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刀赴会是孙刘两家关于荆州三郡归属问题的会谈,原出自《三国志·鲁肃传》:“肃邀羽相见,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请将军单刀赴会。”在小说《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将其作为关羽的“专有名词”,大肆渲染其孤身涉险、大义凛然的形象。历史上单刀赴会的真相是什么,背后又有哪些较量?

和刘备同乡打到西蜀的是谁(解决荆州三郡归属问题的会谈)(1)

一、借荆州

赤壁之战后,曹孙刘三家瓜分荆州,曹操居其北,孙刘居其南。起初南郡、江夏为刘备和孙权共同占领,刘备在孙权的默许下又取得了荆南四郡:长沙、零陵、桂阳和武陵。与刘亲善的鲁肃继任大都督后,刘备提出以部分江夏郡换取整个南郡的治理权,在鲁肃的劝说下,孙权把南郡借给刘备,并确认他占领的荆南四郡。

赤壁之战失败后,曹操重整旗鼓,准备从合肥和南郡两个方向再次用兵。如此,孙权将面临双线作战的被动局面。此时,将南郡委托给刘备,相当于把刘备推向前线,能够分担合肥对峙的压力。况且,荆南地区四面受围,难有大的发展空间,风险总体可控。在这种情况下,孙权决定扶植刘备对抗曹操,其实后来刘璋也是这么想的。

孙权没想到的是,刘备按照《隆中对》的规划,成功向西突破并夺取益州,右拳打开了天,化身为龙。这时,孙权突然感觉自己吃亏了,就派诸葛瑾前去索要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刘备托辞取得凉州后再归还。孙权便直接任命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官吏前去赴任,但都被关羽驱逐。孙权大怒,派吕蒙武力夺取三郡。在刘备也准备动手干预的时候,鲁肃发起了这次会谈。

和刘备同乡打到西蜀的是谁(解决荆州三郡归属问题的会谈)(2)

二、益阳会谈

会谈地点不是《三国演义》所说的陆口,而是在益阳。当时,鲁肃驻军资江南岸的陆贾山,关羽驻军资江北岸的白马山,两军隔江相望。《三国志·鲁肃传》记载:“肃住益阳,与羽相拒。肃邀羽相见,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请将军单刀赴会。”

益阳是孙刘两军交界处,陆口是东吴后方的大本营。鲁肃与关羽都在益阳前线,舍近求远从常识上说不通。当时孙权自镇陆口,既然是由鲁肃来谈,不可能选择陆口这样一个的地方。此外,作为督荆州事的关羽,职责所在也不允许他擅离职守,只身入虎口。

选择一个居中的会谈地点,说明双方就会谈达成一致抱有期待,也反映出益阳会谈仍是在孙刘联盟的框架下进行的,因此发生“鸿门宴”的概率较小。从动机上来讲,作为鲁肃一方,由于本身已经夺回三郡,只剩下由刘备一方来确认,因此杀了关羽对于使命的达成无济于事;而关羽杀鲁肃只会使局面恶化,既然坐下来谈,就是为了避免再次发生冲突,因此也没有摆“鸿门宴”的必要。

和刘备同乡打到西蜀的是谁(解决荆州三郡归属问题的会谈)(3)

三、会谈纪要

参加会谈的有,“督荆州事”的关羽,和接替周瑜领兵的东吴都督鲁肃。两人都是以都督身份,作为刘备和孙权的全权代表参加会谈的,这是三国时期都督行使对外交涉权的体现。

鲁肃表示,当初我们家主公把荆州借给你们,是看在你们远道而来,没有立足之地,现在你们已经取得益州,仍旧没有归还的意思,现在只要求归还三郡都不行,有你们这样的吗?

关羽表示,在共同抗曹的问题上,我们家主公也出过力,却没分得半点土地,现在我们依靠自己的实力取得了荆南四郡,你们又来索要,这是什么道理?

双方就三郡归属问题充分交换了意见。

和刘备同乡打到西蜀的是谁(解决荆州三郡归属问题的会谈)(4)

四、会谈结果

你原谅我也来了,不原谅我也来了,原谅不原谅我都带着诚意扑面而来的。作为会谈的双方,鲁肃是委屈的,关羽是被动的,但却是有诚意的。从关羽的言行来看,并没有破坏孙刘联盟的倾向,在身边人恶语插话的时候,他及时维护鲁肃的面子,给鲁肃台阶下,这是一位理性而清醒的关羽。

虽然会谈当时没有达成一致意见,但是适逢曹操攻打汉中,刘备担心腹背受敌,搞不好连益州都保不住,于是向孙权求和,孙刘双方达成湘水之盟,即以湘水为界划分荆州南部,江夏、长沙、桂阳属孙权,南郡、零陵、武陵属刘备。湘水之盟没有彻底解决荆州问题,给后来关羽的失荆州埋下伏笔。

单刀赴会是在孙刘关系紧张的局面下,孙权夺取三郡的事实下,两军剑拔弩张的对峙下,双方本着友好协商的原则,为防止事态进一步恶化而进行的一次交涉。参与会谈的双方代表关羽、鲁肃在保障己方利益的前提下,尽可能地维系了孙刘联盟延续,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和胆识,都是值得赞扬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