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1月9日凌晨,已经抑郁的张纯如开车驾驶在一条未知的路上。忽然,她停下了车,举枪对准了自己,结束了年仅36岁的生命。

日本人南京大屠杀实录(26岁编写南京大屠杀)(1)

此时的她风华正茂,写书震惊了整个西方社会,使世界重新认识了一段不被承认的历史。但不幸的是,当她再次被看到时,目击人看到她时,已经是一具遗体了。张纯如的妈妈在她家里只发现了一封遗书。

1997出版的《南京大屠杀》被大众说成导致她自杀的理由。真实是这样的吗?为何她会在7年后才选择自杀?他的家人是否早已有所警觉?

接下来我们将还原张纯如这位斗士的故事经历。

家庭美满,自小正义

“在我的一生中,那些与正义被侵犯有关的主体总能引起我的共鸣,出于某种原因,每当看到不正义的事,或者其他人的自由遭到侵犯,我就会恼怒不已。”这是在张纯如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的话,她的正义感自小就很突出,这与家庭有分不开的关系。

1968年,张纯如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的家庭。父母两人都是哈佛的华裔博士,父亲是一位有名的物理学家,母亲是生物研究的科学家。这样的家庭,使张纯如从小就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她酷爱看书,喜欢一切有勇气和关怀的人物。

日本人南京大屠杀实录(26岁编写南京大屠杀)(2)

最重要的是,父母从未忘根,从小就告诉她,她是一名中国人。母亲有时候还和她讲,她祖父在抗日时候的腥风血雨。这样,也许在她幼小的心灵上,一直有着属于中国的文化符号。也许有一日,这种血脉的力量会让她觉醒。

17岁,她被伊利诺伊大学的数学和计算机专业同时录取,但学了几年,她发觉自己真正喜欢的还是文学。热爱生活,就必须有足够的勇气去应对。她毅然换了专业,拿到了硕士学位。

日本人南京大屠杀实录(26岁编写南京大屠杀)(3)

文学的路必须刚强,但也充满了敏感。当张纯如东方血脉觉醒时,她又一次勇敢地挑战了自我。

撰写《南京大屠杀》

1994年,张纯如在美国看到了有关《南京大屠杀》的资料。她心里抽痛不已,当史实跳出来站在她眼前的时候,她看到自己是那么无力。心里的正义感开始支撑着她,决心做点什么。

她开始翻阅资料,想进行进一步的了解。但美国的图书相关资料甚少,甚至没有一本专门介绍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这让她很诧异。法西斯的暴行在西方人尽皆知,抵制纳粹的图文甚至手势的相关法律都很完善,有不少电影是讲二战中法西斯的破坏行径的。张纯如不甘这样的历史行径不被人得知,让她决心自己写一本这样的书。

日本人南京大屠杀实录(26岁编写南京大屠杀)(4)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她很快自己飞到了南京,一边查阅相关文献,一边亲自调查那些幸存的老人。

“轮奸孕妇、把胎儿用刺刀剖出来、活埋、火烧......”张纯如听着这一切,无比的愤怒化为凌厉的笔风宣泄了出去。她攥紧了拳头,即使夜晚血腥腥的场面出现在梦中她都不肯停歇,

终于,经过了三年,南京大屠杀的60周年之时,张纯如的《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发表。

日本人南京大屠杀实录(26岁编写南京大屠杀)(5)

书刚一发表,立刻畅销到全球。它将一段血淋淋的历史展现在大家面前,将在西方基本不为所知的历史经历展现了出来。

只有这样,才是对历史的尊重。

可在日本,却还是不承认的。

写后逐渐抑郁,自杀身亡

“我记得有时候面对那些文字,都会产生生理反应。很多次,我开始痉挛性地抖动,停不下来,好一阵子都停不下来。后来我注意到我开始脱发,在梳头的时候都会有大片的头发脱落。”张纯如这么写道。

很多人看都不敢看的读物,可作者张纯如却是直面了这种冲击。不仅如此,日本的一些右翼包括美国的一些学者开始攻击这本书的真实性,用极其微小的细节去攻击。张纯如甚至收到了很多的死亡威胁,这些恐惧,就像一把刺刀好像随时要刺进真实的生活里。

不久,心里本就压抑的她又要去采访被菲律宾虐待的美国大兵,长期的精神压力,加上儿子自闭对她的影响,她抑郁了,给她的药物也有很大的副作用。

日本人南京大屠杀实录(26岁编写南京大屠杀)(6)

2004年11月9日,她不忍看到黑暗和现实,正义和善良此时变成了绞肉机把她撕碎,她把光明变成了枪支,对脑中的黑暗与现实做了最后的决战,走向了天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