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苏轼 ,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词全部?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词全部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苏轼
3
4
第13课 唐诗五首
古诗词默写
*
一、助学资讯
1.作者简介
(1)王绩(约589-644),字 ,号 ,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作品多以 为题材,有避世的思想和抑郁的感慨,与唐初流行的浮靡诗风显然有别。
(2)崔颢(?-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 诗人。少年为诗,意浮艳,多陷轻薄;后来的边塞生活使他的诗风大变,风骨凛然,雄浑奔放,有《崔颢集》 。
(3)王维(701-761),唐代诗人,字 ,曾任尚书右丞等官职,世称王右丞,素有" "之称。他的诗以描绘山水田园和歌咏隐居生活为主,宋代苏轼称其" "。
(4)李白(701-762) ,字 ,号 ,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 "。与杜甫并称为"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5)白居易(772-846),字 ,号 ,祖籍太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 "和" "之称。
2.杜甫(712年—770年),字 ,自号 ,唐代伟大的 诗人,与李白合称" "。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为了与另两位诗人 与 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一、助学资讯
1.作者简介
(1)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有避世的思想和抑郁的感慨,与唐初流行的浮靡诗风显然有别。
(2)崔颢(?-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少年为诗,意浮艳,多陷轻薄;后来的边塞生活使他的诗风大变,风骨凛然,雄浑奔放,有《崔颢集》 。
(3)王维(701-761),唐代诗人,字摩诘,曾任尚书右丞等官职,世称王右丞,素有"诗佛"之称。他的诗以描绘山水田园和歌咏隐居生活为主,宋代苏轼称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4)李白(701-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5)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2.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江南三大名楼指的是:江西南昌的 、湖北武汉的 ,湖南岳阳的 。作为中国古代中华民族传统建筑艺术独特风格和辉煌成就的杰出代表,象征着中华文明五千年积淀的文化、艺术和传统。亦被文人雅士所称颂。
江南三大名楼指的是: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北武汉的黄鹤楼,湖南岳阳的岳阳楼。作为中国古代中华民族传统建筑艺术独特风格和辉煌成就的杰出代表,象征着中华文明五千年积淀的文化、艺术和传统。亦被文人雅士所称颂。
一、体裁介绍
南朝时,我国文坛上盛行着一种讲求辞藻、声律、对偶的 文,这种文体的作品,大多追求一种形式主义的倾向。但这些骈体文中也不乏优秀作品,《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中一篇出色的 小品文。
二、简介作者
吴均(469——520),字 ,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 粱文学家。出身贫寒,好学,有俊才,通史学,善诗文。其诗清新,且多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其文工于写景,文辞清新挺拔,不少人仿效他的文章,称为" 体"。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 节选,全文已散佚,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考。
一、体裁介绍
南朝时,我国文坛上盛行着一种讲求辞藻、声律、对偶的骈体文,这种文体的作品,大多追求一种形式主义的倾向。但这些骈体文中也不乏优秀作品,《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中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文。
二、简介作者
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粱文学家。出身贫寒,好学,有俊才,通史学,善诗文。其诗清新,且多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其文工于写景,文辞清新挺拔,不少人仿效他的文章,称为"吴均体"。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书信节选,全文已散佚,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考。
作者简介
陶弘景(456—536),字 ,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 朝齐、梁时期 家。隐居茅山。梁武帝遇有国家大事,常去山中征询他的意见,时人称为" "。
18/2/24
*
作者简介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隐居茅山。梁武帝遇有国家大事,常去山中征询他的意见,时人称为"山中宰相"。
18/2/24
*
- 苏轼(1037-1101):
- ( ) 文学家、书画家。号 ,与父 ,弟 并称为"三苏" ,为"唐宋八大 家"之一。1079年,因反对王安石被贬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
- 苏轼(1037-1101):
-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号东坡居士,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为"三苏" ,为"唐宋八大 家"之一。1079年,因反对王安石被贬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
- 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
- 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韩愈、柳宗元
你知道吗?
1、《三峡》选自《 》。本文作者是 ,他是我国 杰出的 、 。他所著的《 》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文笔绚烂,语言清丽。
2、三峡包括 、 、 。 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全长约二百公里。
你知道吗?
1、《三峡》选自《水经注校证》。本文作者是郦道元,他是我国北魏杰出的地理学家、散文家。他所著的《水经注》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文笔绚烂,语言清丽。
2、三峡包括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全长约二百公里。
瞿qú塘峡
巫峡
西陵峡
郦道元:南北朝北魏 ,地理学家,散文家。他写的《水经注》是我国第一部完整记录河流地貌的书。因其文笔绚烂,语言清丽,被后人尊为山水游记文学的鼻祖。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渡荆门送别》:李白青少年时期是在蜀中度过的,这一次从三峡出蜀,面对江滩平原,眼界大开,心旷神怡,不由得即景抒情,写下了这首广为传诵的五言律诗。
《钱塘湖春行》:写于长庆三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史的时候,到西湖游玩,骑马走在白沙堤上,远看风景迷人的西湖,被它特别的气质吸引了,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初春的美好。他心旷神怡,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七言律诗,抒发了自己对西湖春天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3.文体知识
律诗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常见的类型有五律和七律,通常以八句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
四、课堂加测
1、按课文填空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 。
,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2、根据理解默写
⑴《野望》中,描写秋意正浓的山野景色的诗句是:
, 。
⑵《野望》中引用典故,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 , 。
3、"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4、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举目四望,树林和山峦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整个画面萧瑟恬静。
抒发了作者孤独抑郁的心情和避世退隐的愿望。
古诗词默写
四、课堂加测
1、按课文填空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去空余黄鹤楼。
, 。
, 。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根据理解默写
⑴崔颢的《黄鹤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对岁月易逝之感慨。
⑵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描写了自己站在黄鹤楼上所见的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情景交融,抒发了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古诗词默写
3、诗歌中有两个"空"字,请结合诗意进行赏析。
第一个"空"有"只,只有"的意思,表达了好友已离去,只剩下空空的黄鹤楼和诗人自己,重在写景;第二个"空"有"空空的""空荡荡"之意,表达的是因友人的离去和自己漂泊在外,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和惆怅,重在抒情。
4、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所展现的景象。
明丽的阳光下,从黄鹤楼遥望对岸,汉阳的绿树掩映,看上去清晰在目;鹦鹉洲上芳草葱茏茂盛,生机盎然。
5、"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古诗词默写
四、课堂检测
1、按课文填空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 。
, 。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根据理解默写
⑴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莺燕的活动来传达春天来临的信息并表达自己喜悦之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描绘春花初绽,春草吐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钱塘湖春行》中表达诗人为早春胜景所吸引流连忘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浅草才能没马蹄
乱花渐欲迷人眼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古诗词默写
3、诗句"几处早莺争暖树"句中,"争"用得好,好在哪里?(2分)
"争"是"争向"的意思,准确地描绘出早莺争着飞向枝头向阳欢歌的景象,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气。(意对即可)
4、诗人抓住了哪些具有春色春意的景物来描写西湖早春景色?抒发了诗人基样的思想感情?(3分)
抓住了水面初平、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等景物,抒发了诗人对西湖早春美好风的喜爱之情。
5、请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示例: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西湖早春的妩媚和生机:"乱花"、"浅草"分别表现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渐欲"、"才能"表现了春天的发展变化,这些词语突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古诗词默写
四、课堂加测
1、按课文填空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 。
,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根据理解默写
⑴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语句是: , 。
⑵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以传神之笔勾画出一幅塞外雄浑景象的名句是: , 。
3、阅读诗歌,完成问题。
⑴王维, 代诗人字 ,人称" ",其山水诗成就很高,和 并称为"王孟"。本诗从体裁上看是 诗,从内容上看,文学史上称之" "诗。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唐
摩诘
诗佛
孟浩然
五律
边塞
古诗词默写
⑵诗的首联叙事,交代了 和 ,一个"单"字写出诗人 去慰问边关将士。
⑶颔联诗人以" "、" "自比,表达了 的感情。
4、由"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可联想到范仲淹的"
, "
5、颈联中的"直"、"圆"两字用得十分传神,请说说它们的好处。
6、尾联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出使目的
征蓬
到达地点
轻车简从
归雁
被排挤出朝廷的激愤抑郁和孤独思乡
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直"字,表现了大漠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
"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这两个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自然之景,而且巧妙融入了诗人的孤寂情绪。
"尾联用汉将窦宪大胜匈奴于燕然刻石记功以返的典故,歌颂戍边将士奋勇杀敌的精神,也显示出使臣对边关战事的关心。
古诗词默写
四、课堂加测
1、按课文填空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 。
,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2、根据理解默写
⑴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点明出发地、目的地的诗句是: , 。
⑵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化静为动,表现雄浑开阔的意境的诗句是: , 。
⑶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表达了奇特大胆的想象这一特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借故乡之水的深情厚谊,表达对故乡思念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
万里送行舟
仍怜故乡水
古诗词默写
3、颔联中"随"字用的好,谈谈好在何处。
4、颈联变换视角,描写长江的近景,谈谈这联诗所描绘的意境。
"月下飞天镜"是月夜俯视所见。明月本在天上,倒映在流速缓慢的长江水中,好像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
"云生结海楼"是白昼眺望所见。云多,则天空高远,反衬原野低平、江岸辽阔、两岸平旷的景色,在自然美景中融进了诗人见到平原时欣喜的感受。
"随"字将群山与原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的表现出来,写活了,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古诗词默写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征蓬出汉塞
云生结海楼
谁家新燕啄春泥
长烟落日孤城闭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四、阅读短文,回答问题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2009年广西柳州)
《三峡》《与朱元思书》)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略无阙处 (2)虽乘奔御风
(3)负势竞上 (4)望峰息心
2、写列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D.经纶世务者
3、下列各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绝:沿泝阻绝 夜久语声绝
B、其间:飞漱其间 其间千二百里
C、自:自非亭午夜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
D、三: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通"缺",缺口
即使
凭借
平息
A
断绝
代"怪柏"
断绝
代白帝至江陵
如果
在
确数
虚数
A
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译文: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译文:
5、比较两篇短文的异同。(3分)
(1)两文都写了山和水,突出了山的连绵、高峻和水的 、 等共同特征。
(2)两文都写了猿鸣,但写作目的不同,《三峡》通过猿鸣烘托环境的 ,《与朱元思书》则通过猿鸣表现了环境的生机勃勃。
到了夏天,江水暴涨,一直漫上山陵,上下行的船只,
都被阻断。
那些极力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自己
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经营世俗事务的人看到这些幽深的
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湍急、清澈
凄凉或悲哀或凄清
古诗词默写
一、野望▪王绩
一、词语积累
东皋(ɡāo) 徙倚(xǐ yǐ) 驱犊(dú)
东皋:地名,诗人隐居的地方。皋,水边地。
薄暮:傍晚,太阳快落山的时候。薄,接近。
徙倚:徘徊。
犊:小牛。这里指牛群。
禽:泛指猎获的鸟兽。
相顾:相视;互看。
采薇:薇:是一种植物。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后遂以"采薇"比喻隐居不仕。
古诗词默写
二、整体感知
1.读准节奏。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2.读通诗意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诸多猎物回归家园。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古诗词默写
三、深层探究
1.诗句赏析。
(1)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皋"是水边地。东皋,指作者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2)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这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古诗词默写
(3)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王绩还不能像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2.小结
此诗描写了隐居之地的清幽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着几分彷徨,孤独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也是现存唐诗中最早的一首格律完整的五言律诗。首联借"徙倚"的动作和"欲何依"的心理描写来抒情;颔联写树写山,一派安详宁静;颈联中用几个动词"驱""返""带""归"进行动态式的描写,以动衬静;尾联借典抒情,情景交融。全诗言辞自然流畅,风格朴素清新,摆脱了初唐轻靡华艳的诗风,在当时的诗坛上别具一格。
古诗词默写
二、黄鹤楼▪崔颢
一、词语积累
崔颢(hào) 千载(zǎi) 萋萋(qī)
悠悠:飘飘荡荡的样子。
晴川:晴日里的原野。川,平川、原野。
历历:分明的样子。
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
乡关:故乡。
二、整体感知
1.读准节奏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去/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古诗词默写
2.读通诗意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黄鹤飞去后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荡荡。天气晴好,江北汉阳的树木清晰分明,鹦鹉洲的春草繁茂浓绿。时至黄昏,何处是我的家乡?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
三、深层探究
1.诗歌赏析
(1)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驾鹤杳无踪迹,鹤去楼空,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中布上了一层怅然若失的底色,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了潜在的铺垫。
古诗词默写
(2)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江天相接的自然画面因白云的衬托愈显宏丽阔大,受此景象的感染,诗人的心境渐渐开朗,胸中的情思也随之插上了纵横驰骋的翅膀。本句具有一种普遍包举的意味,抒发了诗人岁月难再、世事茫然的幻感,也为下文写乡关难归的无限愁思铺垫,因而成为深值关注和反复品味的名句。
(3)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笔锋一转,由写传说中的仙人,黄鹤及黄鹤楼,转而写诗人眼前登黄鹤楼所见,由写虚幻的传说转为实写眼前的所见景物,晴空里,隔水相望的汉阳城中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长势茂盛的芳草,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的画面,为引发诗人的乡愁设置了铺垫。
古诗词默写
(4)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太阳落山,黑夜来临,鸟要归巢,船要归航;江上的雾蔼一片迷蒙,眼底也生出浓浓的迷雾,那是一种隐隐的泪花和心系天下苍生的广义乡愁,问乡乡不语,思乡不见乡。诗作以一"愁"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和开篇的暗喻相照应,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做到了言外传情,情内展画,画外余音。
2.总结
此诗前四句抒写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后四句描绘登楼所见,烘托思乡之情,视野开阔,抒情真挚,为咏黄鹤楼的绝唱。本诗描写在黄鹤楼上远眺所见壮丽景色,借神话传说黄鹤一去不返空留悠悠白云,表现人生有限宇宙无穷的思想,抒写了作者怀家思乡的深情。全诗气象雄浑,意蕴深厚。
古诗词默写
三、使至塞上▪王维
一、词语积累
征蓬(pénɡ) 候骑(jì) 燕然(yān)
单车:一辆车,表明这次出使时随从不多。
属国:典属国简称。唐代人有时以"属国"代指使臣。这里"属国"指往吐蕃的使者,王维奉使问边,所以自称属国。
征蓬:飘飞的蓬草。古诗中常用来比喻远行之人。
烟:烽烟,报警时点的烟火。
长河:黄河。
居延:地名。此处泛指辽远的边塞地区。
萧关: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东南。
候骑:负责侦查、通信的骑兵。
都护:当时边疆重镇都护府的长官、首将。
燕然:山名,今蒙古三音诺颜汗中部的杭爱山,代指边防前线。
古诗词默写
二、整体感知
1.读准节奏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读通诗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我轻车简从去边塞慰问察看,以典属国的身份长途跋涉路过居延。有如蓬草随风万里飘出汉家的要塞,又似回归的大雁飞入北国的蓝天。浩瀚的沙漠上一股狼烟升起,又高又直;滔滔的黄河边远望一轮落日,大而浑圆。在萧关巧遇巡逻侦察的骑兵,告知我都护在遥远的燕然山前线。
古诗词默写
三、深层探究
1.诗歌赏析
(1)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首联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说明边塞的遥远辽阔。"欲问边",是出使的目的。"单车",是说随从少,仪节规格不高。诗于记事写景之中微露失意情绪。这种情绪便是从"单车"二字引发出来的。而后一句说过"居延"这特殊的地域、则成为诗中描绘的风光景物的根据。
(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颔联两句包含多重意蕴。诗在表现手法上采用的是两两对照的写法。"征蓬"喻诗人,是正比,而"归雁"喻诗人则是反衬。在一派春光中,雁北归旧巢育雏,是得其所;诗人迎着漠漠风沙像蓬草一样飘向塞外,景况迥然不同。
古诗词默写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颈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4)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
2.小结
此诗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古诗词默写
四、渡荆门送别▪李白
一、词语积累
渡(dù) 荆门(jīnɡ) 仍怜(lián)
平野:平原。
大荒:辽远无际的荒原。
结:凝聚。
海楼: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多变形成的美丽景象。
怜:喜爱。
二、整体感知
1.读准节奏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古诗词默写
2.读通诗意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远道而来渡过荆门之外,来到楚地游览。山随着低平原野的出现而逐渐消失,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下来的一面明镜,云彩升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我还是喜爱故乡的水,流过万里送我乘舟远行。
三、深层探究
1.诗歌赏析
(1)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指的就是这一壮游。这时候的青年诗人,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两岸高耸云霄的峻岭,一路看来,眼前景色逐渐变化,船过荆门一带,已是平原旷野,视域顿然开阔,别是一番景色。
古诗词默写
(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颔联这两句不仅由于写进"平野""大荒"这些辽阔原野的意象而气势开阔,而且还由于动态的描写而十分生动。"随、尽"的动态感觉,完全是得自舟行的实际体验。在陡峭奇险、山峦叠嶂的三峡地带穿行多日后,突见壮阔之景,豁然开朗的心情可想而知。它用高度凝练的语言,极其概括地写出了诗人整个行程的地理变化。
(3)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这一联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
(4)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从对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的思乡深情。诗以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结尾,言有尽而情无穷。诗题中的"送别"应是告别故乡而不是送别朋友,诗中并无送别朋友的离情别绪。
2.小结
这首诗首尾浑然一体,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得逼真如画,有如一幅长江出峡渡荆门的长轴山水图,成为脍炙人口的佳句。如果说优秀的山水画"咫尺应须论万里",那么,这首形象壮美的五律也可以说能以小见大,以一当十,容量丰富,包涵长江中游数万里山势与水流的景色,具有高度集中的艺术概括力。
古诗词默写
五、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一、词语积累
贾亭西(jiǎ) 啄春泥(zhuó) 没马蹄(mò) 白沙堤(dī)
水面初平: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与湖岸齐平。
暖树:向阳的树。
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
没:隐没。 足:满足。
二、整体感知
1.读准节奏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古诗词默写
2.读通诗意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春水初涨,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的波澜连成一片,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住马蹄。我最喜爱这西湖东岸的美景,总观赏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三、深层探究
1.诗歌赏析
(1)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楼观参差"的景象,两个地名连用,又给读者以动感。后一句正面写湖光水色: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
古诗词默写
(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颔联写仰视所见禽鸟,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黄莺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写出了初春的生机。"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谁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并使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
(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字来形容。而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是没过马蹄那么长,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这一联中的"渐欲"和"才能"又是诗人观察、欣赏的感受和判断,这就使客观的自然景物化为带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读者受到感染。
(4)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尾联略写诗人最爱的湖东沙堤。白堤中贯钱塘湖,在湖东一带,可以总览全湖之胜。只见绿杨阴里,平坦而修长的白沙堤静卧碧波之中,堤上骑马游春的人来往如织,尽情享受春日美景。诗人置身其间,饱览湖光山色之美,心旷神怡。以"行不足"说明自然景物美不胜收,诗人也余兴未阑,集中饱满的感受给读者无尽的回味。
2.小结
此诗通过对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西湖风景的喜爱,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全诗结构严谨,衔接自然,对仗精工,语言清新,堪称吟咏西湖的名篇佳作。
感谢聆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