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挑战局#

巜长恨歌》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写下的千古名篇,诗中极尽词赋之华美,以哀婉凄凉的笔调,写下了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坚贞爱情。诗中写二人为爱盟誓:“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在写到唐玄宗与杨贵妃生离死别时,写道:“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它那动人心魄、情意无尽的描述,曾经感动了上千年无数读者心,那脍炙人口的语句也成为描写爱情的千古名句。

白居易最感人的一首情诗(天长地久有时尽)(1)

可是,你知道吗?其实白居易写《长恨歌》,是借题咏怀,真正抒发的,是他与初恋情人陈湘灵,心心相印而又不能结成伉俪的无限哀叹!

那么,白居易与陈湘灵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令人悲伤的爱情传奇呢?

听我一一道来。

白居易出生于河南新郑,十九岁那年,他随母亲搬到了父亲白季庚任官的安徽宿州,在城北一个叫符离村的地方住了下来。

就是在这里,发生了一件影响他终生的大事。一天,白居易前往玉皇寺上香,发现在拥挤的人群里,有一位风姿绰约、貌似天仙的少女,白居易被少女羞花闭月般的美貌所吸引,久久不愿离开。而少女也被眼前这位风流倜傥的少年才俊所打动,四目相望良久,少女不禁心生爱恋,莲脸生晕。白居易大胆上前,施礼询问,方知少女就是他的东邻,其父是符离远近闻名的风水先生陈乙天,少女就叫陈湘灵,芳龄十五。二人一经攀谈,便一见钟情,并很快进入热恋之中。在之后的交往中,白居易才发现,陈湘灵不仅貌美如仙,而且还写得一手好诗。白居易在《邻女》一诗中写道:

娉婷十五胜天仙,

白日嫦娥旱地莲。

何处闲教鹦鹉语,

碧纱窗下绣床前。

极尽湘灵美貌之描写。

白居易最感人的一首情诗(天长地久有时尽)(2)

而陈湘灵更是对白居易倾心相爱,她不知熬了多少个日日夜夜,千针万线做成了一双锦面绣里鞋,做为定情之物,悄悄送给了白居易。并赋诗一首:

神魂随君去远行,

东阁亏欠花月容。

暗备奁衣数满柜,

何时才得会梁鸿。

诗中非白居易不嫁的忠贞之爱跃然纸上。

贞元四年(788年)春,白居易的父亲移官衢州别驾,那年冬天,母亲安排他离开宿州,随父求学。白居易此时与陈湘灵恋恋不舍,写下了《潜别离》一诗:

不得哭,潜别离。

不得语,暗相思。

两心之外无人知。

深笼夜锁独栖鸟,

利剑春断连理枝。

白居易最感人的一首情诗(天长地久有时尽)(3)

他在衢州写下了《寄湘灵》一诗,表达了对湘灵无限思念之情。

泪眼凌寒咽不流,

每临高处即回头。

遥知别后西楼上,

应寄栏杆独自愁。

贞元十五年(799年),白居易去宣城应乡试,中举后赴西京。贞元十六年,白居易春闱及第后,又赶回符离,他念念不忘他心爱的湘灵,并郑重向母亲提出,要娶湘灵为妻。在那个门第观念极深的年代,官宦人家是绝不会与农村平民百姓结亲的。白居易的母亲,断然拒绝了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娶请求。白居易欲哭无泪,陈湘灵更是以泪洗面,并发誓,此生非白居易不嫁!

白居易最感人的一首情诗(天长地久有时尽)(4)

贞元十八年秋,白居易再赴西京时,因白居易誓娶陈湘灵抗争失败,湘灵已感到成婚渺茫,于是再绣一双“锦表绣里”鞋赠与白居易,以表达“双行复双止”的最后希望。白居易肝肠寸断,写下了《南浦别》: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妇去莫回头。

一对恩爱情侣,码头送别的情景,历历在目。

白居易二十九岁那年,考中进士,功成名就的他,仍然思念着湘灵,他再一次向母亲恳求,要娶陈湘灵为妻,又遭到母亲的一口回绝。白居易因此又写下了《生离别》一诗。诗中写道:

生离别,生离别,忧从中来无断绝。忧极心劳血气衰,未年三十生白发。

白居易最感人的一首情诗(天长地久有时尽)(5)

贞元十九年,经吏部考核,白居易拔萃登科,题名雁塔,授校书郎,时年已33岁,同年冬天,回符离搬家,结束了他长达22年的符离生活。在生生相离、两情依依的离别之际,白居易写下了《感秋寄远》,悲叹“佳期与芳梦,牢落两成空”。而仍然独身未嫁的陈湘灵写下和诗《赠乐天》“惝问侬夫子,可知思念情”。那浓浓的思恋之情虽千年仍可感知。

发誓终身非湘灵不娶的白居易,一直抗争到了37岁。要知道,在那个封建年代,男子十五成婚,女子十四成嫁。而白居易一直到37岁仍然单身,陈湘灵此时也已34岁了,仍然待字闺中啊!

白居易最感人的一首情诗(天长地久有时尽)(6)

此时,年迈体衰的母亲,以死相逼,亲朋好友苦苦相劝,白居易在万般无奈之下,与同僚的妹妹杨氏小姐成亲。而远在符离的痴情女子陈湘灵整天以泪洗面,仍念念不忘他的情郎——白居易。

元和十年(815年),白居易因上书言事,得罪了权贵,被贬到江州担任司马。次年,在晾晒衣物时,发现了湘灵赠与的那双锦绣鞋,白居易哀叹:

人只履犹双,何曾得相似。可嗟复可惜,锦表绣为里!

好在天意怜人,那年秋天,陈湘灵与父陈乙天来江州为一大户人家看风水,又与白居易邂逅,两人相见,抱头痛哭……此时的白居易已经44岁,而仍然独身未嫁的陈湘灵,也已40岁了……

白居易在江州司马任上,写下了又一千古名篇《琵琶行》。我们有理由相信,文中的“琵琶女”,多少都有陈湘灵的影子,那“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悲叹,何曾不是写给湘灵的呢?而白易则在诗中感叹:“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长庆四年(824年),已53岁的白居易,卸任杭州刺史,回京途中,他特意绕道符离,去看望陈湘灵。当白居易千里迢迢到达符离村时,陈家早已人去楼空……

白居易最感人的一首情诗(天长地久有时尽)(7)

白居易多方打听,才知,陈父已于多年前病故了,而终身未嫁的陈湘灵,在掩埋了父亲之后,便剪断青丝,削发为尼了。那阵阵惊心的木鱼声,仿佛从尼庵中袅袅飘来,直刺白居易那悲凉的心……

是啊,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直到今天,那绵延不绝的哀叹仍然不绝于耳!

白居易最感人的一首情诗(天长地久有时尽)(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