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七夕,大家把它定义成了东方的情人节。可是,有史以来,七夕,真的,绝对,不是情人节!!!

那七夕到底是什么节?

在中国古代,七夕与爱情无关。七夕节又叫做乞巧节,乞巧节,顾名思义就是家里的姑娘向织女乞求心灵手巧。乞巧的方式,不同地区各有不同。穿针引线,小物品竞巧是最常见的乞巧方式,也是最早有记载的。《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

晒书节

七夕节和情人节有什么区别(七夕绝对不是情人节)(1)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从历史文献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他们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间辨别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后来,有了科举制度,中状元叫“大魁天下士”,读书人把七夕叫“魁星节”,又称“晒书节”,保持了最早七夕来源于星宿崇拜的痕迹。

“七夕”也来源古代人们对时间的崇拜。“七”与“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给人以时间感。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数在民间表现在时间上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旧北京在给亡人做道场时往往以做满“七七”为完满。以“七曜”计算现在的“星期”,在日语中尚有保留。“七”又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在台湾,七月被称为“喜中带吉”月。因为喜字在草书中的形状好似连写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岁又称“喜寿”。

炫富节

七夕节和情人节有什么区别(七夕绝对不是情人节)(2)

汉朝的七夕节有登楼晒衣的民俗。家家户户在这一天,都会把衣物拿到户外晒。但这习俗到了魏晋却开始变了味,成了土豪们炫富显摆的日子。土豪纷纷把家里的绫罗绸缎晾晒出来,屌丝们自然不意思把地摊货晾出来。到了东晋年间,就变成土豪们炫富的方式,有钱的大地主,就纷纷把家里的绫罗绸缎晒出来撩妹,没钱的屌丝也有炫耀的方法,怎么办?屌丝虽然没钱,但是有才就行,于是这些屌丝文人士子就把家里面看的发皱的书拿出来晒,想表达就是饱读诗书意思,总之各显身手,各种套路。

七夕为什么会变情人节?

七夕节和情人节有什么区别(七夕绝对不是情人节)(3)

传说中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日子,正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看做是“中国情人节”。而美丽的牛郎织女的故事,因为有一条“爱情”的主线,善良的人们宁愿把鹊桥相会的夜晚定为情人节,也是合情合理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