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比与污泥指数(SVI)的关系

测量污泥沉降比的过程,可以直接了解污泥絮凝、沉淀性能的好坏。

小编在网上查到了一份某污水处理厂的数据情况,水友们可以参考一下:该厂在运行时,当SVI值在80~150之间,污泥呈褐色、絮状,沉淀性能良好;当SVI值小于80时,说明污泥泥龄过长或有机物含量过低,此时污泥细碎,颜色发黑,活性不好;当SVI值大于170时,污泥过于松散,呈浅褐色,沉淀性能较差;

污泥沉降比测量结束后,通过观察量筒中污泥放置多少时间后上浮,可以判定曝气池的供氧情况:

在工艺运行中,如果进水量、剩余污泥排放量等运行条件比较稳定,污泥沉降比值不会发生突变,SVI值也比较稳定,此时的污泥沉降比值对应一定的活性污泥浓度。

但是,当污泥沉降比值在进水水质、温度或其他运行条件的影响下突然发生改变时,说明活性污泥增长期将处在不同阶段,SVI值也必然受到影响,此时污泥沉降比值与MLSS的对应关系也将发生改变。

如果工艺条件发生突变,微生物就会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pH值同样剧烈变化,污泥发黑,受到冲击明显;当然,也有可能出现pH值轻微变化,污泥泥龄过长,影响处理效果,必须排泥。但这种情况是暂时的,通过对污泥沉降比大小的掌握,适当确定剩余污泥的排放量,使MLSS值稳定在适当范围,待活性污泥絮凝体吸附能力增强,SVI值趋于正常,出水也将显著澄清,此时水质达标。

通过上述的一些情况可以看出:

一方面,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活性污泥沉降过程发现问题,从污泥沉降比大小的突变、活性污泥颜色及静置后上浮情况,了解污泥性质及曝气供氧情况;

另一方面,运行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观察污泥沉降比来确定剩余污泥的排放量,从而控制曝气池中污泥浓度的大小,使曝气池污泥运行处于最佳状态,确保出水水质。

沉降比与污泥浓度(MLSS)的关系

我们知道污泥负荷率可用下式反映:

污泥含水率和污泥浓度如何换算(沉降比与污泥浓度与污泥指数区别)(1)

其中:

Q为污水流量,m³/s;

LA为进水有机物浓度,mg/L;

X为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即污泥浓度(MLSS),g/L;

V为曝气池容积,m³;

一般污水处理装置建成以后,其曝气池容积固定,进水量、进水水质相对稳定,所以,MLSS直接决定了污泥负荷,直接影响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情况。又因为MLSS为SV与SVI之比,在一段时间内,SVI即污泥指数基本保持在一定区间内,因此,通常情况下,污泥沉降比能够反映曝气池中混合液的浓度,且与污泥浓度成正比关系,具有很好的(正)相关性。

污泥含水率和污泥浓度如何换算(沉降比与污泥浓度与污泥指数区别)(2)

污泥浓度与污泥沉降比的关系(数据仅供参考)

所以,在实际运行管理过程中,沉降比测定方法简单、滞后时间短,还是很方便的。通过测量污泥沉降比随时观察活性污泥的絮凝、沉降性能,了解活性污泥量,判断运行状况,就能及时调整运行参数了。

污泥沉降比对活性污泥法的影响

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是影响二沉池出水水质的重要因素,将活性污泥的沉降比控制在合理的水平内有利于污水处理装置的安全稳定运行,同时也有利于COD去除率的稳定。

污泥含水率和污泥浓度如何换算(沉降比与污泥浓度与污泥指数区别)(3)

污泥沉降比与COD去除率关系(数据仅供参考)

举个例子,上图是某污水处理厂的监测数据,监测结果表明,曝气池的污泥沉降比小于90%时,活性污泥在二沉池中沉降良好,污水处理效果好,COD去除率达到94%以上,且污水处理效果较稳定。当污泥沉降比大于93%时,则污水处理装置出现不稳定现象,且COD去除率呈下降趋势。

污泥沉降比与季节变化的关系

污泥沉降比除受生物增长期和一些偶然因素影响外,温度也是影响污泥沉降比值大小的主要因素。

理论上讲,无论在质的方面还是在量的方面,活性污泥的生物相都有相当大的季节性变化。微生物的代谢活动与温度的变化有关,导致曝气池中的有机物浓度和生物形态发生变化。温度的变化促使细菌相发生变化,进而对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的生物相产生影响。

在低气温时,增长速度慢的生物在曝气池中是不能生存的。在春季,钟虫属和楯纤虫属占优势,冬季是钟虫属和盖虫属占优势,因而沉降比高,去除率降低,污水处理效果不稳定;而夏季是累枝虫属和楯纤虫属占优势,秋季则是楯纤虫属和钟虫属占优势,因而夏、秋季沉降比低,污水处理效果好且运行稳定。

污泥含水率和污泥浓度如何换算(沉降比与污泥浓度与污泥指数区别)(4)

污泥沉降比与季节关系(数据仅供参考)

上图是某污水厂一年四季中不同月份下所对应的污泥沉降比值情况,明显可以看到,污泥沉降比值随着季节的不同变化较大。

一般情况下,在换季季节,污泥沉降比值会突然增大;后来随着对季节温度的适应,污泥沉降比值又逐渐减小;直到下一季节的转换,污泥沉降比值又出现另一个最高值。污泥沉降比一般在1月、3月、9月、11月出现较高值,在4月、5月、6月、7月出现较低值。

总体来讲,春季、冬季污泥沉降比值相对较高,夏、秋季污泥沉降比值较低。当然,因每年的季节温度变化不会完全一样,再加上其他因素的影响,所以每年污泥沉降比值随季节的变化曲线也会有所不同,但是,因季节温差而产生的对污泥沉降比值的影响不会改变,其影响趋势也基本相同。

污泥沉降比预防污泥膨胀

曝气池活性污泥浓度较低时,丝状菌有机会大量繁殖。虽然丝状菌分解有机物的能力较强,丝状菌的增加对有机物的降解作用甚至强于菌胶团占优势时的活性污泥,但泥水分离能力较差,对二沉池出水SS的影响很大。在实际生产中,针对不同的季节,以污泥沉降比为参考值,结合微生物镜检,可以预防污泥膨胀。

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系统运行过程中,由于进水水质的经常性变化,波动较大,为维持曝气池稳定运行,随着进水水质的变化及时调整运行参数是维持运营稳定的关键。

当然,污泥沉降比只是评定活性污泥特性指标中的一个,其数值能大致反映污泥的沉降性能。但在工艺运行中,不能仅仅依靠污泥沉降比来笼统的概括污泥性状。

比如说,沉降比测定与生化池中污泥的实际沉降效果是有差异的,在实际运行中可能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原因有:

(1)状态不同:沉降比在静止状态下测定的,而反应池是动态的。

(2)沉淀时间不同:反应池的沉淀时间要比沉降试验的时间长很多。

(3)影响因素不同:反应池的运行工况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进水对污泥层产生的扰动和生产过程需要而对污泥层的控制等,不能过分的迷信沉降比测试而忽略实际运行中的差异。

沉降比只能初步反映污水处理过程中污泥特性,从而简单判断处理工艺工程中出现的问题。因此,若要准确的分析和判断污泥性状、工艺状况,还要结合其他数据来进行最终的确定。

更多环保知识,可以关注”安峰环保“头条号,每天更新环保内容,全是干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