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崇尚读书,自古就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之说,意思是世间的任何事情与读书相比都是下等的,只有读书学习知识是最高贵的。

在古代,由于封建社会的特殊性,除了高居庙堂少有体现人生价值的行业,几乎各阶层的人们都执着于仕途,以仕途得意作为人生成功的象征。

虽然人人都向往仕途,但真正能走上仕途之路的人却是凤毛麟角,在古代,文盲保守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真正能读得起书的人家里面都比较富裕,穷人能够读书的可能性是非常低的。

现在的博士相当于古时的进士吗(现代最高学位博士在古代最多算个举人)(1)

你知道古代的科举制度有多难吗?根本不是现代人能体会到的。古代的科举制度分为六级:

一:童生,普通的读书人首先要到县里面去考取童生(县试),考上了才有资格继续考试,就第一关童生而言,五六十岁考不上的人大有人在,整个大清朝,200多年历史,拥有数亿人口的朝代,童生总数不足区区300万人。

二:秀才,童生考上了之后为秀才,考试秀才的难度是很大的,整个大清朝秀才仅仅为46万人。秀才这个阶层与普通百姓有了本质区别,是封建官场的候补队员,有一定的特权,可以见官不跪,受审不用受刑,不用服徭役等等。秀才已经算得上当地响当当的一号人物。

三:举人,三年一度的乡试,合格者称为举人。 考上举人后,朝廷会派人当众通知,这是县里的大事件。通常一个县里能否考上一个举人,是作为当地官员的政绩考量的。整个大清朝仅仅产生了15万举人,平均一年不到600个,每三个县才能出一个。当上举人就已经正式踏上了仕途,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县太爷。大家还记得课本里的范进中举吗?中举后激动得疯掉了,大家可以理解了吧。个人觉得现代的最高学位博士在古代也就算个举人,如果按难度的话,也许还不如。大家觉得呢?

现在的博士相当于古时的进士吗(现代最高学位博士在古代最多算个举人)(2)

四:贡士,于省级乡试次年举行的全国考试。上年各省乡试录取的举人参加考试,录取者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会元,不授官出仕,取得参加殿试资格。

五:进士,每三年一次会试,大概产生300名进士,进士和举人虽然只相差一级,但却是天壤之别,举人不过是八九品的芝麻小官,一个进士混得再差,也能轻易当一个五品知府。大部分的进士,都当上了布政使或者巡抚以及封疆大吏。

六:殿试,贡士参加考试,古代科举最高层次考试,对会试录取者的贡士,分等定级,皆称进士,分为三甲:

一甲三名,状元、榜眼、探花,进士及第;

二甲若干,赐进士出身;

三甲若干,赐同进士出身。

能够参加殿试的人,代表着他已经走上了人生的巅峰。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在古代以上一切皆可以通过读书来获得,所以古人常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