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唐玄宗的爱情,我们第一个想到就是杨贵妃。这段感情十分特殊,尤其是玄宗从自己儿子那抢走了儿媳更是惊世骇俗,是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谈资。后来安史之乱爆发,杨贵妃也死在马嵬坡,这段爱情就成了悲剧,而悲剧更能激发创作灵感,所以就有了《长恨歌》、《长生殿》等非常优秀的文学作品。可皇帝显然不会只有一个妃子,在杨玉环之前还有不少女人,其中的梅妃在容貌和才情等方面样样都不比杨玉环差,但是却失去了玄宗的宠爱,原因是什么呢?

杨贵妃对梅妃的评价(梅妃才貌胜过杨贵妃)(1)

梅妃本名江采萍,闽地莆田人,是唐玄宗时期为数不多的才女妃子。江采萍出生在悬壶济世的医道世家,其父江仲逊是秀才出身的儒医,她是在父亲三十多岁时降生的,所以在家中一直被视若珍宝。

仅仅九岁时就他能吟诵《诗经》中的《周南篇》和《召南篇》,并且还对父亲说:"我虽女子,期以此为志。"江仲逊见自己女儿有如此志向感到十分欣慰,于是便从《诗经》中选取"采萍"做她的名字。

杨贵妃对梅妃的评价(梅妃才貌胜过杨贵妃)(2)

京剧《梅妃》,李世济饰梅妃

她自小就读书识字、吟诵诗文。十四岁便能吟诗作赋,而且还自比于东晋才女谢道韫。她同样精通琴棋书画,十五岁时便姿容出众,喜好淡妆雅服,更不似凡尘中人。江采萍非常喜爱梅花,也很向往梅花的气节,父亲江仲逊宠爱她,因此甚至不惜花大价钱四处寻找梅树。

江采萍也渐渐养成了梅花那样高洁的品性,远近的年轻人无不对她心生爱慕,甚至感叹:"不知谁家儿郎能有福气娶她为妻,那真是三生有幸啊!"

杨贵妃对梅妃的评价(梅妃才貌胜过杨贵妃)(3)

江采萍是怎样和玄宗李隆基认识并且进宫中为妃呢?其实在最初,李隆基最爱的女人是武则天的侄孙女,也就是后来的武惠妃。开元二十五年(737)武惠妃去世,唐玄宗十分悲痛,情绪低落,处理政事时也很消沉。这样下去肯定不行,皇上不能为了一个女人一蹶不振,于是大太监高力士便亲自去东南沿海找寻美人,到闽地后听说江家有一位美人,于是立刻重礼相聘,带江采萍回了长安。

当时宫中嫔妃有四万之多,而且个个喜好华丽,都是浓妆艳抹。江采萍却独好素雅,像一缕清风给宫中带来了清爽。而且相比起其他嫔妃,她的才学更高,气质也更清高,能和喜爱文艺的唐玄宗聊到一起去。玄宗经常与她彻夜相谈,两人都非常快乐。玄宗知道江采萍喜爱梅花,于是便赐她为东宫正一品皇妃,封号为梅,而且因江采萍宫中四处都布满梅花,就连亭台楼阁都以梅花命名,所以玄宗亲昵戏称其为"梅精"。

杨贵妃对梅妃的评价(梅妃才貌胜过杨贵妃)(4)

京剧《梅妃》,李海燕饰梅妃

但这种盛宠只持续到杨玉环进宫后,自那时起玄宗就喜新厌旧,只顾着和杨玉环玩乐,无心朝政。梅妃有自己的操守,她不能看着皇帝这样糊涂,于是几次向皇帝进言,甚至还写了一首讽喻诗。当初玄宗喜欢梅妃就是因为她的才学和品格,但当梅妃坚持自己的底线来劝谏时,玄宗却又觉得她不合时宜,很是扫兴。加之杨玉环妒忌心重,便借此机会将梅妃发配至洛阳远离皇帝。

后来,玄宗曾在梅花开放的时节偷偷见梅妃,但是却被杨玉环发现,在二人之间玄宗选择了杨玉环,只是派人去安抚梅妃说:"上非弃妃,诚恐太真无情耳!"梅妃自嘲说:"恐怜我则动肥婢情,岂非弃也?"后来她想到了汉代陈阿娇,于是亲自写下《楼东赋》,并附有一支玉笛给玄宗。当年就是梅妃吹笛玄宗鼓乐,二人十分融洽,现在她希望玄宗能睹物思人,重新宠幸自己。此事被杨玉环得知,向玄宗说梅妃是在讽刺皇上您不明是非,请求赐死梅妃,玄宗沉默,既没有重新召回梅妃,也没有顺从杨玉环。

杨贵妃对梅妃的评价(梅妃才貌胜过杨贵妃)(5)

唐玄宗对梅妃还是心怀愧疚的,在外国使节进贡珍珠时将一斛送给梅妃。梅妃却没有接受,并写下了十分有名的《谢赐珍珠》一诗,"柳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绡。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寞。"记载皇帝看完诗后"上览诗,怅然不乐。"之后指示乐府为这首诗谱一个新曲子,并取名为《一斛珠》。

此时的梅妃对玄宗已然心灰意冷,她知道自己的劝说已经没有用了,更别说恩宠了,皇上连政事都逐渐荒废,这已经和过去那个让她倾心,打造了开元盛世的明君大不相同了。此后安史之乱爆发,玄宗携贵妃及部分大臣、军队仓皇出逃,梅妃被留在了冷宫中。直到此时梅妃依然保持着高傲的情操,在乱军到来之前便用白布包裹自己的身体,决绝的投井自尽,香消玉殒。

杨贵妃对梅妃的评价(梅妃才貌胜过杨贵妃)(6)

梅妃写下动人的诗文,在文采上胜过杨玉环;她擅长吹笛,一曲惊鸿舞更是传为佳话,比起擅长琵琶和胡旋舞的杨玉环也是惶不多让;她多次劝谏皇上要勤政,要效仿太宗那样的明君,而杨玉环则是与玄宗每日寻欢作乐,还让自己母家在朝中只手遮天。这样一对比,高下立现。杨玉环虽然善妒撒泼,但却善于取悦皇帝,相比之下梅妃的坚持就不能满足沾沾自喜开始懒政的玄宗。梅妃成也高洁败也高洁,但她心甘情愿,最终也像梅花一样留下一缕幽芳在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