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

唐 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李白 蜀道难(蜀道难唐李白)(1)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李白 蜀道难(蜀道难唐李白)(2)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李白 蜀道难(蜀道难唐李白)(3)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李白 蜀道难(蜀道难唐李白)(4)

【格式】杂言古体诗

【名句】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基调】山水诗?送别诗?

【年龄】不详

【译文】

唉呀呀!多么高峻伟岸!蜀道难以攀越,简直难于上青天。传说中蚕丛和鱼凫建立了蜀国,开国的年代实在久远无法详谈。从那时至今约有四万八千年了吧,秦蜀被秦岭所阻从不沟通往返。西边太白山高峻无路只有飞鸟可通行,此山可以直通峨眉山巅。山崩地裂,埋葬了五位开山英雄壮士,这样以后高险的山路和栈道才相互勾连。蜀中上有挡住太阳神六龙车的山巅,下有激浪排空迂回曲折的大川。善于高飞的黄鹤尚且无法飞过,即使猢狲要想翻过也愁于攀援。青泥岭的泥路曲曲弯弯,百步九折萦绕着山峦。屏住呼吸仰头就可触摸参星和井星,紧张得透不过气来,用手抚胸惊恐不已徒长吁短叹。好朋友呵请问你西游何时回还?这蜀道的峭岩险道实在难以登攀!只见那悲鸟在古树上哀鸣啼叫;雄雌相随飞翔在茂密树丛之间。月夜又听到杜鹃凄凉悲啼,在空山中传响回荡,令人愁思绵绵无穷尽!蜀道难以攀越,简直难于上青天,使人听到这些怎么不脸色突变?山峰座座相连离天还不到一尺,枯松老枝倒挂倚贴在绝壁之间。漩涡飞转瀑布飞泻争相喧闹着,飞流撞击着巨石在山谷中滚动像万壑鸣雷一般。这样危险的地方,唉呀呀你这个远方而来的客人,为什么非要来这里不可呀?剑阁所在崇峻巍峨高入云端,只要一人把守千军万马难攻 占。驻守的官员倘若不是可信赖的人,难免要变为豺狼踞,据险作乱。每日每夜都要躲避猛虎和长蛇,它们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官城虽然说是个快乐的所在,如此险恶还不如早早地把家还。蜀道难以攀越呵简直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令人不免感慨与长叹!

【注释】

《蜀道难》:古乐府题,属《相和歌·瑟调曲》。噫(yī)吁(xū)嚱(xī):惊叹声,蜀方言,表示惊讶的声音。蚕丛、鱼凫(fú):传说中古蜀国两位国王的名字。何茫然:完全不知道的样子。何:多么。茫然:渺茫遥远的样子。尔来:从那时以来。四万八千岁:极言时间之漫长,夸张而大约言之。秦塞(sài):秦的关塞,指秦地。秦地四周有山川险阻,故称“四塞之地”。通人烟:人员往来。西当:西对,在西边的。当:对着,向着。太白:太白山,又名太乙山,在长安西(今陕西眉县、太白县一带)。鸟道:指连绵高山间的低缺处,只有鸟能飞过,人迹所不能至。横绝:横越。峨眉巅(diān):峨眉顶峰。苏教版语文课本为“峨眉颠”。摧:倒塌。天梯:非常陡峭的山路。石栈(zhàn):栈道。六龙回日:化用了典故------《淮南子》注云:“日乘车,驾以六龙。羲和御之。日至此面而薄于虞渊,羲和至此而回六螭。”,意思就是传说中的羲和驾驶着六龙之车(即太阳)到此处便迫近虞渊(传说中的日落处)。高标:指蜀山中可作一方之标识的最高峰。冲波:水流冲击腾起的波浪,这里指激流。逆折:水流回旋。回川:有漩涡的河流。黄鹤:黄鹄(hú),善飞的大鸟。尚:尚且。得:能。猿猱(náo):蜀山中最善攀援的猴类。攀援: 一作“攀缘”。青泥:青泥岭,在今甘肃徽县南,陕西略阳县北。盘盘:曲折回旋的样子。百步九折:百步之内拐九道弯。萦(yíng):盘绕。岩峦:山峰。扪(mén)参(shēn)历井:参(shēn)、井是二星宿名。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分别指配于地上的州国,叫做“分野”,以便通过观察天象来占卜地上所配州国的吉凶。参星为蜀之分野,井星为秦之分野。扪(mén):用手摸。历:经过。胁息:屏气不敢呼吸。膺(yīng):胸。坐:徒,空。

君:入蜀的友人。畏途:可怕的路途。巉(chán)岩:险恶陡峭的山壁。但见:只听见。号(háo)古木:在古树木中大声啼鸣。从:跟随。“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也有断句为“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子规:即杜鹃鸟,蜀地最多,鸣声悲哀,若云“不如归去”。凋朱颜:红颜带忧色,如花凋谢。凋,使动用法,使.....凋谢,这里指脸色由红润变成铁青。去:距离。盈:满。飞湍(tuān):飞奔而下的急流。喧豗(huī):喧闹声,这里指急流和瀑布发出的巨大响声。砯(pīng)崖:水撞石之声。砯,水冲击石壁发出的响声,这里作动词用,冲击的意思。转:使滚动。壑(hè):山谷。嗟(jiē):感叹声。尔:你。胡为:为什么。来:指入蜀。也如此:一作“也若此”。剑阁:又名剑门关,在四川剑阁县北,是大、小剑山之间的一条栈道,长约三十余里。峥嵘、崔嵬(cuī wéi):都是形容山势高大雄峻的样子。一夫:一人。当关:守关。莫开:不能打开。所守:指把守关口的人。或匪(fěi)亲:倘若不是可信赖的人。匪,同“非”。朝:早上。吮(shǔn)血(xuè):吸血。吮:吸。锦城:成都古代以产锦闻名,朝廷曾经设官于此,专收锦织品,故称锦城或锦官城。今四川成都市。咨(zī)嗟(jiē):叹息。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写作年代和写作背景无从考证。

对《蜀道难》的创作背景,从唐代开始人们就多有猜测,主要有四种说法:(1)此诗系李白为房琯、杜甫二人担忧,希望他们早日离开四川,免遭剑南节度使严武的毒手;(2)此诗是为躲避安史之乱逃亡至蜀的唐玄宗李隆基而作,劝喻他归返长安,以免受四川地方军阀挟制;(3)此诗旨在讽刺当时蜀地长官章仇兼琼想凭险割据,不听朝廷节制;(4)此诗纯粹歌咏山水风光,并无寓意。

这首诗最早见录于唐人殷璠所编的《河岳英灵集》,该书编成于唐玄宗天宝十二载(753年),由此可知李白这首诗的写作年代最迟也应该在《河岳英灵集》编成之前。而那时,安史之乱尚未发生,唐玄宗安居长安,房(琯)、杜甫也都还未入川,所以,甲、乙两说显然错误。至于讽刺章仇兼琼的说法,从一些史书的有关记载来看,也缺乏依据。章仇兼琼镇蜀时一直理想去长安做官。相对而言,还是最后一种说法比较客观,接近于作品实际。

现在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有人推测这可能是一首赠友诗。有学者认为这首诗可能是天宝元年至三年(742至744年,李白42-44岁),李白在长安时为送友人王炎入蜀而写的,目的是规劝王炎不要羁留蜀地,早日回归长安,避免遭到嫉妒小人不测之手;也有学者认为此诗是开元年间李白初入长安无成而归时,送友人寄意之作。

【赏析】

  这首诗是袭用乐府旧题,意在送友人入蜀。诗人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再现了蜀道峥嵘,突兀,强悍、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借以歌咏蜀地山川的壮秀,显示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至于本诗是否有更深的寓意,历代有各种不同看法。前人有种种寓意之说,断定是专为某人某事而作的。明人胡震亨、顾炎武认为,李白“自为蜀咏”,“别无寓意”。今人有谓此诗表面写蜀道艰险,实则写仕途坎坷,反映了诗人在长期漫游中屡逢踬碍的生活经历和怀才不遇的愤懑,迄无定论。但从诗中,“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看,却是在写蜀地山川峻美的同时,告诫当局,蜀地险要,应好好用人防守。

  诗采用律体与散文间杂,文句参差,笔意纵横,豪放洒脱。全诗感情强烈,一唱三叹,回环反复,读来令人心潮激荡。

第一段:从“噫吁嚱”到“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叙述了蜀道的起源。开篇就极言蜀道之难,“噫吁嚱”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基调。说蜀道的难行比上天还难,这是因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被高山峻岭阻挡,由秦入蜀,太白峰(太白峰在秦都咸阳西南,是关中一带的最高峰)首当其冲,只有高飞的鸟儿能从低缺处飞过。诗人使用可夸张的笔法,搭配五丁开山的神话,描绘了历史上不可逾越的险阻。

五丁开山的神话:据说当年秦惠王时,蜀王部下有五个大力士,称为“五丁力士”。他们力大无穷。于是秦惠王送给蜀王五个美女,蜀王就命五丁力士移山开路,迎娶美女。在回行路上,见一条大蛇蹿入山洞,五丁力士上前拉住蛇尾,用力往外拖,忽然地动山摇,山岭崩塌,压死了五丁力士。秦国的五个美女都奔上山去,化为石人。这个神话,反映着古代有许多劳动人民,凿山开路,牺牲了不少人,终于打开了秦蜀通道。

第二段:从“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至“以手抚膺坐长叹”,描写天梯石栈的蜀道。怎样才能突出蜀山之高险?诗人把夸张和神话融为一体山高,又借黄鹤与猿猱来反衬山高山险:黄鹤都飞不过,猿猴也怕攀缘之苦。

六龙回日的神话:据说太阳之神羲和驾着六条龙每天早晨从扶桑西驰,直到若木。“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就是说上面有连太阳都过不去的高峰。

第三段:从“问君西游何时还”到“使人听此凋朱颜”, 诗人笔锋陡转,借“问君”引出旅愁,透露了赠行的主题。诗人借景抒情,用“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感情色彩浓厚的自然景观,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子规鸟的神话:据说古代有一个蜀王,名叫杜宇,号为望帝。他因亡国而死,死后化为子规鸟,每天夜里在山中悲鸣,好像哭泣一样。

第四段:从“连峰去天不盈尺”至全篇结束,主要从山川之险来揭示蜀道之难,着力渲染惊险的气氛。如果说“连峰去天不盈尺”是夸饰山峰之高,“枯松倒挂倚绝壁”则是衬托绝壁之险。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讲到蜀地的军事形势,易于固守,难于攻入。像这样的地方,如果没有亲信可靠的人去镇守,就非常危险了。这几句诗完全用晋代张载的《剑阁铭》中四句:“一人荷戟,万夫趑趄,形胜之地,匪亲弗居。”李白描写蜀道之难行,联系到蜀地形势所具有的政治意义,事实上已越出了乐府旧题“蜀道难”的范围。巴蜀物产富饶,对三秦的经济供应,甚为重要。所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诗第一句就说蜀地“城阙辅三秦”,也是指出了这一点。李白作乐府诗,虽然都用旧题,却常常注入有现实意义的新意。这一段诗反映了初唐以来,蜀地因所守非亲,屡次引起吐蕃、南蛮的入侵,导致生灵涂炭的战争,使三秦震动。

对于“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有人说“李白是顺便提到,作为描写蜀道难的一部分,但却使后世读者误认为全诗的主题所在。有人以为此诗讽刺章仇兼琼,有人以为讽刺严武,有人以为讽刺一般恃险割据的官吏,都是为这一段诗所迷惑,而得出这些结论。”并且有人评论说“这几句诗,破坏了全诗的统一性,写在赠友人入蜀的诗中,实在使人有主题两歧之感。然诗作本是诗人感情之流露:蜀中势力盘根错节,险要的地势更成为滋生割据野心的土壤,李白害怕友人误入是非之地,命丧宵小之手,故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之语。” 对于以上这一观点,也许只能留给后人自己评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