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商品贸易不断增长的今天,商标也日益具有国际性。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商标的翻译既要保留原文的精华,又要符合消费者的商标心理。与其他翻译不同的是,上述目的要在对一个词语的翻译中实现,这就需要运用语言,营销以及美学方面的综合知识。在翻译的过程中可通过音译与意译相结合的作法,注意选择音色与意义都与原状较为贴近的字词以达到满意的效果。下面从几则成功的案例谈起。

商标翻译研究现状(博文翻译浅谈国际贸易中商标的翻译)(1)

较为著名的范例要数美国的Cocacola,它被译成"可口可乐",既保持了原词的音节和响亮,又使人一听便知是饮料商标。这就把原来本无特定含义的词译得有声有色,令人回味无穷,可以说译名的效果超过了原名;而且""可乐"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饮料的代名词,可见其译名在文化中的渗透力。

其他值得列举的例子还有许多,如Truly,前一字取意,后一字取音,译为'信利"; Accord译成"雅确",是一种手表的商标,前一字取音,后一字取义;以及Fiyta译作是"飞亚达"也是音意结合的典范。

从审美心理上讲,人们一旦进入节奏感的欣赏或是感知当中,就会产生一种期待的心理。诸如诗歌中的押韵,文章中的排比,摄影构图中物体的重复等等,都是对这种心理的满足,同时也是使自身富有美感的手段。

事实上,商标的翻译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这种心理。译名不仅在字数、音调,平仄上有要求,而且在意义上的要求更高,这决定了译名的成败。笔者在有限的素材积累中,发现许多译名只注意到一个方面,而忽略了两者的结合与搭配,故常显得令人莫名其妙。

Pizza Hut如今译成"必胜客",在意义上脱离了快餐的味道,在特色上丧失了中国人对其原有的熟悉与亲切感。倒不如译成“比萨饼”实在,"比萨"是音译,"饼"用来描述食品的种类;这样既可表达意大利是该美食的故乡,又能借助比萨斜塔的声名唤起食客对意大利美丽风光的联想。

再比如两个纯粹音译的例子, Sportsman自行车和Unlsports运动鞋,市场上的译名前者为"斯波兹曼",后者为"纽伦斯堡",若不是对品脾的熟悉,有谁会把这两个名称与它们所代表的产品联系在一起呢?建议将前者改译为"健将"取其健康迅捷的意思;后者改译为"优跑"取其利于运动,穿着舒适之意,且两者都能显示出商品的特性,音色上也符合人们心理上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