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引导青少年正确对待早恋(如何正确对待青少年的早恋)(1)

1.早恋有哪些危害?

2.如何对待早恋?

一、早恋的危害:

前苏联教育家贝拉·列昂尼多娃说过:“早恋是枚青苹果,谁摘了,谁就会尝到生活的酸涩,而尝不到熟果的甜蜜。”早恋的危害是多方面的。

(1)分散注意力,影响学习

有的青少年错误地认为“只要两人志同道合,不会影响学习”,或是“恋爱可以促进学习”。早恋者往往以恋爱为中心,情感为对方所牵制,加上身心未成熟,影响学习是在所难免的。很多家长和老师正是从孩子学习成绩下滑或行为反常之中发现早恋的。

(2)容易受伤,产生心理问题

青少年心理不成熟、脆弱而且耐受力差,容易在情感波折中受到伤害。有的青少年因早恋受挫而怀疑人生,给自己的感情生活投下阴影,甚至影响以后的婚姻生活。陷入早恋的青少年常常处于强大的舆论压力之下,怕学校处分、怕家长批评、怕别人冷眼冷语,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容易导致精神紧张,产生焦虑、抑郁等一系列心理问题。

(3)容易出现性过失

青少年性意识萌发、容易冲动,好奇心强、自制力差、极易感情用事。理智一旦被情感或生理冲动所突破,就可能发生婚前性行为,甚至妊娠。

(4)增加犯罪发生率

青少年基本处于求学阶段,经济上尚未独立,可是恋爱中双方都需要一定费用的开销。他们会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地获取金钱,如向父母撒谎,有些青少年甚至会铤而走险,误入歧途,走上偷、盗、抢的犯罪道路。

二、早恋的正确对待

青少年的早恋现象是客观存在的,早恋的危害也是有目共睹的。家长和老师应正视青少年早恋存在的事实,了解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采取适当措施,因势利导、施以人性化管理,使他们平稳、安全地度过人生的青春期。

(1)正视早恋

对于青春期的情感,家长和教师必须要有清楚的认识。随着性生理的发育,男孩长到14、15岁,女孩长到12、13岁,他们自然会对第二性征产生好奇,开始认识到两性的差异,开始考虑自己如何扮演一个男人或一个女人的角色,如何与异性交往等。他们从两性的疏远期进入两性的好感期,随着向往异性心理的不断发展,开始进入爱慕期,这是青春期性心理发展的客观规律。

青春期的情感是稚嫩的、也是美丽的。目前许多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指出,带有贬义的“早恋”一词,应该称为“朦胧的情感”,因为贬义的“早恋”容易使人们的注意力过分集中于批评,而忽视对青少年早恋者的关怀。教师和家长只有正视早恋这份情感中也存在着美好的一面,并充分了解早恋产生的客观规律,才能做到因势利导,对青少年采取正确的教育措施。

(2)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面对青少年的早恋现象,简单的公开批评和严厉的禁止都非良策,默许更是种失职,教师和家长要从“动之以情”和“晓之以理”两个层面上下功夫。

要做到“动之以情”,教师和家长在对待早恋问题上的真诚、尊重和关心是至关重要的。早恋的青少年本身就存在很多困惑和矛盾,此时教育一味的压制和阻拦,带来的只会是他们内心的消极反抗和叛逆行为,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甚至还可能导致纯洁的情感演变成苦涩的恋情。教师和家长要对早恋的情感表示真诚的理解和尊重,在实现情感沟通的基础上不断施以关心和诱导,将他们的恋情转变为异性之间的友情。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对早恋的学生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则可事半功倍。

所谓“晓之以理”,就是教师和家长要让早恋者了解青春期性心理的知识,尤其是朦胧情感产生的原因,要让他们明白早恋可能带来的各种危害。要加强审美教育,让他们明白青春期的情感是人生最纯洁的一种情感,要学会珍惜。同时,要耐心地启发他们珍惜青春大好时光,发愤图强,积极进取,努力实现成功又幸福的人生。

(3)丰富课余生活

青少年精力充沛,生命力旺盛,他们不仅有本能的生理需要,也有丰富的精神需要,他们好动、好胜,对文体活动、科技活动或其他的各种竞赛活动都有着积极的热情和广泛的兴趣。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引导青少年去追求知识、发展能力、提升情操,同时使他们有机会并有意义地释放自己的青春能量。

(4)鼓励异性正常交往

无论家庭还是社会,都是由两性构成的,所以对青少年应施以人性化的尊重教育,鼓励他们实现异性之间的正常交往。学校应多开展异性集体活动,提供合适的异性活动场所,让青少年在活动中互相了解,增进友谊,减少对异性的神秘感和好奇心。集体活动中,还可以巧妙地利用舆论和同伴间的相互牵制,避免少数人的过分亲近,从而使青春期少男少女之间的交往能够健康发展。

学校、家庭和社会要形成合力,正视青少年的早恋现象,采取正确的教育措施,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