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年的高考题中,有这样一道阅读题《线条之美》,这篇文章讲述的是作者梁衡对艺术线条的热爱。在文章的最后一段里,描述了他回忆建筑大师林徽因的一次经历。建国之初,国家请林徽因先生督促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任务,当她的学生向她递出华丽的浮雕方案时,重病之下的她卧在病榻上训斥自己的学生,称“这怎么行?这是康乾先条,你给我到汉唐去找,到霍去病墓上去找。”
梁衡起初并不懂林徽因的用意,直到后来他亲自去霍去病墓观看里面的石雕,这才懂得林先生话中深意。康乾线条雍容华丽,而汉代线条沧桑古朴,以雍容华丽的线条来雕刻纪念碑,实在不合适,违背了雕刻初衷。
那么,康乾雕塑与汉代雕塑究竟有什么区别呢?我们可以以霍去病和乾隆墓中的石雕来做对比。霍去病是汉武帝时期抗击匈奴的大将,劳苦功高,英年早逝。汉武帝为了纪念他,将他随葬在自己的死后的陵墓茂陵,并附有一系列石雕,以记录他为西汉做出的不菲贡献。
霍去病墓石雕是汉代石雕的代表,其中分别有马、虎、鱼等动物雕塑和主题作马踏匈奴,剩下的还有一些未雕刻的自然石块。石像群制作较为粗犷,这也是西汉时期石雕作品的共同特点。它主要以自然来烘托作品中的情感,因此不包含有太多的花纹和图案,主要以其形态、整体走势来表达。
其中,马踏匈奴作为最突出情感的石雕,含有深层意味。马被雕刻的雄壮高猛,而它左蹄之下的匈奴则胆小畏惧,两者相对比,凸显出西汉的强大和匈奴的弱小。这件雕塑品并未附着过多的装饰,只刻画了马匹有力的肌肉以及匈奴害怕的表情、畏缩的动作。但是就是这样一例简单的石雕,却能在顷刻间让观赏者领悟到它所表达的主题:二十四岁的年轻小将霍去病,两次大败匈奴,将匈奴人击退于河西走廊之外,保护西汉的沃土不受侵犯。
除此之外,还有剩下的以动物为主的石雕,如冷骏的马匹,趴伏在地却又异常凶猛的老虎,以及精神抖擞、一跃而起的骏马,这些旁落在马踏匈奴的周围,使得此主题更加熠熠生辉。这些石雕被赋予的情感与人民英雄纪念碑中所要表达的情感是非常相似的,因为霍去病抗击匈奴,心中所蕴含的是对国家赤诚的忠心和对百姓给予的幸福期待。因此,当林徽因教导自己的学生去霍去病墓寻找答案的时候,我们能看出林徽因对祖国人民的殷切期待,对逝去英雄的怀念和敬仰之情。
而反观以乾隆墓为代表的康乾线条,则属于文不对题。由于乾隆一生信奉佛教,所以他的墓穴中含有大量的以佛教为主题的石雕,这些石雕线条精巧、模样栩栩如生,映衬出康乾盛世时强盛的国力及佛教中蕴藏的众生平等之意。雕塑包括各种各样的佛像、菩萨、天王以及藏文。除了乾隆墓以外,清朝皇家墓穴中基本都是仿照乾隆样式打造。由于在乾隆的倡导下,全国都十分流行信仰佛教,因此那一时期的石雕风格非常契合佛教。
虽然这些经过精心打造的石雕也弥足珍贵,对考古界来说意义重大,但是它们的线条造型反映的是当时社会的人文风格,即佛教。如果用象征着佛教精神的石雕线条来刻画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显然是不合适的。华丽而精巧的造型,不能使人居安思危,只能让人逐渐忘记沉痛、昏暗的历史。只有汉代这样古朴、严肃而自然的雕塑风格,才更能够体现肃穆而庄严的纪念碑印象。
现在,当人们站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时,一定会被这八幅浮雕所震撼。它们简约的线条,承载的却是中华儿女英勇抗敌、渴望崛起的决心。英雄们抗击敌军的身影,似乎与几千年前那个稚嫩而坚毅的将军背影重叠,他们都是保卫祖国的英雄,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