(3)

赵大头(郭涛饰)与李雪莲的床戏

在小说中,这场戏虽然所占篇幅不大,但也还是有四、五百字的直接描写,而电影中这场戏却在圆形画幅中表现得含蓄巧妙,仅有郭涛几次被范冰冰推开入画,以及两人的声演,最后便是范冰冰在昏暗灯光下的裸背镜头,论尺度,当然跟范冰冰在《苹果》中的激情戏无法相比。

为什么用这样朦胧的方式处理?冯小刚的态度很明确,“在中国就别弄什么床戏,拍了也不让播,用审查可容忍的床戏招揽观众,太尴尬,你看XX网(躺枪的四大门户之一)飞出来的页面,哪个不比电影里的尺度大。”

2

张嘉译的假发套

张嘉译在片中的角色是市长马文彬,非常注重“工作方法”的马市长曾亲自拜访李雪莲,在生气地离开李雪莲的家后,马市长有一场在公共厕所洗手的戏,他一边教训下属,一边对着镜子正了正自己的假发套,场面十分喜感,看到这儿观众才知道他头上是假发。

潘金莲的真实现状(看我不是潘金莲不可不知的八件事)(4)

张嘉译饰演的马市长

其实,原著小说中马市长没有戴假发,张嘉译整理假发的笑点也纯属意外得来。在进组拍摄《我不是潘金莲》之前,张嘉译刚刚拍完电视剧《白鹿原》,他在剧里是光头造型,但是市长若是光头“不好看”,于是冯小刚就给了他一顶假发,马市长调整假发的戏也是主创们在现场临时加的,反而产生出了十足的喜剧效果。

3

大鹏的发际线

影片中,大部分演员都颠覆了以往的形象,除了美艳的范冰冰扮村妇,帅大叔张嘉译变成了戴眼镜、自然卷的微胖市长,现实生活中一副潮范儿打扮的大鹏为了接近法院院长王公道的形象,也蓄起胡子,梳上背头,尽显沧桑。

潘金莲的真实现状(看我不是潘金莲不可不知的八件事)(5)

大鹏饰演的王公道

因为留胡子,大鹏在拍戏期间参加跨年晚会时还被人误认成汪峰。他曾在采访中坦言,自己的发际线没有改,因为是遗传的。冯小刚评价起大鹏的发际线也十分直接,“大鹏把头发放下来很显小,一撩起来长十岁……”

4

几百万的试验短片

《我不是潘金莲》的圆形画幅已经被讨论了太多,关于寓意也有各种各样的解读。不过对于冯小刚来说,玩儿先锋应该是倔强的性格使然,他想和摄影师罗攀一起干件惊世骇俗的事儿而已,“其实没有特别深奥的,就是我很任性地玩了一次,拍的时候不是从你们说的那些道理出发的。”

潘金莲的真实现状(看我不是潘金莲不可不知的八件事)(6)

“当所有人认为一件事不可能的时候,这才是一件很值得做的事儿。”这是冯小刚拍电影的信条。但因为“没底”,在影片正式开拍之前,摄影师罗攀带着团队耗资几百万、来到婺源拍了一部十分钟的短片,为《我不是潘金莲》做试验,拍完后冯小刚发现,圆形画幅远不像他之前想的那么简单。

5

蔡司的报废镜头

圆形画幅不仅挑战观众,拍摄者同样面临巨大的考验。用冯小刚的话直白地解释,“这个圆不是我就在平常拍的影像里抠成一个圆就行了,镜头怎么移动,有很多限制。”用圆形遮幅,意味着整个构图系统就改变了,冯小刚和罗攀只能摒弃以往所有的经验,在拍摄中商量着,怎么不正常怎么来。

潘金莲的真实现状(看我不是潘金莲不可不知的八件事)(7)

看完电影的观众会发现,影片中演员的面部特写非常少。因为圆形画幅的构图审美与全画幅的构图审美有很大差别,画幅小了,景别反而需要变松,才能更好地展现人物关系。冯小刚还透露,“过去我们是拉反差,而在圆里要低反差。”为了使画面柔和,摄影师罗攀甚至还找来了一支蔡司的报废镜头来拍,而全片也仅用了三支镜头拍摄。

6

婺源的雨与黄山的雪

电影《我不是潘金莲》的前半段有不少下雨的场景,李雪莲坐船回家、初次拜访法官王公道等戏的背景都下着雨,淅淅沥沥的雨声搭配婺源的山水乡村别有一番意境。其实,这些雨戏是剧组做出来的,雨声的音效加上打击乐配乐,效果非常出众。

潘金莲的真实现状(看我不是潘金莲不可不知的八件事)(8)

李雪莲冒雨拜访法官王公道

而影片后半段描述了十年后李雪莲的生活,其中有一段戏在黄山取景,雪景十分漂亮,剧组拍摄时正赶上的大雪,和十年前的雨似乎也有着某种呼应。

7

李雪莲的结局

影片在结尾交代了李雪莲“求死不成”后的归宿,她与弟弟在北京开了一间餐馆,过着平淡的生活,还在餐馆中偶遇了当年被她整下马的县长史为民,向他讲述了自己离婚时不得已的苦衷。

潘金莲的真实现状(看我不是潘金莲不可不知的八件事)(9)

果农(范伟 饰)劝李雪莲想开点

原著小说中,果农给李雪莲指了对面的老曹承包的树林后,说出那句经典台词,“俗话说得好,别在一棵树上吊死,换棵树,耽误不了你多大功夫。”这之后,李雪莲“噗啼”笑了,她的故事就结束了。至于她有没有去对面老曹的树林上吊,我们并不知道。

相反,原著中开餐馆的人是当年的史县长。而且史县长在故事结尾还有一出戏:他在年关买不着车票回家时,急中生智掏出一张纸写上“我要伸冤”四个大字,结果没等一分钟,警察便冲上来把他遣返回老家。

潘金莲的真实现状(看我不是潘金莲不可不知的八件事)(10)

史惟闵(赵立新 饰)觉得自己也颇为委屈

对负责把他送回家的协警,老史讲述了自己的经历,还调侃道,“当年撤我的职,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冤案,二十多年前,我该年年上访,但为了党和政府,我含冤负屈,在家煮肉,我不跟你们计较,你们倒认真了。”

8

审查的争议

《我不是潘金莲》曾在九月突然推迟了档期,有传言称这是因影片剧情敏感,有60多处需要删改,引起网友热议。此前影片的一场校园活动中,有学生提问冯小刚是否担心影片的过审问题,冯小刚答这就是公映版本,但仍未止住大家的猜测。

在首映礼上,观众终于看到了公映版本的《我不是潘金莲》,与此前无龙标版本的影片几乎没有改动,仅有一场李雪莲在街上被抓走的戏,公映版影片删去了官员手下说要请李雪莲“喝茶”的两句台词,而官员之间的交流、劝李雪莲不再告状等看起来敏感的戏份都有保留。

潘金莲的真实现状(看我不是潘金莲不可不知的八件事)(11)

全片唯一被删减了台词的部分

从导演的角度来看,冯小刚能把能用电影语言把这个看起来敏感的故事讲“圆”了,这已经足够厉害。年轻导演们或许可以听听冯小刚的建议:“我们的大学生才20岁出头,脑子里都塞满了这些(过审),我建议你们把这些扔掉。”

➤ 撰文/Kylee 编辑/大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