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夏黄公墓”,究竟“墓主”是谁?至今仍是一个难解之“谜”。九十年代以来,闽、粤二省的史学家和黄姓谱史研究者,曾作过考察和撰文探讨。

一、1994年秋,福建省邵武市博物馆馆长傅宋良、傅唤民,邵武市黄氏峭山公后裔联谊会筹委会副主任黄承坤等一行,专程来潮汕考察了莲花山的“江夏黄公之墓”。以后,傅唤民馆长曾来信告诉我说:“是宋墓,没署名讳;据当地有人说:‘是峭公墓!’但没有证据。我想:如果是峭公墓,也是邵武和平峭公的分墓。好像是‘衣冠冢’。……手头没有史料和物证,不敢妄下结论。”……二、(1)江夏入闽始祖黄膺公宗史研究会编辑(黄如论总编)出版的《正本清源 光辉历史》57页第二章 黄公墓在莲花山(土名灯心池),存有原墓碑‘江夏黄公之墓’,左右刻‘宣和己亥(1119年)十一月十四日丙辰安厝’。”(2)《正本清源 光辉历史》(227页)

江夏黄公之墓(广东潮汕江夏黄公之墓)(1)

第八章文物刊登:

澄海古迹——江夏公墓江夏公墓。江夏公讳黄程字守度,自号江夏,生于公元一OO二年六月十二日,三甲进士,官居太子中舍,终于一O七四年十月廿三日,享寿七十有三岁,于宣和己亥年十一月十四日丙辰日安葬于莲花山麓,灯心池上。每年农历九月十五日,则有管陇、潜溪、东乡黄氏裔孙,前往祀拜,十一月初一日(起),则有饶平、潮安、澄海、远至揭阳、梅州、诏安、南京等地,为人数多达几千人,车辆盈百,其况甚盛。

黄明球摘自《泰国黄氏宗亲会成立卅一周年纪念刊》(1994)三、汕头市黄哲宗长,于2002年夏印刷面世的《潮汕黄氏渊源》,第15页中载文:黄程的墓究竟在哪里?这是一个迄今还是说不清,尚未统一意见的谜题。据惠来周山系宗亲,和澄海菊池等几个乡宗亲的意见,说现存莲花山之江夏公墓,即是黄程之墓。而潮汕各地其他众多宗亲,则说该墓是峭山公衣冠墓。多年来,上述两类宗亲,都依照各自认识信念,热情虔诚地前往扫墓祭祀。为什么会有此不同认识意见呢?问题在墓碑的墓主人名字上,令人难于理解确认。该碑石是可以确认为原碑。碑文中行刻江夏黄公之墓,左右两旁刻宣和己亥十一月十四日丙辰安厝。两旁二行字体较中行小。认为是黄程之墓者意见是,说族谱明载黄程自号江夏,并载墓在莲花山土名猪头墓或灯心池。传统以来,以拜祭黄程公观念,常往扫墓。认为非黄程墓,而推为峭公衣冠墓者意见,说“江夏”乃黄姓人常用共用代号,黄程自应用正式或字立墓碑,岂可独用此代号致混不清。认为峭山是潮汕大多数黄氏公认共祖,是先宗贤经营的峭山公衣冠墓。估计黄程之墓应另有所在而暂未被发现。原有景道公墓道碑,碑文传承有存,然碑石屡寻找未得。碑文对墓址记述又欠精确可辨,实属遗憾!……近期,据江夏公墓附近农村一外姓老人说,他的乡人一直传说的江夏公墓,是古代某位黄姓官员,营葬袍靴后迁移往广州,年久而子孙失记或路远无来认拜。姑录供参考。……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江夏黄公之墓”不是“黄程之墓”!《正本清源 光辉历史》57页、227页及《潮汕黄氏渊源》15页所记叙、论及“江夏黄公之墓”墓主即黄程。依据不足,均不可取!因为,笔者查阅了《潮州府志》,在《潮州府志》中,关于黄程的出身、官职及墓址,已有明载。无容置疑,应依照《潮州府志》的记载为准确。那么,“江夏黄公之墓”究竟是谁呢?

探究的线索尚有两条:

江夏黄公之墓(广东潮汕江夏黄公之墓)(2)

1、是否是峭山公的“衣冠冢”?我认同傅唤民馆长的推测(“猜论”),和黄哲宗长写的:“而潮汕各地其他众多宗亲,则说是峭山公衣冠墓。”

2、黄哲宗长写的第三个疑点:“近期,据江夏公墓附近农村一外姓老人说他的乡人一直传说的江夏公墓,是古代黄姓官员,营葬袍靴后移往广州,年久而子孙失记或路远无来认拜”。除此上述两条存疑线索外,尚未寻有其它翔实可靠的史料和物证。故想解开这座距今986年的古墓的“谜”底,有待于闽粤两省热心关注此墓的史学家、考古学家和本姓贤哲进一步探入调查研究(特别到莲花山毗邻各县的乡村采访,拜民间长老为师)。从“地方志史”、“谱牒”记载,“民间传说”、“实地勘查”(寻找物证)……等等方面,做大量细致的搜集、考察工作,获取有第一手材料后,再加分析、研究、探讨,方能找出答案,得出正确的结论。尽管“江夏黄公之墓”之“谜”,尚未能解开,而这座古墓及澄海观音山的黄程墓,同广东曲江的“张九龄墓”(已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福建邵武的“黄峭墓”(已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同样是国家文史宝库中的珍贵遗产。“潮汕黄氏宗亲会”、“澄海江夏海内外宗亲联谊会”,应积极向市(或省)政府申请,要求将莲花山的“江夏黄公之墓”和观音山的“太子中舍黄程墓”,列为市级(或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