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魔法才能打败魔法,只有比亚迪才能超越比亚迪。”
近日,比亚迪正式发布了9月销量数据:其当月共销售新车201259辆(含乘用车出口7736辆),同比大增151.2%——这个月的比亚迪,再次打败了上个月的比亚迪。
不仅如此,比亚迪2022年前三季度累计销量已超118万辆,同比猛涨249.56%。再看业界另一位新能源巨头——特斯拉,其今年前三季度销量为90.8万辆,落后比亚迪超过27万辆。
“看得见”未来,才能拥有未来
“只要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就国内汽车市场而言,在经历近几年的数轮“大浪淘沙”后,幸存下来的新能源品牌已不足之前的两成,其中还有超过半数品牌仍然面临着生存困境——作为传统车企中始终坚持新能源方向的老牌选手,比亚迪的风头一时无两。
说到这,就不得不提到比亚迪的创始人、董事长——王传福。
十几年前,刚刚拿下“电池大王”宝座的比亚迪在王总的带领下,以非常敏锐的眼光看到了新能源汽车这个超级“风口”并长期坚持在电池、电机、电控和车规级芯片等核心技术领域始终保持较高的研发投入。
2008年,比亚迪推出了全球首款量产插电混动车型——F3DM。在那个燃油车轰鸣的年代,新能源汽车绝对算得上是“新鲜事物”,但勇于“尝鲜”的消费者却寥寥无几。市场的冷淡并没有击退比亚迪的热情。中国,或者说中国人,一向能迎难而上,且能逆风翻盘;中国的企业,亦如此。
2014年,比亚迪率先宣布向新能源汽车全面转型,也因此成为了彼时国内汽车行业中的一位“孤勇者”——从时间线上来看,此举无疑极具前瞻性。
孤勇者比亚迪走出了第一步,而当它回头时,看到的不是对手,而是自己曾经走过的路。也正是因为具备上述“敢为人先”的魄力,以及十几年如一日在技术研发领域的坚持,比亚迪才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爆发期”来临时,凭借刀片电池、DM-i超级混动、e平台3.0架构和CTB电池车身一体化等行业颠覆性技术,快速抢占终端市场。
走得出“国门”,才能拥抱世界
不止比亚迪,中国车企,或许都有一个“走出去”的梦。
当汽车进入“新四化”时代,率先在“新能源赛道”领跑的一众中国品牌终于迎来了实现梦想的机会。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1-8月,中国汽车出口181.7万台,同比增长52.8%,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34万辆,同比增长97.4%,成为汽车出口核心增长点。新能源强势崛起,中国汽车出口也跃居成为前全球第二。
在众多已经“出海”的车企中,比亚迪、上汽集团、长城汽车和奇瑞汽车堪称当之无愧的“排头兵”。事实上,较之绝大多数中国品牌,比亚迪在“全球化”这条道路上出发时间更早、走得更远,也更加稳健。
历经27年的坚守,凭借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不断耕耘、持续创新,如今的比亚迪已形成包括汽车、轨道交通、新能源和电子这四大领域在内的全产业链生态闭环;同时,旗下新能源车的足迹更是遍布全球六大洲,涵盖了7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400个城市。
尤其让国人自豪的是,比亚迪在今年相继开拓日本、瑞典、德国和泰国等乘用车市场之后,又于9月28日将汉、唐及元PLUS三款车型成功推向一向强势的欧洲市场。
其中,元PLUS德国预售价格为3.8万欧元(约26.3万人民币),汉和唐德国预售价格为7.2万欧元(约49.8万人民币),其价格甚至可以比肩某些豪华品牌。
然而,上述高昂定价背后所体现的,正是比亚迪这块“金字招牌”在国际上广泛的影响力和极高的认可度——在某种程度上,它甚至让中国品牌首次有了可以与欧洲本土品牌相媲美的价值。
根据规划,比亚迪还将在今年年底前进一步开拓法国和英国市场,其乘用车国际化之路正越走越宽广。全球化道路能走得如此顺畅,除了得益于旗下商用车型在前期打下的市场和口碑加持,也与比亚迪一直致力于核心技术的研发创新密不可分。
正是有着这种种因素之叠加,才给了比亚迪拓展海外市场、加速全球化布局的信心和底气。
更为值得大家期待的是,比亚迪会在即将到来的2022巴黎车展上携旗下新能源乘用车产品矩阵重磅亮相——这也是时隔十多年后,该品牌首次重返国际乘用车展。
届时,它必将以全球领先的技术和产品完美诠释自身之品牌价值,并让全球消费者一起见证“中国智造”的强大实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