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利民

三国历史风云激荡,英雄辈出,吸引着大批的三国迷对其研究探讨。三国的称谓也颇有意思,一般称其为魏、蜀、吴三国,魏也被称曹魏,吴也被称东吴或孙吴,而蜀的称谓就比较复杂,有汉、季汉、蜀、蜀汉、西蜀、刘蜀等,如今究竟该如何称谓刘备建立的政权呢?

蜀魏吴三国时期(读三国志札记三十二)(1)

公元221年,刘备于成都称帝,国号为“汉”,年号为“建武”,取意承继汉家正统。但“汉”这一称谓,仅仅是其自称,魏、吴两国并不如此称之,后世王朝和历史学家也鲜有认可。最早认可刘备政权为汉的是十六国中由匈奴贵族刘渊建立的汉赵政权,还追谥刘禅为汉孝怀皇帝,汉赵之所以如此,也是为了和历史上的汉朝搭上边,证明自己的正统地位。后来的东晋也不承认魏代汉,认为汉献帝以后就的继承者是刘备汉政权,而且认为刘备建立的汉政权是西汉、东汉的延续,称为季汉。季汉说法后世也有认可,如明朝谢陛撰述《季汉书》,清朝王复礼作有《季汉五志》,都尊刘备的汉(季汉)为正统,直接上承刘邦的西汉(前汉)与刘秀的东汉(后汉);又南宋萧常、元朝郝经的《续后汉书》,同样是以刘备、刘禅为正统,立为帝纪、本纪。

中国古代王朝的更迭讲究合法性和正统性,220年,汉献帝宣布退位并将皇位“禅让”给曹丕,史称曹丕篡汉。但不论采用了什么手段,曹丕是接受了汉献帝的禅位而当上了皇帝,虽然国号由汉改为魏,但曹丕继承了汉朝正统,是合法的王朝延续。按照大一统思想,天下只能是一统天下,只能有一个正统,其余的都不是正统。既然曹魏通过禅让继承了汉朝家业,刘备称“汉”就缺乏合理合法性。并且后来作为正统王朝更迭的晋,继承的是魏,而非汉,所以刘备政权从历史发展观及唯物史观的角度称其为汉或季汉都是不恰当的。

陈寿的《三国志》有《魏书》《蜀书》《吴书》三部分,将刘备政权称之为蜀,给魏国皇帝写纪,而给刘备、孙权作传,也说明陈寿只认可曹魏为正统。三国时期刘备建立“汉”政权,除了自己这样称呼,曹魏和孙吴都称之为蜀国、西蜀。之后司马炎建立西晋,继承了曹魏的正统,就以曹魏的称呼为正式称呼,因此也坚决称“汉”为“蜀”。南北朝时期北方的拓跋魏在魏孝文帝时大举汉化,其正统观必然接续此前的西晋,到了隋朝统一天下时,称“汉”为“蜀”或者“蜀汉”,北宋、五代、元、明、清,蜀汉也就成为非常普遍的称呼了。

蜀魏吴三国时期(读三国志札记三十二)(2)

综合各种称谓,“汉”是自称,“蜀”是他称,这两种称谓都有失偏颇。称其为“季汉”,把刘备偏安西南的政权与西汉、东汉并列,过分抬高了仅仅四十多年刘备政权的历史地位,不符合历史事实。只有“蜀汉”这一称谓相对客观中庸,“蜀汉”的“蜀”并不像是“西汉”、“东汉”的“西”和“东”那样表示方位,而是对刘备汉国两种不同称谓的妥协,前面的“蜀”来自曹魏称呼,后面的“汉”来自“刘备汉”称呼。即反映了刘备建立政权的国号,也反映了当时和后世对其约定成俗的称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