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庆辉家(年龄最小的淅川移民)(1)

2016年,孟庆辉5岁。赵川摄

编者按 5月13日,来到南阳市淅川县考察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南水北调工程移民村淅川县邹庄村了解移民群众生产生活情况时深情地说:你们为了沿线的人民能够喝上好水,舍小家为大家,这是一种伟大的奉献精神。

2011年6月26日,淅川县仓房镇沿江村整村移民到了辉县市常村镇的移民集中安置点,浩浩荡荡的搬迁队伍中,有一个出生不足24小时的年龄最小的移民,他的名字叫孟庆辉。

十年过去了,河南日报农村版记者赶往辉县市,寻找孟庆辉、探访移民村。

河南日报农村版记者 宋朝 马丙宇 焦莫寒 李梦露

孟庆辉是谁?

他是2011年6月26日2时40分呱呱坠地的一个男婴,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淅川县16.6万移民中年龄最小的移民:出生不到24小时就坐上了专门为他和他的母亲彭兴梅准备的救护车,从淅川县仓房镇沿江村移民到了1000里外的辉县市常村镇。

赵川,原河南日报农村版记者,多年来持续关注淅川移民,因为拥有海量的移民素材,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赵淅川”。

5月9日,记者在淅川县见到了赵川。赵川回忆说,她是在2011年6月26日晚上见到彭兴梅和孟庆辉的,出生不久的孟庆辉像个“小猫娃”一样,看着很虚弱。

“我当时给彭兴梅说,产后虚弱,住几天再走。彭兴梅说,如果他们娘俩不走,全家人都走不成,全村一次搬迁完成任务的目标就达不到了。另外,辉县市专门安排了一辆救护车,有医护人员在,大家还是很放心的,决定走!”赵川说。

赵川当时也随沿江村100多户461口人北上辉县市,她当时就在救护车上,大部分时间孟庆辉都是她抱着的。

孟庆辉的出生医学证明上显示,他出生在湖北省丹江口市石鼓镇卫生院,出生时身长48厘米、体重3150克,出生时间是2011年6月26日2时40分。

石鼓镇和仓房镇尽管分别隶属湖北省和河南省,但地理上是近邻。

淅川县移民局有关同志介绍说,头天晚上组织沿江村搬迁的时候,发现彭兴梅有“情况”,仓房镇马上派了一辆车,就近把她送到了条件相对较好的石鼓镇卫生院待产。

孟庆辉的奶奶叫李秀文,他的父亲叫李金培,随的母姓,不过沿江村很多人都叫李金培为孟金培,咋喊咋答应。

孟庆辉出生当天,医院要填写出生医学证明,李金培知道他儿子这辈人是“庆”字辈,正好马上就要搬迁到辉县,就取了孟庆辉这个名字,有“庆祝搬迁到辉县”的寓意。

2016年冬,赵川到辉县市回访移民村,还专门到孟家看望了孟庆辉。

2012年,河南日报农村版推出100个版的纪念特刊,全景展现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移民迁安历程,在特刊的第99版上,配发了彭兴梅怀抱年龄最小移民孟庆辉的彩色照片。

这次具有伟大奉献精神的大移民,淅川县共出县安置了14.65万人,辉县市常村镇的7个移民安置点共安置淅川移民将近5000人,是这次移民距离迁出地超过1000里的最远的安置乡镇。

5月16日,本报记者赶往辉县市常村镇,寻找孟庆辉、探访移民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