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2年10月12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窦延文)10月10日,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视频监控发现,6只黑脸琵鹭伫立在红树上这是该保护区今年秋冬记录到的首批黑脸琵鹭群每年秋冬候鸟迁徙季,都会有超过10万只候鸟从北方南下,来到温暖的深圳越冬野生候鸟纷纷变身“深圳鸟”,是深圳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生动写照,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深圳市环境保护规划?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深圳市环境保护规划(10年来深圳以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

深圳市环境保护规划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2年10月12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窦延文)10月10日,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视频监控发现,6只黑脸琵鹭伫立在红树上。这是该保护区今年秋冬记录到的首批黑脸琵鹭群。每年秋冬候鸟迁徙季,都会有超过10万只候鸟从北方南下,来到温暖的深圳越冬。野生候鸟纷纷变身“深圳鸟”,是深圳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生动写照。

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坚定贯彻生态文明思想,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初显,绿色发展水平走在全国前列,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丰硕。

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实行最严格的保护

生态之变,离不开制度护航。深圳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为生态环境质量迈向国际先进水平提供良好的法规政策环境和系统全面的能力支撑。

深圳建立和完善严格监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实施源头严控、过程严管、后果严惩。在全国最早划定生态控制线,最先开展环评制度改革,提早开展电镀线路板行业排污许可管理改革试点工作,大力推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改革,建立维护生态环境安全的法律屏障。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21年3月,深圳发布全国首个GEP核算制度体系,给绿水青山“定价”,为绿色发展定向。深圳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通过核算的结果,为深圳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提供重要依据。深圳“十三五”期间GEP试算结果表明,占行政区面积49%的基本生态控制线区域提供了全市GEP的71%,这说明生态保护区是城市GEP的“压舱石”,体现了生态保护红线等相关监管工作的重要性,让城市发展建设的决策依据更全面。

生态环境保护需要“绿色指挥棒”。2008年3月起,深圳开展第一次环保实绩考核。2013年8月,《深圳市生态文明建设考核制度(试行)》出台,环保实绩考核升级为生态文明建设考核,对各区、市直部门以及重点企业的领导班子和党政正职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责任情况进行评价。深圳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突出绿色发展导向性,充分发挥关键少数的作用,狠抓一把手落实,有效促进了环境质量提升,被称作“生态文明建设第一考”。

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2021年8月,《深圳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正式发布实施。“三线一单”是指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其目的在于打造“绿色标尺”,增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功能,实现深圳高质量发展,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深圳作为全国首个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环评制度改革被列为首批授权事项清单40条之一,通过实行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分类管理制度,不断优化深圳环评管理机制。

2021年9月1日施行的《深圳经济特区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从法律层面明确了深圳实行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分类管理制度。

过去一年,深圳重点聚焦探索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制度,通过改革环评管理方式,激发市场活力,提升审批效能。

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改革是深圳落实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授权事项的举措,同时也是深化“三线一单”成果应用的重要手段。

2022年1月,深圳印发《深圳市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管理办法(试行)》,先后在南山区、宝安区、龙岗区、光明区、龙华区、盐田区等选取有代表性区域开展区域环评改革试点。

2022年9月27日,宝安区沙井街道暨国际会展城片区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成果在全市率先通过技术审查。

据悉,此项区域环评改革在“三线一单”的基础上深化细化,形成了“一张图 一份表 一个系统”的区域环评成果。该区域划定了8类23个评价单元,制定“23个单元 18个行业”的管理清单,在功能布局、产业准入、排放标准、污染防治等方面提出差异化、精准化的管控要求。此举对于“三线一单”成果落地、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全国超大城市中能耗和碳排放强度最低

作为国家首批低碳试点城市、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城市、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深圳历来高度重视绿色低碳发展,严格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重点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统筹融合、协同增效,持续推动城市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在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建设的历史机遇下,深圳借力先行先试、改革创新的优势,绿色低碳发展迈入一个崭新的时期,碳排放总量增幅持续放缓,已经成为全国超大城市中能耗和碳排放强度最低的城市。

10年来,深圳扶持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在低碳城市试点和碳交易试点等工作的引领推动下,经济总量保持平稳增长,能源结构不断优化,万元GDP能耗持续下降,温室气体控制排放取得成效,全市单位GDP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用水量分别降至全国平均水平的1/3、1/5和1/8,绿色建筑发展竞争力指数在36座重点城市中位居榜首,绿色竞争力在全国289个城市中排名第一。来源:深圳特区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