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字的日常(码字那点事)(1)

周国平在《各自的朝圣路》中说过一句话:“有人说,写作从来就不是为了影响世界,而只是为了安顿自己。”我这水平,也称不上写作,但码字的初衷,大概也和其中的意思差不多,说简单点就是为了安慰自己。

正所谓烟火里谋生存,文字里谋心境。我们总是忙里忙外,没有时间去干自己想干的事,夜幕降临,等车马失去了喧嚣,周围的一切才能随着夜色静下来,有星星和月亮做伴,我可以闭起眼睛,任思绪在夜空中驰骋,尽情地胡思乱想,有想写些什么东西的冲动,“晚上想到千万条路,早上起来走老路”第二天早晨拿起笔来,就算后脑勺挠烂,也写不出只言片语,晚上的种种豪情壮志也随之付诸东流。

生物钟研究专家把人的生物钟类型分为三类:鸡型早睡早起;百灵鸟型起床偏早,猫头鹰型经常熬夜。我正好就属于第三类,每每月出,就特别兴奋,常常自诩,如果十几年前的高考不是在白天,而在晚上,或许就会发挥超常。有人就总结出一句话,熬夜的男同志,头都很亮。以前不懂这句话的意思,后来通过燕女士的提醒,才恍然大悟,一拍脑门,果然如此,曾经一头黑发还没有来得及变成青丝,已经所剩无几。作为一个爱发感概的人,但很少留下字句标点去梳理自己的感慨。两年前的寒假,正值疫情爆发,在严防疫情的同时,我也庆幸,有了大把的时间陪孩子背诵唐诗,也开始喜欢上了唐诗,于是抱着试着写诗的冲动,完成了自己的处女作。先来听听也无妨。

《如梦令.问道》

不惧风雪迷雾,东方渐现鱼肚。身担育人责,天道酬勤共苦。加速,加速,驱车疾驰黄泥堡(pu读四声,原工作单位)。

也像那么回事,有那么点味道。挡不住内心的激动就发了朋友圈,朋友们都说:“有意思!”过年来一首,二宝出生报平安来一首,看到校园的花草来一首,三八节来一首……别看这些小诗短词不是那么高大上,却很拉风,比如“三八节”写给我家燕女士的那首,逗她足足开心了一周。

当时不了解自媒体平台,只能用这种单一的形式,发朋友圈太频繁,就会遭到一些人的白眼,或许有人认为我在卖弄,不喜欢就不喜欢吧,随他而去,反正我自得其乐。有时不好意思朋友圈,就把写好的东西发父亲微信,估计父亲也看不懂,也不知道删除聊天信息,就这样厚着脸皮把这件有意思的事干到废寝忘食,断断续续,现在细细数来,足有三年。

去投入地干一件事,仅凭冲动还不够,我还受到了小环境的影响,单位能人多,也有能书善写的前辈,常先生也是性情中人,常有佳作频出,文章写家乡民风民俗,通过他的笔墨,让我回忆起了美好的童年,那些盛大的活动场面历历在目,记录下了那些精彩瞬间;杨女士是学科组组长,也爱写文章,笔下频频生花,精彩纷呈,读他们的文章,让我受益匪浅。前两天,入驻简书,再看到大拿们的文章,篇篇是精品。便不再满足写写诗,填填词,于是,有了写随笔的念头,随笔有随笔的好处,不像诗词去讲究韵律格调,咬文嚼字,可以把自己的想法抒发得淋漓尽致,这样写没有章法不拘泥,很随性,很适合我。

人总是会有情绪的,伤心难过的时候,写一写,心情就会好点;开心的时候,写一写,可以把好的情绪传染给别人。写作是件快乐的事,趁着还有情调的时候,留下些许文字,足以慰籍自己。

,