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寂寞的,莫过于一个灵魂准备去作秘密的远行。

欧亨利是个怎样的人(亨利最后一片叶子)(1)

美国作家欧·亨利在他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里讲了这样个故事:一个年轻女画家患了肺炎,她躺在病床上,心情非常低落,每天望着窗外,数着常春藤的叶子,看着那些叶子一片一片地飘落,她感觉有如自己的即将飘逝的生命一样,充满了绝望。

她对朋友说道,最后一片叶子代表她,它的飘落,将代表自己的死亡。奇怪的是,那最后一片叶子任凭风霜雪雨的摧残始终没落下来。

等到春暖花开的时候,女孩在一片叶子的相伴下,奇迹般地康复了。后来她才知道,那最后一片叶子是她的画家朋友为了挽救她的生命画上去的。

欧亨利是个怎样的人(亨利最后一片叶子)(2)

《最后一片叶子》是欧·亨利作品中很有名的一篇短篇小说。小说通过精妙的构思在尺寸之间展示了人在患病潦倒之困境中几近绝望,但却在内心的夹缝中自救的渴望下展现一道希望的光。

在潦倒的环境中彼此之间相濡以沫的友情下,以微弱之力却用生命画作,拯救他人生命。拯救与自救到底是什么重新燃起生命之火?寓意深刻,于含泪的微笑之中,进而触动人内心深处最敏感的情感末梢,可谓“称其文小而其指大,举类迩而见意远。”

01、【绝望中等待被拯救】:悲观主义下的“自我否定”和“自我放弃”

欧·亨利在叙事中,并没有给琼珊任何心理描写,也没有人物性格的交代,但哦从细节中,暗示着琼珊在生命面前已经陷入绝望。

从心理学角度讲,绝望的表现就是“自我否定”和“自我放弃”。

  • 自我否定,是一种情绪的结果,当无法选择环境和境地时,常常感到异常、痛苦、绝望、无力改变。常常伴随着“自我归因”的一个认知,认为“是自己导致了所有的失败结果。”
  • 自我放弃:一种意识上的精神幻灭,当人处于绝望中,陷入“无为”状态,任何外界刺激都无法产生效果。通常自我放弃的人没有失去理智,也不会表现精神异常或抑郁,可以与人理性应答。

但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在寒风中无可奈何的飘零将是这最后一片叶子的必然结果,因为这是生命的自然规律所决定的。以此可以判断,此时的琼珊内心是悲观主义者,把希望寄托在随风飘逝的叶子上。

将在最后一片叶子落掉之后很凄然地死去,除了一种瞬时的感伤之外,也预示着自己即将结束生命的绝望,否定自己是一个一无是处,无人挂念,也了无牵挂毫无成就的病人,内心也放弃了医生和好友口中十分之一的治愈机率。

美国“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在《活出最乐观的自己》一书中:

悲观的人的特征是,他相信坏事都是因为自己的错,这件事会毁掉他的一切,会持续很久。乐观的人在遇到同样的厄运时,会认为现在的失败是暂时性的,每个失败都有它的原因,不是自己的错,可能是环境、运气或其他人为原因的后果。这种人不会被失败击倒。在面对恶劣环境时,他们会把它看成是一种挑战,更努力地去克服它。

欧亨利是个怎样的人(亨利最后一片叶子)(3)

02、【拯救只能帮助能够心理自救的人】:为绝望找到个出口,重新发现希望的曙光。

这篇小说的叙述主体就是常青藤上的一片树叶,所有的情节展开也是围绕着树上的叶子在各种环境下的存在和变化。

这是小说的精妙之笔,表面上“树叶”是主体,实际上叙述主体是如何看待“树叶”的人物心理变化和经历。

当琼珊把生命寄托在窗外一片树叶之上,其实是绝望的中,留有一道自救的光。否则,只需要闭上眼睛等待死亡,万念俱灰最简单不过。

有了这道微弱的希望之光,好友苏和老画家贝尔曼才能够抓住这一线希望,借以用善意的谎言去赋能琼珊的重生。

琼珊的自救表现在:关注生命中的细节和生命价值观的转变。

  • 关注生命中的细节:

琼珊作为一个重病对生命开始绝望的人,她选择将生命寄托在一片飘零的落叶,当她躺在病床上对苏艾伤感地说:“叶子,常春藤上的叶子,等最后一片掉落下来,我也该去了。”

在一场暴风雨中,琼西已经想到暴风雨之后那最后一篇叶子的结局。但是,雨过天晴之后,琼西却看到那株常春藤仍然存在,上面的叶子也在,琼西的内心突然有了多生命的渴望。

以积极的信念暗示自己,而不是无意中把悲观沮丧、挫折感放大,只有在不幸与失败中奋起的人才能最终成大器。

  • 生命价值观的转变:

生命本身是没有价值的,关键在于如何赋予生命什么样的价值,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生命的价值,实现自我发展和自我创造。

不管是真的树叶,还是画上去的叶子,最后两片叶子由于其实用价值的一致性和形体的相似性而取得了统一,形式已不再重要。

琼西眼中的藤叶,在这里已经不是一片片单纯的叶子,而是一个生命的象征。

有一则西方谚语说:“上帝只拯救能够自救的人。”

当人们愿意相信未来和希望,即便充斥在虚假和真实之间,也会毫不犹豫的选择积极乐观的态度,生命的价值变得和自己息息相关。

欧亨利是个怎样的人(亨利最后一片叶子)(4)

生活对我们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生活中的不幸有时会让生命轻易地转身而去,生命中有我们太多不能承受的重压:如生活的贫困、身体的疾病、事业的不成功等都会让我们失去生活的信心。

但唯有爱和希望,才是我们生活下去的源泉与动力。

03、拯救与自救都是是对生命价值的极力追寻,《最后一片叶子》所带来的现实意义

①坚信生存的信念,就有“生”的希望

这片叶子为何能产生这么大的力量?因为它对于琼西来说,是生命的支点,是一种信念。看到叶子飘落,她产生厌世情绪;最后一片,产生对生命的绝望;不落的最后一片,有所期待,有所抗争,在最后一片常春藤叶的鼓舞下,她坚定信念,重新振作起来,直到康复。

法国心理学家在《心理暗示力》写道:心理暗示是个咒语,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如贝多芬在双耳失聪,女友离他而去的残酷情况下,没有趴下,而是用心灵激情的迸发,留下不朽的乐章。在很多情况下,自勉能驱散忧郁、克服怯懦,使自己恢复乐观与自信。

即使是处于绝境的无助受害人,面对无法改变的厄运,仍能自我超越,并且以此改变自己。他能够把个人悲剧转化为胜利。

②拯救有时候就是自救,如何活出生命的意义

法国人曾做过一项民意测验,结果显示,89%的被访者承认人需要“某种东西”才能活下去。另外61%的人承认自己的生活中确又某种东西或者某个人是自己愿意为之献出生命的。

那么什么是生命的意义呢?

著名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在《活出生命的意义》一书中解释:“我们可以用三种不同的方式来发现生命之意义:(1)通过创立某项工作或从事某种事业(2)通过体验某种事情或面对某个人(3)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时采取某种态度。”

小说中的老画家贝尔曼一生饱经风霜、穷困潦倒,却热爱绘画艺术,他为挽救一个患肺炎而奄奄一息的青年画家的生命,而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这也是他赋予生命意义的表现,他拯救了别人的生命,因而自己失去了生命。我们相信他最终作出这样的选择,是对自己生命的诠释意义的选择。

欧亨利是个怎样的人(亨利最后一片叶子)(5)

04、小结

《最后一片叶子》的树叶,是阳光和树根、树枝给予了树叶生命,而叶子给了琼珊继续活下去的希望。而苏和老画家贝尔曼,赋予了“假树叶”予新的生命意义,这是一种生命和爱的传递。

生命脆弱,人生无常,绝望会陷入无比的黑洞,如果等待拯救,要留有希望之光,才能让爱和希望照进生命。

拯救别人有时候也是自救,为有所意义的人或事情付出,也是让希望继续下的希望。

“为生命画一片树叶,只要心存相信,总有奇迹发生,虽然希望渺茫,但它永存人世。”

——欧·亨利《最后一片叶子》

作者介绍:荣荣

透过影视看世界,透过阅读看人生。

欢迎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