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非常精彩、非常优秀、有爽点有泪点有担当的故事。
这是属于民族崛起的畅想,以实干的精神完成日不落的远望,完结于一场酣畅淋漓的高/潮。
虽然结局很恰到好处,但我仍觉得需要一个番外,一个时间轴为现在的番外。
如此,方能心满意足。
这个故事的主角是个狭隘的民族主义者。
在其他小说还停留在抗倭与草原进行对战对南方的蛮夷苦不堪言的阶段的时候,这个故事里的主角已经率领他的军队收复了周边的敌对国家和附属小国,并且进行移民和同化——是的收复,你没看错。
这一路上,主角用敌人的尸骸筑起了无数的京观,俘获了成千上万的俘虏,占据了大大小小的矿产和良田,魔神之名远播重洋。
他用日不落的畅想成功打动了一个又一个帝王,让大明成功地在科技文化等各个方面以碾压的姿态屹立于其他国家之上,他近乎贪婪地占据着每一寸土地。
这样的主角虽然某种程度上会让人诟病,但就我个人而言看着是真的极为舒坦——这满足了我长久以来对历史文的向往,虽然这个故事的“爽”并不那么彻底。
这个故事真的并不是一个纯粹的爽文。
首先这个主角拥有一个十分奇怪的金手指——一个啥都有的仓库。然而这个仓库最大的用途,除了主角偶尔几次的狙击之外,大概是使用里面奇奇怪怪的药物来治病?哦还有各种肉水果蔬菜调料啥的。在故事中后期仓库君更是一点戏份都没有,堪称史上最惨的金手指。
其次对于提前了几百年的科技兴国而言,这个故事中的改革过于踏实和注重过程。在这里主角需要亲自编写教材、教授徒弟、挑选工匠,集所有人之力一点点试验出各种用途的钢材、探索更快更好的能源转换方式和改进方法、开拓航道、培育高产优质的粮食作物……一点一滴地建设起强大的大明。
最后,在国家体制机制改革的时候,文中认真地描绘了那时的朝堂和整体的现状,剖析了儒学与儒家的关系,指出了政治上的弊端……而后坚决而坚定地推进各种有利于民生的改革。
主角以一片赤胆忠心屹立于每一次变革的风口浪尖,为皇座上的君王保驾护航。
这是一个主角未曾称帝的故事。
在来到大明的这些年,他从来不想、也不愿意去碰触那个位置。每一次立下了卓越功勋,他总是会犯下一些无伤大雅的错误自污。他不与任何势力交好,只一心为大明江山永固子民安康。
在朱棣时期,他是那个仿佛随时可以上房揭瓦的竖子,获得了被视做子侄一般的宽容。那一声声“方醒爱朕”,那终生止步的大明兴和伯,不仅是为了回报知遇之恩,更是一份跨越了千年的惺惺相惜。那一日,朱棣于马背上离去,伤心的不只是故事中那些人物,故事外的我心中也有些许苦闷无法言表。
在朱高炽时期,他是那个仗义执言的晚辈,总获得旁人无法企及的宽容。他真诚地为皇位传承考虑,却忽视了王座上的那个人身为帝王的担当。虽然朱高炽在那个位置上待的时间不长,但也为大明做出了些许的改变,让这一切慢慢变好。
在朱瞻基时期,他是那个随时可以托付后背的德华兄。十多年来的亦师亦友,让这两人的默契无人可及。而在改革的路上那相互顶缸的担当,让我觉得日不落的远望总有一天会真的实现。
很多人对主角未曾称帝表示怨念,但我觉得这样却真的很好。他的愿望只是让大明昌盛,身处何处并不重要。而且他骨子里毕竟只是那个惫懒的人啊。
我喜欢这个故事中描述的大明。
虽然这里有庞然大物一般的儒家,有盘根错节的官场,有勾心斗角的阴暗面。
但故事中更多的是世人对实用科学的向往,是心系国家的忠臣们的坚持和奋进,是百姓们的安居乐业和蒸蒸日上的生活。
我看着他们一点点向世界播撒科学的种子,一点点降低务虚官吏的地位,一点点培养出有战斗力的军队,一点点改善民众生活与拓展疆土……仿佛在某个平行时空中真的有这么一个威武的大明,承载着我们的梦想。
看这本书的过程中,我特意去图书馆找了一些有关明朝的书籍阅读,那书中似曾相识的场景与耳熟能详的人物们让我有种久别重逢的欣喜。
是的,人物。
我喜欢朝堂之上为百姓披肝沥胆的那群人,喜欢他们在国家利益上的斤斤计较。
我喜欢乡野之间那些真实的声音和行为,一项政策是否正确本就应该交给百姓来判断。
我喜欢军中的铁血豪情,正因为有他们大明才有底气屹立于世界之巅。
我喜欢出使海外的赫赫雄威,那骨子里的自豪和骄傲是任何一个种族所没有的。
我还喜欢那个没那么严肃的皇家,那个误入歧途的皇子,那个错生帝王家的汉王,还有婉婉……
我喜欢这个故事中的每一个高/潮,每一场胜利,每一声山呼海啸的呐喊,让我仿佛身临其境,这一切似乎真的触手可及。
我真的喜欢这个故事。
静下心来,故事中性格鲜明的人物一个个浮现在我的眼前,那些或印象深刻或会心一笑的场景也纷至沓来,让我十分想再看一个这样的故事,再看看这样一群人在那个年代书写一段传奇。
我想,看完之后我需要沉淀一段时间,做一些单纯的试毒或者找点爽文来平复一下心情,来缓解这个故事带给我的震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