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要读书? 举个例子,当看到天边飞鸟,你会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不是:“哇,好多鸟。”

当你失恋时你低吟浅唱道:“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而不是千万遍地悲喊:“蓝瘦,香菇!”

最近笔者看到朋友圈里,很多人在转这个视频,董仲蠡的一段演讲——《教育的意义》。

视频来源:北京卫视

董仲蠡的声音,振聋发聩:

“曾经我们说读书无用,才学与财富不成正比,造就了浮躁的状态,然而什么都可以浮躁,唯独教育不可以!”

是啊,正如他在演讲中所说的,生活压力、竞争压力如双重大山一般压在我们身上,以至于无暇去思考自我。

我们是谁?我们想要做什么?

曾经有段时间,北京某煎饼大妈爆红网络。因为跟顾客发生争执,大妈硬气放言,“我月入三万,怎么会少你一个鸡蛋?”

吵架不是重点。重点是,原来卖煎饼都月入三万了???

写给年轻一代自己的演讲(愿天下所有人都能听到这篇演讲)(1)

中新社记者 廖攀 摄

很多人又开始把老掉牙的“读书无用论”翻出来:啧啧啧,读了这么多年书,赚钱还不如煎饼大妈。上了这么多年学,还不如去摆摊。

别被毒鸡汤洗脑。笔者告诉你,清晨,当你还在与周公下棋的时候,大妈早早地就已经迎着朝阳出摊了;

中午,当你坐在写字楼里,抱怨暖气的时候,大妈还站在冷风中摊着煎饼;傍晚,当你挤着人潮下班回家的时候,大妈还是站在那里摊着煎饼。

打个比方:

一个小孩子如果不上学,他7岁就可以放羊,长大了能放一大群羊,但他除了放羊,基本上干不了别的。

如果小学毕业,在农村他可以用一些新技术种地,在城市可以到建筑工地打工,做保安,也可以当个小商小贩,小学的知识够用了;

如果初中毕业,他就可以学习一些机械的操作了;

如果高中毕业,他就可以学习很多机械的修理了;

如果大学毕业,他就可以设计高楼大厦、铁路桥梁了;

如果他硕士博士毕业,他就可能发明创造出一些我们原来没有的东西。

通往幸福的道路有很多种,最简单的一种就是让自己变得更好,而读书是最快捷的方式。

它能让人心生聪慧,宽厚质朴、精神丰盈又铿锵有力,这样才能去爱自已及别人。

那些不爱读书的人往往会输在急功近利上。

要知道,读书的好处绝不是一朝一夕能体现出来,读书对一个人潜移默化的影响可能会长达几年甚至几十年。

写给年轻一代自己的演讲(愿天下所有人都能听到这篇演讲)(2)

薛兵 摄 来源:视觉中国

如今,太多孩子,为了分数,无比仓惶地学习;太多老师,为了声誉,分外紧张地去教学。

面对书本,首先只会问:“这有什么用?”“这能让考试多加点分吗?”一旦无用,就被当成杂书弃置一旁,对于知识文化本身,却不做任何思考探究。

写给年轻一代自己的演讲(愿天下所有人都能听到这篇演讲)(3)

中新社记者 张娅子 摄

我们中国被称为文明古国,文化和学问经由数百年、数千年积累而来,凝聚了无数先贤学者的智慧。

那些看似无用的诗词曲赋、历史人文,其实会潜藏到你的气质里、谈吐上。

董仲蠡演讲最后说的那段话格外让人动容:

下一次我在讲课的时候,我还会在课程的规定时间之内交给同学们答题的方法和技巧。

但是我会多讲5分钟,我多讲5分钟的林语堂,多讲5分钟许渊冲。

请别再问我:这有啥用?这5分钟,我不教你考试,请允许我,做一次教育!

读书,是为了让你成为一个有温度懂情趣会思考的人,是为了让你在跌宕起伏的生活中,拥有处变不惊的内心。

读书,是为了将来能和你的爱人,不止讨论柴米油盐酱醋茶,还可以谈论琴棋书画诗酒花。

再精致的花瓶都有碎掉的一天,再美好的容颜都有老去的一天,唯有你读过的书、写过的字,都会逐渐积累在你的身体里,变成你的财富。

就算最终你跌入繁琐,洗尽铅华,面对同样的工作,你会有不一样的心境。

面对同样的家庭琐事,你会有不一样的情调;培养同样的后代,你会有不一样的素养。

这,就是世界对爱读书的人最大的奖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