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必须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这句话出自小说《伤逝》,这部小说也是鲁迅先生唯一一部以爱情为题材的小说,于1925年创作,反映五四时期知识分子命运的短篇小说。小说以主人公涓生哀婉悲愤的内心独白的方式,讲述了他和子君冲破封建势力的重重阻碍,追求婚姻自主建立起了一个温馨的家庭,但不久爱情归于失败,最终以一“伤”一“逝”结局。

爱情中绝对和相对 爱情必须有所附丽(1)

故事的主人公涓生和子君都是五四式新青年。子君认识涓生后,便不断地拜访他,听他讲新文化、新道德、新观念,深受其影响,并与之相恋。接着,与涓生一起寻住所、筹款子,并不顾亲朋的反对而同居,建立小家庭。

爱情中绝对和相对 爱情必须有所附丽(2)

但子君很快就陷入家务之中,他们的爱情也未能“时时更新,生长,创造”。不久,涓生为当局所辞,他们便生活无着,涓生对子君的爱情也随之消减以至最后消失;但涓生又不便说出,只好外出躲避。

最后,涓生对子君坦露自己不再爱她的真实想法,她便被其父亲领回了家,并在无爱的人间死了。当涓生得知实际上是自己说出的真实导致了子君的死时,他追悔莫及,于是,长歌当哭,凄惋地唱出了自己的悔恨和悲哀,写下这篇手记,为子君送葬。

小说中最经典的一句话莫过于“人必须活着,爱情才有所附丽”,意思也就是说精神必须有所依托,那么就是生命,如果生命都没有了,又何谈爱情呢?小说中,子君和涓生的爱情是盲目的,两个人家庭的组建,首先要考虑的便是生活,物质,我相信鲁迅先生是认同物质是第一性的!

那么,返回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爱情和物质哪个更重要呢?在老辈人的话中说“贫贱夫妻百事哀”,这是为什么呢?不就如小说中的子君和涓生吗?最基本的生活都难以维持了,还能考虑到爱情吗?爱情是一种精神寄托,同样这样的精神寄托是依托于物质的,如果把爱情比做一朵花,那么它就需要阳光雨露,才会更加美好、鲜艳,这也就意味着,美满的爱情,婚姻是需要一定经济基础的。世间没有不食人间烟火的爱情,生活总要回归于柴米油盐酱醋茶,当涓生失业后,面对生计问题之时,随之也和子君产生了矛盾,最终走向了分道扬镳。

爱情中绝对和相对 爱情必须有所附丽(3)

如果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说,我们最基础的便是生理需要,也就是生存的需要,就是我们维持生命的需要,只有在维持生命的基础上,我们才去最求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这就完美诠释了“爱情必须有所附丽”这一句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