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准之一,从中可以看出国人的人均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正因如此,GDP也决定着人们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随着我国人均GDP的不断上涨,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也变得越来越好,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什么水平?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什么水平(最新人均可支配收入出炉)

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什么水平

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准之一,从中可以看出国人的人均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正因如此,GDP也决定着人们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随着我国人均GDP的不断上涨,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也变得越来越好。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许多人还在温饱线上徘徊,一个月的工资大多在三四十元。随着经济发展,以及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货币不断贬值。如今普通人一个月的工资也已经达到三四千元。

工资的提升背后,人们的支出水平也被大幅度提高。如今的人们大多吃着八九元一斤的蔬菜,住着上百万的房子,开着几十万的车,却只拿着三四千的工资。大部分人身上都扛着房贷、车贷,甚至还有人扛着生活消费贷。

入不敷出成了大多数人的常态,最新人均可支配收入已出炉,你的收入是啥段位?属于中产阶级吗?

此前,有相关部门就统计了我国前三季度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为26265元。与前两年的数据对比后,发现这个数据一直呈现出增长的状态。其中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是35946元13726元,差距还是较大。

关于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各个城市的排名中,最高的是上海地区58907元,北京紧随其后,达56498元,相差不多。

其中浙江、天津、江苏、广东、福建、山东和辽宁等地的数据都高于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水平,但从名义增速上来看,排在前十位的分别是西藏、湖北、云南、安徽、浙江、广东、贵州、重庆、江苏、四川等地。

许多人看到这个数据后,纷纷表示自己并没有达到这个人均数值,这又是为什么呢?

其实这是因为大部分人的收入都被有钱人的收入平均了。

虽然许多人都达不到富豪的程度,但可以努力让自己向中产阶级迈进,那什么是“中产阶级”呢?

“中产阶级”越来越受到国家重视,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富人已经富起来了,而当务之急,是将属于中等收入的群体不断扩大,实现“先富带动后富”的目标。

而关于中产阶级的定义标准也有所不同。

我国曾在2005年时给出过一个中产阶级的标准:年收入在6万到50万人民币之间的家庭就可以算作中产阶级。

以这个标准来看,我国许多家庭都可以达标,以一个人的月工资3500元计算,一个家庭夫妻两人都有工作,一年靠工资收入就可以达到7万元,那这个家庭的年收入已经超过了6万元,所以也属于中产阶级

这样看来,步入中产阶级似乎不难,按照《福布斯》给出的定义:年收入在1到6万美元,看起来也不难。

但是据胡润给出的《中国新中产圈层白皮书》中的定义:“一线城市年收入在30万以上,其它城市在20万以上,拥有不少于1套房产”来看,就会有许多人被排除在中产阶级之外。

而这三个定义标准还有一个前提:受过高等教育。经过核算后,一个家庭至少要有300万以上的资产才能成为中产阶级。那我国达到这个标准的家庭有多少呢?

据数据统计,我国目前有3320万户家庭达标。

这些还不包括胡润列出的其他标准,如果将其他标准计算入内,这个数据将会减少超过三分之二。

如果一个家庭要达到中产阶级的标准,至少要有两个人赚钱,年收入共计要超过30万,这样才能保证一个家庭在满足平时的衣食住行的情况下,还有其他的钱提升自己的消费水平以及投资。

人均GDP只是一个参考的数值,对于存款而言,许多人都不能一蹴而就,在年轻的时候就立刻拥有足够的存款,都需要一步一步的积淀,随着年龄增长,有理财意识的人,会拥有越来越多的资产。

面对不断发展的经济现状,虽然许多人都面临着入不敷出的境地,但如今能够增加收入的方式也有不少,许多年轻人成为了斜杠青年,不仅从事着自己的本职工作,还身兼多职,充分提高了自己的收入水平。

其实无论是否在中产阶级之中,只要自己在努力生活,为着自己的目标奋斗,发挥出了自己的价值,就不必为此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