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让孩子更有效率的学习(学什么都不感兴趣)(1)

东西物语:

不同模式带来的学习苦乐程度、学习效果,只有实际经历者才能体会!——陈之华

今天这篇文章,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个和我们传统教育方法完全不同的教学法。

这个方法,是千寻四岁左右,我在《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书里看过的。

至今还记得当时读完那种激动的感觉,作者在芬兰体验到的“先见林,后见树”的教学方式,引起了我内心强烈地共鸣,脑袋里毫不犹豫就冒出一个想法:我要把它“搬回家”,用在我的孩子身上!

两年后,我终于可以欣喜地告诉大家,这个独特的教学法没有让我失望。

当我把它用在亲子阅读上,孩子爱上了阅读;用在寻找兴趣班上,孩子找到了合适的老师,将原本有难度的项目学得津津有味;用在枯燥的科目学习上,孩子因为“学有所用”而充满主动性......

如果你和我一样,是个“贪心”妈妈,既希望孩子学有所成,又不想让学习过程充斥太多“强迫和痛苦”的味道,相信你也很乐意在家庭教育中尝试这个方法。

接下来,我就将它细细道来,希望带给你不一样的启发。也希望引起更多家长对教育的思考,你也可以将你的思考成果分享在留言区,我们一起来交流探讨!

01

一直以来,教育上有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比喻,就像森林中的“树”和“林”,按教学方式的不同,分为“先见树,后见林”和“先见林,后见树”。

我们习惯的传统教育是“先见树,后见林”,意思是孩子不论学什么东西,都从最基础的细节做起,经历一个反复再反复练习的漫长过程,“把每棵树都栽好了”,才有机会窥见整片“森林”的全貌。举个例子,我们小时候学英语,老师不是先让学生感受英语的妙处、了解英语的用途、而是要求从记音标、背单词开始。

在芬兰,或者说很多西方国家,教学方式恰恰相反,是“先见林,后见树”。先让孩子感受学习的乐趣,看到事物的大致面貌,从而点燃他们持续学下去的兴趣,当他们具备持续学习的动力时,再将需要专研的“树”,循序引入教学。

怎么让孩子更有效率的学习(学什么都不感兴趣)(2)

《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的作者陈之华老师用孩子学游泳的例子,呈现了这两种教学方式的不同。她说:

台湾小朋友学游泳的过程,一堂课下来可能就是让大家在池边双腿打直踢得要命,或是双臂滑啊滑的练习,偶尔带一点水母漂啊漂的,通常一节课就这般的重复演练某段基本动作,几堂课程就一段接一段地了无生趣,制式化地结束了。

芬兰的教法是让大家快乐地先“见林”,基础游泳班让孩子和成年人一样地在开朗、轻松的情境下,先“玩水”,而不是马上学“游泳”。不是一直强调要学什么自由式、蛙式的”标准“动作,而是先让大家在水波中浮沉自如、快乐逐浪,自然而然地体会到自行换气、轻松游泳的乐趣!(引用)

刚开始,和陈之华一起观摩的亚洲家长很怀疑芬兰这种教学方式。

甚至有家长问:“老师会不会太偷懒了?这样的教法能有用吗?”

但后来,家长亲眼看见,孩子们在一段好似没有标准“练习”的游泳课程后,真正地爱上了游泳。他们不仅学会了游,还学会了跳水、潜水等更难地技能,孩子们在水中随心所欲地变换姿势,是享受游泳的样子!

这两者差异在哪里呢?

先见林,更符合人性,先启动孩子们学习上的兴趣,以及对整个学习科目的了解,待孩子有了动力,再循序渐进地增加学习难度和深度;

而先见树,是用“适者生存”的方式锻炼孩子,通过考验的孩子,确实能具备更强的抗压和自律能力,但还有很多孩子,熬不过反复演练的枯燥过程,觉得自己没天分,中途放弃,让一片原本可以先看到的美丽森林变得遥不可及。

02

看到这儿,你或许会问:综合上面例子,是不是说“先见林”优于“先见树”?

我觉得,咱们真正运用前,应该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

国外普遍采用“先见林”的方式是有国情背景的,我们不能忽略这个现实。

比如芬兰,它是一个人口数目不多的“小国”,就像陈之华在书中所说:对芬兰这样的“小国”来说,教育的根本理念在于国家和社会没有本钱让任何一个孩子被制度早早“筛选”。通俗点讲,就是每个孩子都很宝贝,个体价值很高。这种背景下,每个孩子能享有的资源相对充足,这个资源就包括了,允许孩子慢慢来的时间和精力成本。

怎么让孩子更有效率的学习(学什么都不感兴趣)(3)

而人口众多的“大国”,会因为资源有限,不得不使用“筛选”机制,强大的筛选机制必然导致人们对效率的追求,过度追求效率,就会导致没有充裕的时间和良好的心态去等待孩子先从兴趣开始,慢慢学习。

所以我会觉得,国外的有些教育方法好是好,却也不能照搬。

结合我们身处的现实环境,用“先见林”的方法,得注意这两点:

  • 1、低龄孩子(3-6岁)更适用。因为这个年龄段孩子遭遇的效率压力还算小,家长也有发挥空间。
  • 2、学习初期更适用。后期,“栽树”的基本功打造也很重要。

怎么让孩子更有效率的学习(学什么都不感兴趣)(4)

03

关于怎么用,我用两个真实案例,为大家做个引子。

先说说亲子阅读。说到孩子的阅读,我还是蛮有底气的,无论是阅读习惯还是强大的自主阅读能力,都基于千寻对阅读的真爱。

这份“真爱”,正是得益于“先见林,后见树”的方式。

我们的亲子阅读始于五颜六色的绘本图画、始于我不惜自毁形象地“表演式”讲故事、始于绘本馆里小朋友们自编自演地《美女与野兽》......一切都以孩子的兴趣出发,爱上阅读、愿意读是最重要的事。直到千寻已经养成阅读习惯,我才开始上“指读”、“精读”。

哪怕在深入的“精读”阶段,我也会提前做好功课,尽量多准备一些能激发她兴趣和好奇心的点。

怎么让孩子更有效率的学习(学什么都不感兴趣)(5)

讲《要是你给小老鼠吃饼干》之前,先做一次饼干

再说说选兴趣班的事。给千寻选课外机构,我也用到了这个方法,我会观察机构老师的教学方式是“先见林”还是“先见树”,把握好了这点,基本可以确定孩子学习的主动性、热情度乃至坚持时间。

千寻的网球学很长一段时间了,学得不错。当初给她挑运动类项目时,看了不少机构,不知道是不是运动类项目比较难发挥创意的缘故,大多数老师都是从标准动作练习开始。

后来,在朋友引荐下,我们找到一位非机构的网球老师做私教,这位老师用“先见林”的教学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千寻对网球的热情。

第一次上课,老师压根没教她打球动作,甚至连怎么拿球拍都没教。而是拿出IPAD放了段短视频给千寻看,视频上打球的美女穿着好看的网球裙,英姿飒爽、自带酷感,一下就吸引了这位爱美的小女孩。看完短视频,又开始玩游戏,掷球入框、让球从自己两腿间滚过去之类,千寻玩得不亦乐乎,在玩的过程熟悉了网球的大小和重量。

怎么让孩子更有效率的学习(学什么都不感兴趣)(6)

每堂课都玩得很嗨很投入

“玩乐式“课程进行一段时间后,我惊讶地发现,她不知不觉就学会了准确发球、接球。当然,也会遇到困难,且不说老师不断“偷偷”加的难度,光是起床时间就需要意志力,因为场地比较远,千寻早晨7点半就得起床,这就意味着她每个周末都不能睡懒觉。

但也许是因为兴趣在前,她坚持的动力很强,还会自己给自己鼓劲,“妈妈,我要坚持,因为我要穿网球裙去大赛场打。”我深深感受到了“先见林”对孩子内驱力的巨大影响!

怎么让孩子更有效率的学习(学什么都不感兴趣)(7)

除了我举的这两个例子,“先见林,后见树”的方法还可以用在很多地方。

比如,带孩子出国旅行时,可以给他一些自主使用语言的机会,去餐馆点菜、商店买特色小礼品等,孩子有了亲身感受,再告诉他英语的美妙之处在于你可以自由行走在更多城市,与不同的人交流,感受不一样的文化。(话说当年我要是有资源“先见林”,英语水平应该会好很多)

又比如,与其先教孩子加减法,还不如和孩子一起逛街时,让他自己去买心仪的玩具。这个过程中,孩子需要认识钱币、自己用加减法计算该找回多少钱,不会或者算错都没关系,家长可以引导,关键不是要孩子掌握技能,而是给他们一个看见“数学用处”的机会!

其实只要我们多留心,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有类似机会。千万别小看这些机会,教育是个水滴石穿的过程,潜移默化中,孩子就在发生着变化!

我一直认为,这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教学方式是完美和绝对的。

但不同模式带来的学习效果,还是有区别的。

若你愿意暂时放下“效率”,用“先见林,后见树”的方式陪孩子慢慢走一段,或许会在效果上收获一份惊喜!


今日推荐: 《忍住,别插手!让孩子独立的自我管理课》【家长】

怎么让孩子更有效率的学习(学什么都不感兴趣)(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