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深远流长,文化博大精深——三十六计之第十五计:调虎离山

  原文: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诱之,往蹇来返。

  译文:等待天然的条件或情况对敌方不利时,我再去围困他。用人为的假象去诱惑他(指敌人),使他向我就范。这样刚开始(去时)艰难,慢慢的就会变得(来时)美好。

译义:调虎离山,设法使老虎离开原来的山冈;比喻用计谋调动对方离开原来的有利地位。目的在于削弱对方的抵抗力,减少自己的危险。在军事上指,如果敌方占据来有利的地势,并且兵力众多,这时我方应把敌人引出坚固的据点,或者把敌人引入对我方有利的地区,才可以取胜。在政治斗争中,这一计用得最多,且亦渐神化。

三十六计第十三计打草惊蛇(三十六计之第十五计)(1)

  典故:长平之战

  战国时,秦国出兵攻打赵国。赵国名将廉颇凭借长平关易守难攻的险要地势,屡次挫败秦军。

  秦国把坚守长平关的廉颇视为眼中钉、肉中刺,精心策划了反间计,使赵王对廉颇起了疑心,将廉颇撤换下来,派去了无实战经验、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

  秦将白起为了引诱赵括离开长平关,故意打了几个败仗后退走。赵括求胜心切,轻易杀出长平关,出城追击秦军,结果进入了秦军的埋伏圈。白起将赵括的40万大军断成两段,分而制之。

  赵括只好就地筑起营垒,等待援兵。其实援兵早被白起悉数全歼。赵括在营垒里苦等了40余天,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这时秦军故意网开一面,引诱赵括强行突围,结果赵括轻易离开营垒,再次进入秦军的埋伏圈。这一次赵括回天无力,全军覆没。

  在这里,秦军三次使用调虎离山之计。第一次用反间计调走了廉颇这只虎,第二次调赵括离开易守难攻的长平关,第三次诱骗赵括离开临时营垒。值得称奇的是,秦军使用调虎离山之计连连得手,赵括一而再、再而三地上了秦军的圈套。

  无独有偶:司马懿骗曹爽

  三国魏少帝时,皇族曹爽为大将军,司马懿为太尉。曹爽无论资格、能力都远远比不上司马懿,他担心司马懿迟早会篡夺曹氏江山,就让魏少帝提升司马懿为太傅,实际上是剥夺了他的兵权。

  司马懿十分清楚曹爽的意图,为了不让曹爽进一步加害于他,他干脆称病不入朝。曹爽又派亲信李胜去探听虚实,司马懿故意装疯卖傻:仆人侍候他喝粥,他不能用手接,而是直接把嘴放到碗边喝,只见粥顺着碗边流下来,把他的衣物全打湿了。李胜见此情景,觉得司马懿病的不轻,回去全告诉了曹爽,曹爽大松了一口气。

  公元249年1月,“病”中的司马懿乘机派人提醒魏少帝去祭祖,少帝果然领着他的王族及亲信全部出城去祭祖。司马懿听报少帝一行刚出皇城,见“虎”已调出,立即披甲带枪,同他的二个儿子,率领兵马抢占了城门和兵库,并假传丘太后的诏令,撤了曹爽的军职。

  曹爽一行得知城里情况,一时慌了阵脚,同时,他们都是些吃喝玩乐之辈,经司马懿轮番的利诱与威逼,曹爽只得缴械投降。后来,司马懿以“谋反罪”,杀了曹爽一干人,如此,魏国的军、政大权尽归于司马懿一族人的手上。

  其他:周旋国军

  1936年3月间,毛泽东率领中央总部机关从延安转移到晋西一带。红军主力则分兵南下北上。总部身边只有一个特务团和少数参谋、警卫人员,一共不到500人。

  此后,这只小部队在毛泽东的指挥下几乎天天行军,每到一地,就发动群众打土豪,扩充红军。一天,毛泽东召集大家开会,他说:“左、右两路军已经胜利地打出去了,我们这支‘中路军’队伍虽小,但要做大事情。我们暂时还不准备回陕北,而要在晋西一带兜圈子。你们要做好多跑些路的思想准备啊!”毛泽东说完,脸上露出了意味深长的笑容。

  不久,“中路军”与敌人交上火。以后,这支小部队牵着敌人的鼻子,在孝义、灵石以西,中阳以南,石楼、隰县以东的范围内转来转去。当敌人的追击部队推至黄河边时,毛泽东率领“中路军”从敌人的缝隙里,猛然向东穿插,急行军一天半,一下子把敌人甩出老远。

  此时,前方不断传来红军胜利的消息。北上红军主力十五军团与红二十八军会师,在康宁镇、金罗镇歼灭了阎锡山十几个团。一军团沿同蒲路南下一直打到侯马,沿途消灭了许多敌人,红军的队伍不断壮大。

  至此,大家才明白了毛泽东调虎离山的计谋:用“中路军”调动敌人,牵制敌人,缓解前线红军的压力,使左、右路军顺利发展。

  创作(码字)不易,难道你不关注、转发并赞一下么???更多知识与娱乐,尽在“三人聚众”(八大平台都一样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